12月10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国家卫生计生委”)为保证合理用药知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结合公众在合理用药方面的主要误区,发布了合理用药核心信息,便于大家理解记忆。早在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开处方者和患者的合理用药》报告中就曾估计,全球约有一半患者不能正确使用药物。2012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也收到了120万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这都说明,不能合理用药是威胁健康的重要原因。本期,《生命时报》特邀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张继春就10条核心信息进行解读。
优先选用基本药物,经济实惠。基本药物是指由国家制定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是从我国目前临床应用的各类药物中选出的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保障供应的品种。从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新版基本药物目录中,药物种类从307种增长到520种,补充了儿童专用的剂型,并增加了抗肿瘤和血液病等大病用药,扩大了对患者的保障范围。
用药应循序渐进。不同的给药方式各有优缺点,不要盲目输液。输液见效快,主要用于危重患者的治疗,但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度高于口服,严重者可导致休克,危及生命。肌内注射吸收速度在口服和输液之间,可能引起局部疼痛。口服是最常用,也是最安全、最方便、最经济的给药方法,不过也存在着起效相对较慢,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等问题。大家用药时,应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到正规药店,分清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出现感冒、原因明确的腹泻等问题,可自己买非处方药治疗,但要注意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药店。非处方药在临床应用时间较长,药效明确,不良反应较少。所有的注射剂、抗生素、毒麻药品都是处方药,应凭医生处方购买。最容易被忽略的是抗生素,如无医生明确要求,不建议大家作为常备药。
仔细阅读说明书。阅读药品说明书是正确用药的前提,特别要注意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如有疑问要及时咨询药师或医生。拿到说明书,首先应看自己的情况是否在“适应症”中,然后要关注“禁忌”。说明书中列出的禁止使用该药的人群、生理和疾病状态、伴随的其他治疗、合并用药等提示,都要严格遵守;了解注意事项,能减少药物间发生相互作用的风险;提前知道不良反应能有针对性地观察,一旦出现能及时应对;而使用正确的储存方法,是保证药物安全有效的重要前提。
处方药减量、停药都应遵医嘱。用处方药要严格遵医嘱,特别是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抗生素完全杀灭或抑制细菌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没有按疗程服用,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疾病难以治愈。长期用激素的患者要严格遵医嘱控制用药剂量,并在门诊定期复诊。当病情稳定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有计划地调整剂量或改用其他治疗方法。突然停药可能引起症状加重,影响康复。
正确认识不良反应。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有不良反应。非处方药虽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但长期、大量使用也可能引起。所以,非处方药也要严格按说明书使用,用药后注意观察症状变化。
特殊人群,用药应谨慎。原则上,孕妇在整个妊娠期间应当尽量少用或不用药物,包括中药及外用药,需要用药的情况一定要咨询医生或药师。儿童应首选专用剂型。老人器官功能退化,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还可能患多种疾病,用药品种多,因此在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时和家人沟通,让他们了解自己的用药情况,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有肝、肾疾病的患者就医时要主动告知医师,用药前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向医师、药师咨询,用药期间注意观察。在从事驾驶、高空和精细工作前避免使用含抗过敏成分和镇静安眠类成分的药物,以免影响注意力,威胁安全。
药品存放,事关安全。一般药物应注意避光、干燥,外用药与应内服药分开放,并置于孩子不易拿到的地方,以免误服中毒。一旦发生误服或过量服用药物,突然出现不同寻常的症状,都应携带药品及包装及时就诊。
积极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在我国,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由政府免费提供,以儿童常规免疫为主,如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等。第二类疫苗指自费、自愿接种的疫苗,大家可根据经济状况、身体素质选择。
别把保健品当药吃。保健食品是具有保健作用和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治疗疾病,首先应遵医嘱选用药物,购买保健品要到正规药店,并咨询医生是否会与正在服用的药物互相影响。张继春,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特聘顾问
更多药品知识欢迎进入新浪健康药品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