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肉更易患癌

2015年10月29日06:30  金陵晚报 收藏本文     

  □通讯员 吴倪娜 金陵晚报记者 朱菁菁

  红肉可能致癌?加工肉类致癌?昨天的这条消息无疑让众多“吃货”深觉心塞。根据世卫组织报告称,每天食用50克的加工肉制品会使患结肠直肠癌的概率增加18%,所以这些美食转眼就成了“高危食物”了。

  其实,究其根源,这主要还是因为过度食用肉类(包括红肉和加工肉制品)可能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而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国大肠癌学术会议上获悉,近年来江 苏大肠癌发病率直线上升。据说江苏省人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结直肠外科主任孙跃明教授透露,江苏大肠癌发病率从几年前的十万分之25上升到十万分之40, 位于男性女性癌症发病率第四位,已经成为全国高发地区。

  爱吃肉,是结直肠肿瘤高危人群

  在研究结直肠肿瘤的医生眼 里,爱吃肉、无肉不欢的吃货们,从来就是“高危人群”,如果爱吃腌制食物、长期喝酒抽烟,那么风险还更高。不过,比起肺癌胃癌、肝癌等常见肿瘤,结直肠 癌若是发现及时,患者的生存机会就会高出一大截。所以,对于“食肉族”来说,除了要适当限制食肉量,你们可能更需要这样的检查:肠镜。

  孙跃明教授告诉记者,比起其他为人熟知的恶性肿瘤,肠癌如果能够及时诊断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以高达60%,1期肠癌患者更高达90%以上。也就是说,只要发现及时,大半患者完全可以在医生帮助下,恢复健康,如常生活。

  不过,在国外1期肿瘤的发现率可以达到25%以上,而在国内目前还无法达到这一点。

  孙跃明说,在肠癌的筛查和早期发现中,肠镜是最有效的检查方法。通过肠镜发现的一些“早早期”病变,甚至可以经由消化内科在内镜下完成切除; 即便是结直肠癌,如果能坚持每年1次肠镜检查,那么大部分患者都有机会在早期被发现并得到妥善治疗。

  “其实,相当部分患者的结直肠肿瘤是由其他疾病逐渐演变而来,比如肠道散发性息肉的患者,其癌变率大约在1/30左右,但病程时间一般可以达到8-17 年。只要能定期接受肠镜检查,那么完全有机会在肿瘤早期甚至还未转变成肿瘤时,就及时发现并进行规范治疗,这样的患者当然生存率更高,生存时间更长。”孙 跃明说。

  “无胆人”更容易有肠癌?尚无定论

  如今在生活中,有胆囊炎、胆结石的人越来越常见,许多人也在医生帮助下,摘除了病变胆囊,成为了“无胆之人”。但近年来有不少人听说,摘除胆囊后可能导致肠癌风险增加,使得许多人感到惴惴不安。

  对此,孙跃明表示,其实这种说法也由来已久,但医学界一直无此定论。“的确,有一些研究发现,在摘除胆囊后因为胆汁直接进入肠道,长期如此可能增加肠癌风险。但也有结果完全相反的研究,所以医学界并未将此列为结直肠癌的风险因素。”

  据孙跃明教授介绍,如果本人或一级亲属(即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有大肠癌或者大肠腺瘤病史的,或者自己有炎症性肠病、肠道息肉等疾病,或近期出现了 以下症状:如腹痛、大便次数增加、大便不成形、便秘、大便带血或黏液的,或大便习惯有明显变化的人群,都可以通过肠镜检查排除肠道肿瘤风险。40岁以上人 群,应该将肠镜检查纳入自己的体检项目中;50岁以上的人群,更应将肠镜作为每年必要检查项目。

  此外,如果家族中有多位成员患上不同部位的肿瘤,那么还要警惕一种叫做“林奇综合征”的遗传疾病。由于该病可以导致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而且病情进展极快,一般病程1-3年,所以这类人群应该每年接受肠镜筛查,将风险降至最低。

  肿瘤标记物能否取代肠镜?更适合辅助筛查

  对于许多人来说,肠镜令人“闻之色变”,因为它也太不舒服了。而除了肠镜外,其实还有许多检查项目能有助于我们发现肠道肿瘤,例如大便潜血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查,以及肛门指检等。所以也有许多人希望,能利用这些检查来替代肠镜:毕竟,抽管血总比趴着做半天肠镜舒服。

  对此,孙跃明教授表示,这些检查确实也对结直肠肿瘤的筛查、诊断有所帮助,例如大便潜血做起来方便,非常适合用于人群筛查; 肿瘤标记物做起来也简单,许多市民也容易接受。

  不过,大便潜血检查仍有一定的漏诊风险,而肿瘤标记物检查也不是真的“精准到家”。所以对于市民来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结合这些检查有助于更早发现病情,但这些检查都不能完全取代肠镜。

文章关键词: 肿瘤吃肉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