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OCC专家声音 | 张瑞岩教授:精准制定抗凝方案是房颤治疗关键

2021 OCC专家声音 | 张瑞岩教授:精准制定抗凝方案是房颤治疗关键
2021年06月04日 11:00 新浪健康 微博

抗凝用药必须精准

5月27日-30日,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办的第十五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顺利召开。新浪健康·爱问医生就房颤相关科普有幸采访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瑞岩教授,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心房颤动是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要想及早识别或预防,首先大家需了解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如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都是高危群体,要重点筛查。突发心慌、心律不齐是房颤常见临床症状,通过心电测试仪很容易发现房颤,但是有些老年房颤患者是阵发性防颤,在家中感到心慌后到院无法检测出来,此时就需要如24小时动态心电图,甚至长达7天的心电监测。除此之外,最新的可穿戴设备,如手表、手环也开始涉足房颤检测,如果发现异常可及时入院诊断治疗。

抗凝是房颤患者治疗的重要一环,预防其最大并发症—中风发生,因房颤心跳紊乱导致血栓形成、脱落堵塞脑血管。因房颤同属于老年常见病,患者易合并冠心病,一般冠心病患者因冠状动脉狭窄需介入治疗—通过植入支架或球囊扩张疏通血管,这种情况需微手术期抗栓治疗,与房颤本身需要的抗凝治疗机制不同,所以这种差异给抗凝药物选择带来了挑战

由于二者抗凝药物和抗血管药物作用机制不同,使用中必须精准匹配,但目前临床使用情况并不非常乐观。张瑞岩教授表示据一项上海地区的调查显示,不论是三级医院或二级医院,当患者因冠心病实施PCI后,如合并房颤并没有100%进行规范化抗凝治疗。因为老年人除了易发生血栓形成心梗或脑卒中,同时他们也是出血高危人群,所以用药必须精准,既要考虑抗凝疗效,同时还要防止出血,如同走钢丝一样保持平衡才能为患者创造最大利益。

一旦发生房颤,患者需终身服药,如何选用药物、制定用药方案至关重要。以前临床使用多以华法林为代表药物,循证医学显示它确实可以有效控制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但剂量调整难度大—量大易出血,量小易无效,同时饮食注意事项较多。因此,近几年临床逐渐推崇新型口服抗凝药,相比华法林这类药物可以减少出血,有效预防脑卒中。

新闻排行榜

健康美图

名医有话说

大医精诚

特别推荐

品牌策划

高清视频

热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