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之足少阳胆经

2013年09月13日10:47  新浪健康  微博
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胆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目外眦(瞳子髎),向上到额角返回下行至耳后,沿颈部向后交会大椎穴再向前入缺盆部入胸过膈,联络肝脏,属胆,沿胁肋部,出于腹股沟,经外阴毛际,横行入髋关节(环跳)。 

  本经从头走足,起于童子髎,止于足窍阴,主要分布在躯干部两侧及下肢外侧中央,左右各44个穴位。

  二、脏腑经络病候:

  经脉病候:

  ①外经病候:寒热往来,头痛,疟疾,面色灰暗,目痛,颌痛,腋下肿,瘰疬,耳聋,髀部或腿、膝及腓骨部疼痛。

  ②内脏病候:胁肋疼痛,呕吐,口苦,胸痛。

  三、穴位分述:

  <1>瞳子髎 Tóngzǐliáo 

  [穴名]髎指骨之都,考本穴属肾,肾主骨,因名。

  [定位]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功能]疏散风热、明目止痛。

  [主治]头痛,目赤,目痛,怕光羞明,迎风流泪,远视不明,内障,目翳。

  [明理]为手太阳、手足少阳交会穴。

  <2>率谷 Shuàigǔ 

  [穴名]率有循的含义,肉之大会曰谷。

  [定位]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

  [功能]平肝利胆、清热熄风。

  [主治]头痛,眩晕,呕吐,小儿惊风。

  [明理]足太阳、少阳之会。

  <3>阳白 Yángbái 

  [穴名]光明之意为白。针之可使眼目重见光明,因名。

  [定位]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功能]祛风泻火、利胆明目。

  [主治]头痛,目眩,目痛,外眦疼痛,雀目。

  [明理]足少阳、阳维之会。

  <4>风池 Fēngchí 

  [穴名]风指病邪,池有浅的含义。

  [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功能]祛风解表、清头明目。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衄,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

  [明理]为搜风之要穴,可治一切风疾。

  <5>肩井 Jiānjǐng 

  [穴名]凹陷深处为井。是处凹陷深似井,因名。

  [定位]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功能]通经理气、豁痰开郁。

  [主治]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乳痈,中风,瘰疬,难产,诸虚百损。

  [明理]为足少阳、手少阳、足阳明、阳维之会。

  <6>京门 Jīngmén 

  [穴名]京指会,又指发源之地,出入之处为门。

  [定位]在侧腰部,章门后1.8寸,当十二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功能]益肾利水。

  [主治]肠鸣,泄泻,腹胀,腰胁痛,小便不利。

  [明理]为肾指募穴。

  <7>风市 Fēngshì 

  [穴名]市有集结的意思。此穴为风邪集结之所,也是祛风的要所,因名。

  [定位]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功能]祛风湿、疏经络。

  [主治]中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瘙痒,脚气,厉节风疮。

  <8>阳陵泉 Yánglíngquán 

  [穴名]阳指外侧,高起为陵。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功能]清肝利胆、舒筋活络。

  [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破伤风。

  [明理]为筋会,又为胆之下合穴。

  <10>丘墟 Qiūxū 

  [穴名]丘指小土堆,墟指大土堆,皆系方起之意。

  [定位]在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功能]理气开郁、聪耳明目。

  [主治] 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疟疾,疝气,目赤肿痛,目生翳膜,中风偏瘫。

  [明理]为本经原穴。

  <11>足窍阴 Zúqiàoyīn 

  [穴名]窍指孔空。穴在足部,故名。

  [定位]在第4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功能]开窍泻热、聪利头目。

  [主治]偏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聋,耳鸣,喉痹,胸胁痛,足跗肿痛,多梦,热病。

  [明理]为本经之井穴。

  一笑  编制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