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取暖须防低温烫伤

2013年12月23日09:00  大洋网-广州日报  

  暖风机、热水袋、电暖宝、热贴虽是御寒“利器” 但使用时间太长易伤皮肤

  医学指导/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烧伤外科主任石胜军

  文/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胡琼珍

  冬至前后的广州,一阵寒潮伴着冷雨,气温骤降到10℃以下。虽无冰无雪,却阴冷彻骨。特别是入夜温度下降,比起有室内暖气的北方,南方的冬夜更让人睡不好觉。很多人启动各种“取暖利器”来御寒,其中,暖风机、热水袋、电暖宝、热贴等是最方便最常用的“装备”。但每年都有人因使用各种“取暖利器”不当出现低温烫伤。为此,烧伤科专家提醒说,在使用这些“取暖利器”时,一定莫太过“贪暖”,注意与皮肤接触时温度莫过高、时间莫过长,特别是意识不清醒或患糖尿病、中风等肢体知觉敏感性下降的人群,尤应引起警惕,以免不知不觉被低温烫伤。

  案例 热水袋贴腿上过夜 烫出硬币大小水泡

  “每年冬天,因取暖不当被烫伤的病例比比皆是。”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烧伤外科主任石胜军介绍说,烫伤有两种:一种是高温烫伤,比如被火焰、高温的水或蒸汽、热油烫到,这类烫伤感觉非常明显,也比较好防,远离显而易见的高温热源就能避免;而相比之下,另一种烫伤——低温烫伤就难防,很多人往往在受伤的第一时间还没意识到自己已被烫,这类烫伤在冬天喜欢长时间用暖风机、热水袋、电暖宝等“取暖利器”的人群身上时有发生。

  石胜军就接诊过一位20多岁的女孩,因从小体虚怕冷,冬夜里睡觉时用热水袋贴在腿上取暖,没想到一觉睡醒,腿上被烫出个硬币大小的小水泡,意外造成深二度偏三度的深度烫伤。伤口不大,但不间断地敷药治疗了两三个月才逐渐愈合。为防止感染,在换药治疗期间,伤口不能碰水,冲凉都成问题。   

  专家解读:温度达44℃ 持续6小时即可烫伤皮肤

  “很多患者一来都感到困惑:既然低温,说明温度不高,起始接触到皮肤能接受,为何还会被烫伤?”对此,石胜军解释说,低温烫伤正是因为取暖的设备一开始基础温度并不是特别高,比如60多摄氏度的热水袋,如果用毛巾包着抱在身上或搁脚上取暖,确实一时半会儿不会有普通烫伤那样的灼热感。正因如此,人体较难及时做出反应。但一旦身体的某个位置长时间接受这类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达到一定时间也可能被烫伤,这就是所谓的“低温烫伤”。

  很多人灌热水袋取暖,一般都会烧开水后再灌,热水袋温度高达70~80℃都不出奇,但人们对高温烫伤有防备,往往会用毛巾等包裹以防烫。不过,晚上睡着后,包裹在热水袋外面的毛巾很可能被蹭掉,低温烫伤的威胁因此出现。石胜军指出,人体正常皮肤烧烫伤的温度阈值为45℃,有实验证明,44℃持续6个小时作用于皮肤上即可造成烫伤,温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烫伤的程度就越严重。一般轻度烫伤可致受烫部位皮肤脱水、血管扩张出现红斑,如果热源持续作用于皮肤,损害进一步加重,可致皮肤细胞组织坏死,出现水泡;随着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损伤的加重,有的皮肤甚至直接变硬变黑,伤得更深。    

  特别提醒:低温烫伤因痛感不明显或暂未发炎容易被忽视

  “值得提醒的是,低温烫伤隐蔽性往往比较强,易在不知不觉中‘中招’,事后还难以马上发现,甚至易被忽视,直接出现明显不适才就医。”石胜军分析称,临床上按烧伤、烫伤的深度,一般分为I度、浅II度、深II度和III度,不少低温烫伤患者伤口属深II度和III度等深度烫伤。但据临床观察,低温烫伤的患者,即使烫伤程度已达到深II、III度,也很少见有第一时间到医院求诊的。

  “这跟低温烫伤后痛感不太明显有关。”石胜军指出,低温烫伤多发生在寒冷的冬夜,由于睡觉时受伤者所接触的热源绝对温度不是特别高,即使被烫,也是“很温和”、“有点痛又不太痛”,很多患者受烫时仍处在深度睡眠中,并没有因此被痛醒,往往是第二天甚至是两三天后穿衣、脱衣时摩擦到伤处有较明显的不适才发现伤口。

  “另外,由于伤口面积不大,我见过的多是硬币大小,较大也只有鸡蛋大小,一般都是小而硬的水泡,又没有流血渗液,所以很多人都不太当回事。”石胜军称,不少受低温烫伤的患者是在被烫伤几天后,水泡破裂渗出、红肿发炎才上医院就诊的。    

  防治建议:控制取暖温度、时长 万一烫伤就医前别乱抹药水

  “低温烫伤多发生在寒冷的冬夜,好整夜用各种取暖器御寒的人群人身上。”石胜军临床观察发现,患者中有两类人尤为突出:一类是体弱怕冷的女性;另一类是因糖尿病或瘫痪等导致皮肤末梢神经敏感性下降的慢性病患者。这些人喜欢整夜用热水袋或暖宝贴在脚边取暖过夜。由于对温度不敏感,好几个小时贴着皮肤都未及时挪开,往往天亮时已经造成低温烫伤。为此,他建议在冬天使用持续发热的设备取暖时,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长,特别是贴身的产品,更要有意识地间断性使用。喜欢用热水袋的中老年人,最好在睡前先将热水袋放进去暖暖被窝,睡觉时还是取出来为宜,切莫长时间固定贴在某一部位,以免增加低温烫伤的风险。

  一旦发生低温烫伤,该如何处理、治疗?多数患者坦言在家自己做过“治疗”,涂抹各种药膏、润肤膏,也有用碘酒、红药水等清洗的,实在“搞不掂”才上医院的。    

  对此,石胜军说,如果是由于长时间使用暖风机等导致皮肤出现网状红黑色斑的,大多属于I度烫伤,只是因受热皮肤过度脱水和血管扩张引起,问题不大,只需及时用保湿润肤产品细加护理,一个星期左右就能恢复;但对于取暖过度致局部皮肤出现硬痂、硬水泡的,往往该部位的细胞、神经坏死已不可逆,有可能已经是深II度甚至是III度的低温烫伤,虽然一般面积不大、痛感不明显,也应及时到医院敷药,切莫在家中涂抹各种东西,以免处理不当污染创面,严重者久拖可致皮肤溃烂,长时间难愈合。就医前,建议也不要抹可加重创面颜色的药水,以免影响医生对观察判断。

  在治疗上,对于深度烫伤者,医生一般通过局部用药对创面做保湿和融痂处理,使创面坏死组织溶解后重新长出肉芽和皮肤。不过,这种疗法时间往往较长,经常要两三个月才能完全治愈。在此期间,伤口不能沾水,不少患者熬不住,宁愿接受手术将坏死组织去除+植皮治疗。

  所以,万一不慎遭遇低温烫伤,应通过观察皮肤变化、用心细察痛感来源,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创面尤为关键。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