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所说的神,是指精神、意识、思维。调神,就是通过调养心神、舒畅情怀和意志等方法,来保持人体的心理平衡,从而达到健身、养生的目的。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作为与天地相应的人来说,调神格外重要。
伴随上升的春阳,人的生理活动心理活动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发生波动。据医学气象学研究,在乍暖还寒之际,变化多端的气候常使很多人难以适应,出现情绪不稳、多梦、思维亢奋、精力难以集中等心理上的不适,而那些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的人,甚至达到难以忍耐的程度,以致出现激动、暴怒、无事生非等病态情绪。这也是精神病容易在春季復发的原因。
另外,随着温度的升高,皮肤毛孔舒展,血管扩张,皮肤的血流量大大增加,而供应大脑的血液相应减少,以至大脑相对缺氧。同时,由于空气湿度增高,使人体水分无法从汗腺蒸发,影响了体液的正常分泌、代谢,而气温升高对人体产生催眠作用。这些都可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的睏倦乏力、精神不振等“春困”症。
中医理论认为,心主神志,心主神志的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考敏捷,对外界信息的反应灵敏和正常。同时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心情就易于和谐、开朗和宽阔。因此,改变上述状况的最佳方式即是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爱好,寻求各自的雅兴,养心调神,舒肝畅志。
接近大自然多吃绿色菜蔬
调神,最主要的就是要接近大自然。在春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春天,应外出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舒展筋骨,神爽意快;常食含叶绿素多的蔬菜、水果,乃是人生长寿秘诀之一。
传统养生观点认为,肝主升发,与春天万物萌发之机相应,所以在精神调养方面,应着眼于“生发”,要让情志生机盎然,保持思想开朗,乐观豁达。由于肝在志为怒,性喜条达,恶抑郁(“怒则伤肝”),故在春天要尽可能排遣沉闷、抑郁等不良情绪,尤其是遇事戒怒。“怒”是情志致病的罪魁祸首。
春季养生,尤其注重对肝脏的保健
《黄帝内经》里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说的是春天万物生发,在五行中属木,而人体五脏之中肝也为木性,所以有“春气通肝”之说。因此,顺应天时变化,春季养肝正当其时。
饮食多甘少酸
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春天饮食应“省酸增甘”。春天,人的肝火旺盛,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因此春天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甜食,如大枣和山药。枣可做枣糕枣饭;山药可炒食可煲汤、最妙还可配搭做山药红枣粥。另外,春季细菌滋生,也可多食些葱、韭、蒜等杀菌和增加食慾的食物。
作息规律少劳心
许多经常熬夜或长期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士,常有缺钙、眩晕、便秘、易抽筋、眼睛乾涩的症状。其实,这些都是肝血亏虚的现象,如何才能解决呢?中医有句话叫“人卧则血归于肝”,长时期处于工作状态,不能够使各个脏腑的血液及时地进入肝解毒,而“累”就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养肝最好的方式,就是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少劳心,多运动,散步、踏青、爬山都是春天里不错的户外运动选择。
肝气和通于目
《内经。素问》上有多篇讲到眼睛与肝脏的关系,如“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可见,肝脏好不好,直接影响到眼睛。所以,每天早晨醒来,不要急于睁开双眼,待大脑清醒后,闭眼将双手搓热熨眼几十遍,然后睁开左右旋转九遍,再紧闭,再睁开,这样能祛除眼中的风火。此外,常按摩脚部肝经上的三大穴位:大敦穴、行间穴和太沖穴,也可以起到养肝护肝的作用。
中医认为,人在心理活动中,存在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但七情太过与不及都会导致心理或躯体异常。《素问。阴阳应像大论》曰:“怒伤肝”,“大怒而气厥”。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压力过大,思虑过多,起居饮食不规律,人们经常处于繁忙的劳务之中,致使人体长期气机运行失调,加之突发应激事件,愤怒伤肝,久而久之,肝郁脾虚则形成气郁体质。
肝郁脾虚形成气郁体质
中医临床治疗常用愉悦疗法,就是用愉悦的方法来治疗心身疾病。经常处于愉悦的心态,多参加户外社交活动,多看一些喜剧;另一方面应嘱其在遇到应激事情时应主动有意识的转移注意力或合理地宣泄不良情绪。则气血就能畅通,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力就会提高。
此外,有一部分患者是因病致郁,如中风后、产后及手术后患者由于对病情及预后的误解,而产生悲观情绪,并进一步发展为气郁体质,针对这一部分患者应进行充分的医学原理讲解,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以将由疾病带来的损害降至最低点,提高康復后生活质量。
调节饮食多作运动按摩
肝郁患者和气郁体质可以多食一些芽类、绿叶类、行气类食物,以发散、疏理气机,如香椿芽、韭菜、佛手等。亦可以将陈皮、玫瑰花等药食两用之品製作成陈皮粥、玫瑰花茶等药膳、药茶。尤其是在春三月,多食用以上所述食品更可以起到顺应春季温暖生发之特性,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做一些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项目之外,亦可以将双手搓热之后,以掌面沿胁肋部进行反覆摩擦,以微微发热为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并经常按摩肝俞、膻中、期门、阳陵泉、太沖等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穴位。刮痧、拔罐、耳穴埋豆、按摩、点穴等养生技能亦简便易行、副作用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