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13个方法预防耳病:改变硬物掏耳的不良习惯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28日11:55  新浪健康论坛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环境和噪声污染加剧等因素,耳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耳病主要包括耳外伤、外耳道异物、外耳道炎、中耳炎及耳聋等 。人们在患了这些耳病后若治疗不当,可使听力受到损害或完全丧失。专家认为,人们若能注意对耳部进行保健,就会远离各种耳病,保持良好的听力。以下招法可预防耳病。

  1应改变掏耳朵的不良习惯

  掏耳朵可引起耳道和鼓膜损伤,有时还会引起细菌感染,从而损害人的听力。 因此,人们不可用硬物掏耳,若因耳垢过多而堵塞了耳道,应去医院请耳科医生进行处理。

  2要避免耳内进水

  人的耳道内若不慎进了水,耳部皮肤和鼓膜就会浸泡在水中,并受到耳内耵聍的刺激,从而可引起外耳道炎 ,鼓膜穿孔患者耳内进水后还可引起中耳炎 。因此,人们在洗头、洗澡、游泳时。应多加小心,别使耳内进水。

  3生气小心耳聋

  生气是恶劣的情绪之一, 经常生气可以导致多种疾病 ,但生气也可以导致耳聋 ,这一点就鲜为人知了。当人的情绪发生剧烈波动时, 体内肾上腺素分泌也会大量增加, 这时除了出现脸色苍白、全身乏力、 手足发冷外 ,还可影响到内耳的生理功能, 这时就会出现听力减弱,发生应激性耳聋。

  4发生耳外伤或冻伤后应严格防止感染

  人们在发生耳廓外伤 ,耳部冻疮时应严格防止感染,特别是要防止绿脓杆菌感染 ,这种细菌可引起耳廓软骨膜炎、软骨坏死,甚至可导致耳廓畸形等。

  5要远离噪音环境和爆炸现场

  较大的噪音可引起噪音性耳聋,而爆炸声易造成爆震性耳聋。 因此,人们应尽量远离噪音环境和爆炸现场。

  6游泳前应做体格检查

  患有外耳道炎、中耳炎、外耳道耵聍栓塞、鼓膜穿孔等疾病的人,必须在进行治疗后再游泳,以免加重病情。

  7远离烟、酒及具有耳毒性的药物

  父母经常吸烟,孩子处于烟雾中,除了易患急慢性鼻炎、增殖体肥大等上呼吸道疾病,继而并发中耳炎症外,香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还对儿童娇嫩的中耳黏膜有直接的刺激作用。它使中耳内分泌的黏液增加、变稠,也使听力下降。时间长了,黏膜的积液可造成鼓膜粘连,发生传导性耳聋。药物致聋一般都因其进入人体内耳,对内耳毛细胞产生损害导致听力损害。在早期可表现为双耳或单耳高频听力损失,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需要用仪器检查才能发现。 耳毒性发生后,主要表现为耳部胀满感、耳鸣、眩晕、听力下降等。 一旦出现这类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到医院就诊, 部分药物的致聋可能自用药到出现症状需一段时间,且还有明显的延迟作用。

  8高脂肪饮食可致聋

  人体内耳蜗上有众多毛细胞,可察觉声波的震动使人能听到声音。若长期进食高脂肪饮食,可使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中过多的脂类就会沉积于血管壁上,发生动脉硬化,使原来就较细窄的内耳血管更加狭窄,发生供血障碍,导致内耳缺血缺氧,毛细胞就会死亡,引起耳聋。为防耳聋,饮食宜清淡,不吃高脂肪饮食。老年人出现听力减退时,应及时化验血脂。如因血脂高引起耳聋,及时应用降血脂的药物,有利于听力的恢复。

  9在发生病毒感染后应及时进行治疗

  发生麻疹、腮腺炎、耳部带状疱疹等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常可并发感音神经性耳聋。 此类患者需及时采取防范措施,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出现耳部的并发症。应警惕各种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耳聋 。高血压、粥样动脉硬化、肾病、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全身性疾病都可引起继发性耳聋。 因此,患有这些疾病的人应定期检测自己的听力,若发现听力出现异常,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10掌握正确的擤鼻方法

  在擤鼻涕时,应左右鼻腔一个一个地擤,切勿将左右鼻孔同时捏闭后擤鼻。因为人的鼻腔后部与中耳腔之间有一条管道,即咽鼓管,咽鼓管与鼻腔相通,若擤鼻的方法不正确可使鼻腔内的分泌物进入中耳腔内,从而可引起中耳炎。

  11中耳炎的患者不能坐飞机

  有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等病症的患者不宜乘坐飞机,否则可能引起航空性中耳炎。 航空性中耳炎患者可出现耳痛、鼓膜充血、中耳积液、听力受损等症状。

  12老年人应定期检测听力

  老年性耳聋是人体老化在听觉器官上的表现, 老年人发生老年性耳聋的年龄和发展速度会因人而异,并与其在以往生活中所经历的各种耳部损害因素及遗传因素有关。 因此,老年人要定期检测听力,在出现听力减退后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从而避免或推迟老年性耳聋的发生。

  13新生儿应进行常规的听力筛查

  新生儿尤其是听力受损几率较高的早产儿、低体重儿、 先天性颜面畸形的小儿、有家族耳聋史的小儿等,应进行常规的听力筛查,对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儿应及早进行诊治。

 

更多关于 耳病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