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春夏如何不生病

2013年04月12日16:29  健康报  

  中华中医药学会日前在京主办“中医药防治春夏季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专家座谈会”,邀请各相关分会负责人,围绕中医药防治春夏季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提出实用的防治方法。

  顺应时令 谨慎起居

  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主任委员、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 张洪春

  中医称流感为“时行感冒”,认为是四季时邪疫毒,自口鼻、皮毛入侵人体而发病。流感来势凶猛,而且治疗流感病毒尚无特效药。治未病是中医的强项,我们一定要把关口前移,移到未病之时,在预防上下足功夫。

  春季天气虽然渐暖,但不应过早脱衣,以防非时之寒;秋季天气渐凉,但不能过早、过多增衣,以防非时之热。即所谓春捂秋冻,让身体逐渐适应四时更替。

  老年阳虚体弱者最易感受寒邪,引起流感,故应注意保护身体阳气,防御外界寒邪侵袭,特别应注意足部保暖,每晚用温热水洗脚,以促进末梢血液循环。又因为寒邪侵袭人体,常从皮毛而入,所以进行耐寒锻炼,可以有效防止寒邪侵袭。体质较差者可从春暖开始,以冷水擦鼻、洗脸、漱咽,长年坚持不懈;体质较好者从盛夏开始冷水洗浴,范围由小到大,逐渐擦浴全身,并坚持到9月份以后,然后改为冷水洗面。

  推荐食疗方:葱白7段,生姜7片,粳米1把,共熬成粥,加醋半杯服食。可用于流感初期辅助治疗。

  玉屏风散:黄芪30克,防风30克,白术60克。上药研末,水泛为丸。每次服用10克,每日2次。此方的功能为益气固表止汗,既可用于防治流感,也可以用于流感善后调理。

  饮食自倍 肠胃乃伤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 李乾构

  中医理论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之所以得病是因为身体虚弱、过劳、抵抗力差、免疫功能低下,所以必须保持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不要使身体透支太多。很多白领工作很累,一到周末就睡懒觉,也不吃早餐,生活规律完全打乱,这样不利于身体健康。

  《内经》中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大鱼大肉损伤肠胃,经常吃快餐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平时应注意少吃油炸食品,多吃蔬菜。

  中医认为春主生发。春天气候比较干燥,可以吃些百合银耳莲子羹。百合、银耳可以清肺热,莲子能健脾祛湿。夏天还可以吃冬瓜海带汤,再加点莲藕清肺热、祛湿健脾。此外,马齿苋、蒲公英包子也有清热祛湿、健脾润肠的作用。

  哮喘之病 内外相应

  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 晁恩祥

  哮证是由于素体禀赋不足,脾肾虚弱,痰饮内伏,加之外感风、寒、热及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而诱发。而风邪伏肺、痰气壅塞、肺失宣肃、气道不利,则是该病的主要病机。由于哮喘的发生与体质、痰饮及各种诱因有关,故预防当以提高禀赋素质、杜绝痰饮生成和避免诱发因素为原则。

  《时方妙用·哮证》云:“哮喘之病,内外相应,遇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伤即发。”因此,凡家族中有哮喘病人、体质有过敏倾向的,在气候变化剧烈及节气转化之时,应特别注意起居,防止外邪侵袭,以避免内外合邪诱发哮喘。另外,应注意避免吸入空气中的过敏物质,如花粉、动物皮屑、昆虫鳞毛以及灰尘等;保持室内干燥、通风和空气清新,及时清除室内各角落的积尘,勤晒被褥。

  哮喘发病也可由饮食引起,其中最常见的食物是鱼、虾、蟹、禽蛋、牛奶等。故属过敏体质的人、有哮喘病发作倾向者应特别注意禁食上述致敏食品。此外,暴饮暴食,过食酸、咸也是哮喘常见的诱因。约有10%的病人对酒精敏感,因此,属过敏体质的人、有哮喘病发作倾向者,应尽量少饮酒或不饮酒。

  气候干燥 宝宝动火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 王素梅

  春季宝宝易患的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另外,宝宝在春季还容易患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春季还是儿童传染病多发的季节,如麻疹、猩红热等。由于气候干燥,宝宝容易上火,会出现鼻衄(出鼻血)。

  为预防上述疾病的发生,家长应该注意让宝宝多饮水,多休息,吃易消化的食物,适时增减衣服。如宝宝对花粉或粉尘过敏比较明显,外出可戴口罩。另外,应少吃鱼虾等海鲜类产品,以防加重过敏。春季容易生风动火,不宜让宝宝吃上火食品,如牛肉、羊肉等。

  虚邪贼风 避之有时

  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顾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地坛医院主任医师 王融冰

  感染性疾病由疫毒引起,所以完全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中医学的整体观和内因论强调内环境平衡,改变人体应激状态,可以减轻症状、抑制病情,实现防病治病的目标。

  我国传统民俗中,端午节前后家家门口挂艾蒿、除虫菊草,以驱赶五毒,孩子们身上佩带装有藿香、佩兰、茴香末的香囊,意在驱邪避害。现代中药的相关喷雾剂、喷喉剂,也有清洁环境、保护人体的作用。

  天人相应 防患未然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科普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温长路

  季节变换之时,往往是疾病的高发期,因为“人与天地相应”,机体还没有完全建立起对气候、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春夏之交,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各种致病因子又都处于活跃阶段,加之人的防卫能力较差,许多疾病就会发生。

  春季养生一定要顺应时令,居住在北方地区的人和抗病力较差的老人、儿童,更不应过早、过快减去衣服。如温度确实已经升高,不妨适当减去一些上衣,但最好要准备一个背心,保护好腰背部。同时要注意保护好腿部,因为人体下半部的血液循环没有上半身好,很容易受到风寒的侵袭。还要特别强调的是,一些女孩子过早地把肚脐露出来的习惯也对健康不利。肚脐,中医称为神阙穴,是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通道,既是治疗疾病的重要部位,也是邪气入侵人体的通路。肚脐受寒、感邪,多种疾病就会接踵而至,如腹痛、月经不调等。

  运动对强健身体很重要,春季的运动应以慢运动为主,以不出汗或微出汗为佳。春游、放风筝、散步、慢跑、打太极拳以及不太剧烈的球类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使脑组织得到较多的血液和氧气,从而适应机体对季节性变化的需求。在晨曦初露之时,静心清神,面对东方,自然匀称地慢慢做腹式呼吸(气纳丹田)10~15分钟,有利于浊气的排出和清气的吸入。

  春季的饮食,也应符合这个季节的特点。基本原则是养肺、疏肝、健脾。食物以清淡、富于营养、增酸、增甘的原则来搭配。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