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自我保健七要素

2013年05月17日15:00  新浪健康博客  

  近日,中国一家知名公共关系公司的一名年仅24岁的员工在办公室突发疾病,不幸猝死。据悉,这名员工在去世前已连续加班一个月,每天都工作到23点以后。由此,“过劳死”再度走入公众视野。

  警惕身体发出的报警信号

  这一事件的发生,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反响,在替死者惋惜之余,我们也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当今社会,随着工作压力不断增大,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为了追求精益求精的工作质量,往往会忽视对健康的关注。长期超负荷工作给身体造成严重负担,而作息饮食无规律、久坐、不运动,这些都为健康埋下了极大的隐患,长此以往对身体各器官造成了日积月累的伤害,而这种日积月累的伤害,往往是无法治愈的。

  事实上,很多疾病会出现一定征兆,如头晕、胸闷、乏力、呕吐等,但这些症状总无法引起职场人的足够重视。有所好转之后,就会再次回到高强度的工作、快节奏的生活。而有一部分疾病则毫无征兆,在长期身体不堪重负的情况下,会直接威胁到脆弱的生命,让人猝不及防。突发的疾病极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最终酿成悲剧的发生。

  从2008年开始,我们就不断听到各行各业出现猝死的事件,这些或年轻、或平时身强体健的人,像流星般瞬间走完了他们的人生,面对这种猝不及防,我们不禁感叹,在生命面前一切都没有意义,我们的力量是这么的渺小,即便我们曾经那么努力的挽救了他们!

  当生命遭遇压力 我们无力回击?

  当生命遭遇到压力,我们要如何回击呢?中国有句古话: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要从思想上转变,不是被动的等着生病了再去治疗,而是勤于自检、注重自我保健,让人体长期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也发布过这样一个健康公式:健康=15%遗传+10%社会因素+8%医疗+7%气候因素+60%生活方式。由此可以看出,对我们健康影响最大的正是我们经常忽略的生活方式,不要再埋怨环境与遗传因素,不要消极的看待生活习惯,从自身出发,进行自我保健,养成科学、健康、有规律的工作和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种植健康。

  作为长期关注人类健康的十大公益组织之一的国际自我保健基金就是一直以“不治已病治未病”为核心要素,希望通过不断的宣导、互动,让更多的人重视起自我保健的重要性。通过加强自我保健,不仅能够大大减少诱发猝死的因素,而且能有效预防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糖尿病。

  为了更好的传递自我保健的理念,提升人类对自我保健的重视,世界自我药疗产业协会(WSMI)于2011年提出倡议发起设立724国际自我保健日(ISD),并使ISD成为WSMI成员协会用以追求各自国家市场发展目标的年度性策略。

  7月24日这个日期寓意深远且具有纪念意义,它预示着公众需每周7天,每天24个小时时时刻刻不忘进行自我保健。同时,国际自我保健基金还特此推出了《7/24健康生活行为准则》,以下和大家分享一下《7/24健康生活行为准则》中的自我保健七要素。

  1、不治已病治未病。

  2、调整心态,愉悦精神。

  3、生活规律,起居有常。

  4、营养搭配,合理膳食。

  5、适当运动。

  6、戒烟限酒。

  7、获取和运用健康科学知识。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