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理筋术调理现代病

2014年04月09日07:14  《生命时报》  微博 收藏本文     

  古人认为,“筋长一寸,寿延十年”,一个人的筋骨好了,整个身体也会强健起来,进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国际部推拿综合诊疗养生中心,就有着一项调养筋骨的绝活——宫廷理筋术。

  3月26日,该中心主任刘长信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宫廷理筋术名副其实,堪称“贵族般的享受”。它起源于清代宫廷的上驷院绰班处,绰班处在蒙古语里是专治跌打损伤、骨歪筋扭的机构。患者是皇家贵族,既要治疗效果好,又不能太痛苦。经过十几代御医的研究,开创了一套名为“宫廷理筋术”的按摩手法,特点是“轻、柔、透、巧”,在谈笑间解除病痛,被嘉庆皇帝称为“神术”。

  正说着,记者摸了摸自己酸痛的脖子。“这是长期伏案工作的‘后遗症’。”刘长信笑着说,“以前的骨伤科疾病以骨折、跌打损伤等骨关节的‘硬伤’为主,现代人普遍缺乏锻炼,易出现以颈椎病、腰椎病等软组织损伤为主的慢性疼痛。在中医看来,这是‘筋’出了问题,治疗要先‘理筋’,再‘正骨’。”而“筋以柔韧为常”,施治时要根据这一特点“以柔制刚”,不可盲目强拉硬扳。

  随后,刘长信让其弟子为记者简单按摩了颈部。与常规按摩相比,记者感觉这位医生的力道更轻柔、缓和,不会担心被按疼、按伤了,同时手下柔中带刚,或滚、或捋、或捻、或叩,一股力量慢慢向里渗透、向周围播散。十几分钟后,记者的脖子微微发热,酸酸麻麻的,但之前难忍的刺痛感减轻了不少。记者了解到,这项技术原本是皇室成员专享的,直到清末,仅存的绰班处御医夏锡武和文佩亭在北京开诊。自幼学习针灸的刘寿山(1901~1980年)拜师学艺,成为宫廷理筋术的第一代传承人。新中国成立后,刘寿山将这一技艺带到东直门医院,创立了中医骨科。这真是几番机缘巧合,终于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今,在第二代传承人刘寿山弟子臧福科、孙呈祥教授,以及以刘长信、刘焰刚教授为带头人的第三代传承人的继承和发扬下,宫廷理筋术与时俱进,把柔和细腻,治内脏病见长的南派手法融入其中,不断完善。现在传承使用的宫廷理筋术,包含30多种传统套路,不仅手法别具一格,达到“患者不知其苦,实则力透筋骨,功及内脏”,而且专病专治,根据不同的人群和疾病特点,对脏腑、经络、筋骨、气血综合考虑,辨证施治。除了颈肩腰腿痛等常见的软组织损伤类疾病,对内、外、妇、儿、男科等病症也有不错的调理效果。特别是治疗关节急性扭挫伤,比如“岔气”,也就是小关节错缝,可谓手到病除。

  最后,刘长信提醒,养生保健不能完全依赖医生的技艺。在生活中,每个人都要注意“三分治、七分养”,用电脑的时间不要太长,看书学习时注意培养正确的姿势和习惯,工作间隙起身走动一会儿等,防止自己的筋骨未老先衰。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