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紫蓝黄白:中国特色的眼部疾病谱

2015年06月03日10:03  新浪健康  微博 收藏本文     

  告别“十人九沙”时代  迎战“红紫蓝黄白”新眼科疾病谱

  “当我们形容对某样事物的珍惜时,往往会说‘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它’,然而,当真被问到该如何爱护眼睛,对眼睛的疾病到底了解多少时,大家知道的少之又少。”在2015年“全国爱眼日”前夕,北京同仁医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王宁利教授将中国的眼科疾病总结为五种颜色“红紫蓝黄白”,希望公众警惕高发的致盲眼底疾病。

  告别“十人九沙”  终摘掉“沙眼大国”帽子  

  2015年6月6日,是我国第20届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告别沙眼盲,关注眼健康”。

  提及沙眼,今天的年轻人已经知之甚少,然而沙眼曾经是我国第一位的致盲性眼病,“十人九沙”是我国上世纪40至50年代的真实写照。上世纪40至50年代,我国是沙眼高发国家之一,城市人群中沙眼患病率达到30%,农村人群中沙眼患病率达80%至90%,人群中沙眼致盲率高达5%。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眼病,主要传播途径是共同接触的物体或者水。沙眼的感染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反复感染沙眼可以导致睑结膜瘢痕及倒睫,倒睫可以对透明的角膜造成机械性损害,直至角膜混浊而导致视力损伤,甚至完全失明。

  王宁利教授谈到,我国防治沙眼工作是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的,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整体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以及卫生生活习惯得到广泛推广,使得我国的沙眼流行状况得到有效遏制。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我国已经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根治致盲性沙眼的标准。这意味着沙眼这个曾经在我国困扰过几亿人的疾病实现根治。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沙眼曾经高发的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目前1至9岁儿童活动性沙眼患病率和15岁以上人群中沙眼性倒睫患病率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根治致盲性沙眼的标准,沙眼在中国不再是公共卫生问题。中国终于摘掉“沙眼大国”的帽子。

  红紫蓝黄白:中国特色的眼部疾病谱

  随着我国科技进步和医学水平提高,人民健康意识逐步提升,诸多传统的致盲性眼病被攻克了,然而有时发展亦是双刃剑,时代进步了,新的眼部疾病谱以及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我们的人均寿命提高了,很多疾病灭绝了,但年龄相关疾病、代谢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却迅猛增长,眼科疾病尤为突出。在中国,这种趋势非常明显,而且极有特色。”作为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的主委,王宁利教授告诉现场观众。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的三大致盲性眼病——白内障青光眼黄斑变性,在我国依然横行。与世界卫生组织呼吁的三大致盲性眼病所不同的,我国的致盲性眼部疾病谱具有中国特色,除青光眼和白内障,以黄斑变性为代表的诸多眼底疾病成为日益威胁人们视力健康的无声杀手,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病理性近视。与白内障的可治疗,及青光眼具有剧烈疼痛感及快速的视力丧失的特性相比,不疼不痒的眼底疾病似乎更具隐匿性和不可逆转的严重危害。

  王宁利教授把这种现状概括为五种颜色:红紫蓝黄白,分别代表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理性近视,青光眼,老年黄斑变性和白内障五大致盲性眼病,其中有三种是眼底相关疾病。

  流调数据显示,75岁以上的老年人的白内障患病率高达91%,全国有400-500万的白内障患者,其中接近一半会失明,白内障仍居我国致盲因素之首。另有数据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口中青光眼患者高达940万,其中达到法定盲的患者达520万,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如得不到及时治疗,24-48小时能即可完全失明。然而,值得欣慰的是,白内障可以通过手术等治疗方案实现治愈从而恢复视力。而青光眼具有疼痛,眼睛肿胀等鲜明特征,容易早期发现并通过用药控制其进展。

  眼底病浮出水面 发病愈加普遍

  我国眼部疾病还有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眼底疾病发病愈加普遍。眼底是人体唯一一处活体能够直接观察到血管情况的部位,是很多全身疾病的反映的窗口。 随着近些年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造成与之相关连的眼底疾病,如高血压眼底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黄斑变性,中央视网膜静脉阻塞等全身性疾病引发的眼底病发病率和患病人群大大增加。

  王宁利教授提醒到,眼底病是拖延不得的,以湿性老年黄斑变性(wAMD)为例,急性进展期可在短短2-3个月内就造成失明的严重后果,即便不是急性发作,如果得不到及时规范化的治疗,2年内85.1%的患者视力将降至法律盲(注:视力小于0.1),意味着十人中有八人将失去视力。而规范的治疗也是挽回视力的唯一有效方法,早期足量的用药将为患者带来极大的益处,全球数据表明,雷珠单抗 6年间减少50%的老年黄斑变性所致失明。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迅速增加,来自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2010年发表的数据表明我国2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已达9800万,是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最多的国家。2型糖尿病5年以内病程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比例高达40%,而这一并发症在19年病程患者中高达84%。因此,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指南中明确建议,对于2型糖尿病应在确诊时开始筛查眼底病变,每年随诊一次。

  “眼病牵一发而动全身,眼底疾病更是如此,眼睛出了问题,很可能预示着你身体的其他疾病,比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等。一方面,我们需要大家了解眼部疾病,这样才能预防疾病;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多学科整合,一起努力消灭眼疾。”王宁利教授最后呼吁。

  (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是由于眼内房角突然狭窄或关闭,房水不能及时排出,引起房水涨满,眼压急剧升高而造成的。多发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占90%,女性发病率较高,男女比例为1:4,来势凶猛,症状轻剧,发病时前房狭窄或完全关闭,表现突然发作的剧烈眼胀、头痛、视力锐减、眼球坚硬如石、结膜充血、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血压升高,如得不到及时诊治,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无光感,此时称“暴发型青光眼”。但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对疼痛忍受性较强,仅表现为眼眶及眼部不适,甚则眼部无任何症状,而转移至前额、耳部、上颌窦、牙齿等疼痛,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实则是因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反复迁延而来。

  (2)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发病年龄30岁以上。此型发作一般都有明显的诱因,如情绪激动、视疲劳、用眼及用脑过度、长期失眠、习惯性便秘、妇女在经期,或局部、全身用药不当等均可诱发,表现为眼部干涩、疲劳不适、胀痛、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虹视、头昏痛、失眠、血压升高,休息后可缓解。有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即可失明,检查时眼压可正常或波动,或不太高,20~30mmhg,眼底早期可正常,此型最易被误诊。如此反复发作,前房角一旦粘连关闭,即可形成暴发型青光眼。

  早期症状有四种:①经常感觉眼睛疲劳不适。②眼睛常常酸胀,休息之后就会有所缓解。③视物模糊、近视眼老花眼突然加深。④眼睛经常感觉干涩。

  (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是由于眼内房角突然狭窄或关闭,房水不能及时排出,引起房水涨满,眼压急剧升高而造成的。多发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占90%,女性发病率较高,男女比例为1:4,来势凶猛,症状轻剧,发病时前房狭窄或完全关闭,表现突然发作的剧烈眼胀、头痛、视力锐减、眼球坚硬如石、结膜充血、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血压升高,如得不到及时诊治,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无光感,此时称“暴发型青光眼”。但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对疼痛忍受性较强,仅表现为眼眶及眼部不适,甚则眼部无任何症状,而转移至前额、耳部、上颌窦、牙齿等疼痛,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实则是因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反复迁延而来。

  (2)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发病年龄30岁以上。此型发作一般都有明显的诱因,如情绪激动、视疲劳、用眼及用脑过度、长期失眠、习惯性便秘、妇女在经期,或局部、全身用药不当等均可诱发,表现为眼部干涩、疲劳不适、胀痛、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虹视、头昏痛、失眠、血压升高,休息后可缓解。有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即可失明,检查时眼压可正常或波动,或不太高,20~30mmhg,眼底早期可正常,此型最易被误诊。如此反复发作,前房角一旦粘连关闭,即可形成暴发型青光眼。

  早期症状有四种:①经常感觉眼睛疲劳不适。②眼睛常常酸胀,休息之后就会有所缓解。③视物模糊、近视眼或老花眼突然加深。④眼睛经常感觉干涩。

文章关键词: 爱眼日眼睛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