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里的80后心理危机

2013年06月27日09:31  《生命时报》  微博

  编者的话:80后这代人,总被有意无意地当作标杆。近来,几部热播剧不约而同地将焦点聚集在80后的生活、事业上,也反映出不少心理问题。对此,《生命时报》特邀南方医科大学心理学系副主任赵静波教授、北京回龙观医院婚姻危机干预中心主任邸晓兰和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副研究员党卫民,解读80后心理危机的来源,并给予指导。

  代表剧:《新恋爱时代》

  闪婚恐婚问题多

  先成家还是先立业?钱与爱情相比哪个更重要?这些是不少80后都会遇到的婚姻问题,并由此生出毕婚、恐婚、闪婚等婚姻新词。《新恋爱时代》就通过3个80后女孩的故事,讲述了年轻人的恋爱与婚姻问题。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当前快餐文化盛行,人人急功近利,有了看对眼的人就匆匆结婚。过去结婚意味着责任,离婚受单位和家族的约束;现在婚姻是隐私,没人管闲事,离婚需要承担的社会成本小。“漂”在城市的80后文化和成长背景不同,虽生活在同一城市,但很少有机会深层次互相了解;人口流动加剧人际关系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加上房价和生活成本过高,导致恐婚心理。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看,80后幼时多被宠爱,心理晚熟,多数人潜意识里害怕自己不能承担婚姻责任。所受的教育不重视社会阅历的积累,使他们遇事考虑不周,遇到挫折总想用最快捷的方式处理。因此,处理婆媳关系简单幼稚,离婚更像壁虎断尾,不经过太多思考便草率地结束婚姻。

  婚姻很能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结了婚的人遇事要学会示弱和沟通,给关系的维持留下余地。没结婚的人,要么责任心很强,对婚姻慎重;要么是心理没“断奶”。但发展心理学理论认为,到了什么岁数,就要做什么样的事,否则心理健康就可能会出现问题。因此,年轻人要在婚前完善自己,在心理欠缺的方面做好准备,勇敢地步入婚姻殿堂。

  代表剧:《小儿难养》

  劳心伤神当孩奴

  《小儿难养》中有个有趣的桥段——孩子出生时,背景音乐变得悲壮,恰似80后的心声。

  有人戏称自己是“孩奴”,有了孩子却失去自我。但事物都有两面性,用心带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是世间最快乐的事。对童年家庭环境或父母教养方式不满的人,可以用全新的理念教育孩子,与孩子一起重走童年路。

  有人担心没能力养孩子,内心焦虑。可父辈们能在艰苦的环境下成长,可见养孩子不是难题。有人抱怨养儿难,却把孩子当成满足虚荣心的工具:比奶粉、比玩具、比穿着,心怎能不累?别人花钱请月嫂,请不起的只要用心照料,自家孩子也能养好。

  两代人教育理念有冲突是个大问题。很多80后对自己的童年教育不满,老人带孩子会让他们想起儿时的不快乐,可他们自己也没有成型的教育理念。要明白,育儿是年轻父母的义务,长辈本可以在退休后放松自己,能来帮忙,就应感激。隔代教育问题多,因此,孩子5岁前要由父母亲自抚养,否则可能会影响心理的发展。

  还有人早年家庭结构或父母教养方式不合理,导致心理发展水平停留在幼年某个时期,是身体长大的“婴儿”。如果没有规划好人生路,稀里糊涂生下孩子,为人父母的事实会让他们难以接受。此时需请教心理咨询师,在他们的帮助下改变角色。

  代表剧:《而立之年》

  买不起房压力大

  当今社会生存压力大,“房奴”是80后避不开的身份。《而立之年》中的小夫妻买了房子后,生活完全变了样:“要算计钱怎么花,要还房贷、买菜、养孩子……”80后在成长过程中大多没吃过物质的苦,房子是他们人生第一大关。当苦苦打拼仍高不可攀时,心中难免焦虑。

  一项调查显示,2010年北京首次购房者的平均年龄仅27岁,而在英国为37岁,在德国和日本为42岁。不知何时起,国人认为没房子就不能成家立业。可父辈们很多是从“筒子楼”里走出来的。欲望有多大,压力就有多大;期望与能力不匹配,才会焦虑。

  近日,杭州一项调查显示,73.5%的人身边有“毕房族”,其中31.6%的人是父母付全款,61%的人是父母出首付。当今社会“拼爹”现象严重,出身一般的年轻人若抱着攀比心,内心的正能量少了,必然不快乐。心理学家认为,愤怒往往源于消极的本能思维。看不起的东西恰恰就是梦寐以求的东西;看不惯拼爹的人,其实最想拼爹。带着这样的矛盾心理,压力怎能不大?

  面对压力和社会不公,态度决定一切。要认识到,暂时的艰辛是必经之路。机会其实很多,只要增强责任意识,敢于担当,并且提升自己的抗挫折能力,踏实肯干,一切都会有的。不妨静下心来,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长远规划,逐步改善生活环境。

  代表剧:《宝贝》

  职场家庭难兼顾

  许多80后很难兼顾职场与家庭。《宝贝》中的男主角因工作前景不好而辞职,做了全职奶爸。一些职场女强人担心怀孕会影响事业,不知何去何从。

  面对工作压力,关键是要看得开。80后注重个人发展,对自己要求高,渴望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工作,因此辞职再平常不过。但也有不少年轻人适应能力差,总希望环境能适应自己,而不是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当然,如果眼前的工作确实没有前途或老板为人有问题,那不妨在权衡利弊后,果断决定去留。工作可以再找,但要有乐观的职场心态,否则换多少工作都不会满意的。

  面对家庭问题,80后小夫妻们不应逃避,而要勇于面对。事业型女性要学会平衡事业与生活。年轻有梦想时,该忙事业就忙事业;到了婚育年龄,该生孩子就生孩子,不能只忙一件事。每天以平和、快乐的心态来面对一切,日子也会过得有滋有味。

  代表剧:《老有所依》

  无力赡养难尽孝

  《老有所依》中的两位主角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已经不易。在双方父母出现身体等各方面危机时,养老困境更是如枷锁般套在这个小家庭上。

  中国主要的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沿袭多年。随着“421社会”的形成,年轻人逐渐无力照顾老人。《中国青年报》一项调查发现,九成80后自认为很难赡养父母,其中一半以上还需要父母资助。

  “一老一小”相互依靠、扶持,才能组成“孝”字。但当今社会对“一老”很不重视,早教所遍地开花,养老院一床难求,难以树立老有所依的社会心态。不少年轻人一方面担心养老问题,一方面却“啃老”,甚至拿“通货膨胀,攒钱无用”当借口,不好好工作,混吃混喝。  每个人都会变老,因此年轻人的心中一定要有养老意识,在工作之余不妨思考一下,该如何应对自己的老年生活。年轻人切不能“啃老”,父母不可能照顾子女一辈子,赡养父母是每个人的义务。最重要的是规划好人生,健全人格,多读书充实内心,厚积薄发,事业有成,自然不需要担心养老问题了。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