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之手少阳三焦经

2013年09月13日10:44  新浪健康  微博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上行于第四、五掌骨间(液门),沿腕背(中渚、阳池)、出于前臂外侧尺桡骨之间(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经肘尖(天井)沿上臂外侧(清冷渊、消泺)达肩部(臑会、肩髎 ),交大椎,再向前入缺盆部,分布于胸中,络心包,过膈,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

  本经从手走头,起于关冲,止于丝竹空。主要分布在上肢外侧中间,左右各23个穴位。

  二、脏腑经络病候:

  经脉病候:

  ①外经病候:咽喉肿痛,腮颊部疼痛,目赤痛,耳聋,耳后、肩臂外侧部疼痛。

  ②内脏病候:腹部胀满,少腹硬满,小便不通,尿频尿急,皮肤虚浮,水肿,遗尿。

  三、穴位分述:

  <1>关冲 Guānchōng 

  [穴名]通内达外为关,冲有动的含义。考此穴在少冲、中冲之间,因名

  [定位]在无名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功能]开窍泄热、消肿利舌。

  [主治]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喉痹,舌强,热病,心烦。

  [明理]为本经之井穴。

  <2>阳池 Yángchí 

  [穴名]陷者为池,穴当腕背。

  [定位]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功能]清热散风、舒筋活络。

  [主治]腕痛,肩臂痛,耳聋,疟疾,消渴,口干,喉痹。

  [明理]为本经的原穴。

  <3>外关 Wàiguān

  [穴名]外指阳侧,穴与内关相对,故名。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功能]清热消肿、通经止痛。

  [主治]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以及产后血晕、胞衣不下诸疾。

  [明理]本穴属别络,又系八脉交会穴之一。

  <4>支沟 Zhīgōu 

  [穴名]支与肢同意,狭窄为沟。此穴正当上肢两筋两骨之间的狭窄处,恰似穿地之沟,为脉气之行所,因名。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功能]疏利三焦、聪耳利胁。

  [主治]暴喑,耳聋,耳鸣,肩背痠痛,胁肋痛,呕吐,便秘,热病,瘰疬。

  [明理]为本经经穴。

  <5>天井 Tiānjǐng 

  [穴名]上部曰天,陷凹似井,状若高山的天池,加之三焦为决渎之官,有流可出,故不言池而命气合穴为天井。

  [定位]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

  [功能]清化痰热、疏经利节。

  [主治]偏头痛,胁肋、颈项、肩臂痛,耳聋,瘰疬,瘿气,癫痫。

  [明理]穴属合土,为本经之子穴。

  <6>角孙 Jiǎosūn 

  [穴名]边侧为角,孙指小络,穴当耳角边上的小络脉处,昔以耳为孙,因名。

  [定位]在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功能]清热散风、消肿止痛。

  [主治]耳部肿痛,目赤肿痛,目翳,齿痛,唇燥,项强,头痛 。

  [明理]为手少阳、足少阳、手阳明三脉会所。

  <7>丝竹空 Sīzhúkōng 

  [穴名]细小为丝,空指小窍。穴近眉梢陷处,眉头状如丝竹,是穴又为手足少阳脉气所发,故名。

  [定位]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功能]散风止痛,清头明目。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眼睑跳动,齿痛,癫痫。

  一笑  编制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