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如何看待养肾

2013年11月11日08:05  中奢网  

  虽然中医所讲的“肾”与西医解剖学上肾脏名称相同,但代表的意义大不用。中医所讲的心、肝、脾、肺、肾五脏是系统性的功能单位,比起西医所讲的“肾”更加宽泛。

  西医所说的“肾”,具体长在人体胸椎第12节与腰椎第2节间,腰部两侧的后方,宛如一对超级大蚕豆,成年人每枚肾长约11公分、重约150公克。现代医学将肾脏归属于泌尿系统中,负责将人体多余的水分过滤后形成尿液排出,维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平衡,而藉由排泄尿液,也将身体内的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过滤出来。同时,在尿液排泄过程中,肾脏还会藉由控制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排出量比例,来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

  另外,现代医学也清楚解构出肾脏的内分泌功能,包括肾脏能合成分泌某些物质,如红血球生成素可刺激骨髓造血,产生红血球;肾脏可活化维生素D3,促使肠管吸收的钙质增加,帮助强壮骨骼;肾脏分泌肾素来调节血压等。因此,肾脏有病变时,也可能引起贫血、骨质疏松,甚至骨折及影响血压变化。

  中医典籍《内经》中提及:“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肾主耳,在志为恐,恐伤肾……”;“藏精,主生殖、生长、发育,开窍于二阴,生髓、充脑、主骨、化血,主水液,纳气”。归纳起来,中医所说的“肾”主要包含以下范围:

  1、肾藏精

  即肾的功能包含生殖能力以及人的生命活动力。中医认为,肾气支配人体的成长发育,人体由发育至衰老、死亡,是肾气由盛而衰的结果。男性如果肾虚便会阳萎、遗精、精虫稀少不孕;女性则是月经量少、闭经、子宫虚寒、不孕及老化等。

  2、肾主水

  人体水液的代谢和排泄与肾的功能密切相关。如小便清长(颜色较清且量多)、遗尿、尿失禁或尿少身肿、五更泄泻(黎明时腹痛、腹鸣、拉肚子)等,都和肾气不足有关。

  3、肾主骨生髓

  肾与骨骼的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对骨髓的生长与造血也有促进作用,肾气足的人,骨骼与牙齿强壮坚固,肾气虚的人齿牙动摇,容易脱落,腰膝酸软或常感疼痛。肾气足则听力好,肾气虚则听力差,甚至出现耳鸣、耳聋。肾主发,肾气足则毛发丰盛有光泽,肾气虚则头发毛躁无光,容易生出白发或是掉发。

  4、肾主纳气

  中医认为“肺主呼,肾主吸”,肾气不足,则吸进来的气比呼出去的还少,容易上气不接下气,动辄喘息不已。

  从以上的中医理论不难发现,人体的外形、生理功能与活动力都与“肾”息息相关。中医师庄雅惠说,相对于西方医学认为人体的老化与某些荷尔蒙的变化密切相关,中医学则认为先天精气的保守与持久和抗衰老息息相关,而人体的先天精气是由“肾”统筹管辖,经由调理肾的阴阳,便可强化生命中的抗衰老机制。

  1、肾气(精)不足

  也就是一般人所称的“肾亏”或“肾虚”,有些是先天禀赋不足或是久病耗损肾精造成,也有些是房事不节制过度疲劳,而伤及肾精。由于肾主骨生髓,故肾气不足的患者可能出现生殖功能衰退、骨骼发育不良、髓海(脑)空虚等症。幼儿若肾气不足可导致发育迟缓、骨骼萎弱、囟门迟闭、智力低下;在成年人则可致未老先衰、腰膝酸软、发脱齿摇、健忘恍惚、耳鸣或耳聋,男性精少不育,女性则经闭不孕,性功能低下。

  2、肾阳不足(肾阳虚)

  由于先天性或年事高导致肾阳衰弱,或是房事太过、久病损伤肾阳所致。主要症状有腰膝酸软、畏寒、四肢冰冷、体力变差,男性有阳萎、早泄、精冷,女性则子宫虚寒、不孕、性欲减退或大便稀溏、五更泄泻、频尿、夜尿多或尿少、排尿不顺、水肿、面色胱白或暗黑、舌淡苔白、脉搏沈细无力(特别是肾脉)。肾阳虚的患者易肾不纳气,呼出去的气多、吸进来的气少,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

  3、肾阴不足(肾阴虚)

  常是虚劳久病致损耗肾阴,或是房事没有节制损及肾阴造成的。有此证型的人容易眩晕、耳鸣、失眠、健忘、手心烦热、潮热盗汗、咽干喉痛、腰酸遗精、舌红少苔、脉搏细窄而快速。

  4、肾气不固

  由于老年肾气衰退或年幼肾气未足,或是因性生活不节制而损伤肾气。表现在生殖机能方面的症状有遗精、早泄、滑精;排尿方面有小便频繁且量多、失禁遗尿;女性月经淋沥不断、白带清稀量多,舌质淡,脉细而弱。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