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胃肠肿瘤症状太隐蔽

2014年11月26日09:09  羊城晚报  微博 收藏本文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胃肠间质瘤诊治中心主任 何裕隆教授&张信华博士

  文/羊城晚报记者 胡菁 实习生 陈雪薇

  胃肠间质瘤,这个读起来有点拗口的病名,不仅百姓颇感陌生,很多医护人员对其也是“蒙查查”。胃肠间质瘤长在哪?它等同于胃癌或肠癌吗?怎样才能早发现早治疗?记者近日在中国癌症基金会与中山大学附属一院联合举办的胃肠间质瘤大型义诊中,请专家一一解答。

  易混淆:

  与不少消化道疾病相似

  据中山大学胃癌诊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一院胃肠间质瘤诊治中心主任何裕隆教授介绍,胃肠道间质瘤是本世纪初才正式命名和普遍使用的医学新名词。由于病程早期症状隐蔽以及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在本世纪以前,病理检查并不能区分和鉴别胃肠间质瘤,它长期被误认为是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也常与胃肠道神经鞘瘤和胃肠道自主神经瘤混淆。

  作为一种胃肠道软组织肿瘤,胃肠间质瘤有别于胃癌或肠癌,它可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其中以胃部原发多见,占50%-70%;其次是小肠,占20%-30%;结直肠占10%-20%;食道占6%左右。50岁-70岁是该病的高发期。

  易忽视:

  症状隐蔽造成治疗拖延

  以往,胃肠间质瘤因诊出率低,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疾病。近年来,随着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检出率不断上升。据西方国家统计,胃肠间质瘤约占全部肉瘤的1/5,已成为最常见的单一肉瘤类型。中山大学附属一院胃肠间质瘤诊治中心张信华博士表示:“虽然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受到胃肠间质瘤的威胁,但遗憾的是,大众对这一疾病知之甚少,加上胃肠间质瘤早期具有隐蔽性,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据介绍,胃肠间质瘤在早期较小时基本无症状,即使随着瘤体的增大,患者会表现出一些明显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拉黑便和贫血等,但这些症状也可见于其他消化道疾病,因此容易被忽视和漏诊。在首次就诊的胃肠间质瘤患者中,有20%-30%的患者已发展成为晚期;有11%-47%的患者已发生肝转移和腹腔转移,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易复发:

  对放疗化疗不敏感

  “目前认为,胃肠道间质瘤基本上属于恶性肿瘤,貌似良性的间质瘤最终都变为恶性的。”何裕隆说,胃肠间质瘤的恶性程度大致分为:超低危(瘤体<2cm)、低危(瘤体2cm-5cm)、中危(瘤体5cm-10cm)、高危(瘤体>10cm)。超低危、低危和中危的病人预后较好,接受手术切除后不易复发和转移,而高危病人容易发生复发、转移。

  那么,怎样才能早发现呢?由于胃肠间质瘤没有特有的症状,又高发于50岁以上人群,何裕隆建议,超过45岁的人群做一次胃镜检查,有助发现早期肿瘤。一般来说,通过内窥镜,可以排除大部分胃肠间质瘤。“目前,手术切除是胃肠间质瘤首选且唯一可能实现治愈的方法。对于间质瘤,非常强调完整地切除,第一次手术不恰当(如术中令瘤体破裂),都可能导致术后复发。因此,应谨慎选择腹腔镜手术。”

  对于高危患者而言,术后复发率可达55%-90%,半数还同时出现肝转移,这与其细胞生长活跃的特点有关,特别是位于小肠的间质瘤,就像割韭菜一样,割了又长,有的病人因此做过多次手术。

  由于胃肠间质瘤对放疗、化疗不敏感,以往除了手术以外,没有更好的治疗办法。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的问世,间质瘤的治疗获得突破性进展,术前可以通过口服靶向药物缩小病灶,创造更利于手术根除的条件;在手术切除后的辅助治疗中,服用靶向药物能延缓复发,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文章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中山大学专家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