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疾控中心称目前我国疫苗多数仍是30年前技术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5日09:42  第一财经日报 微博

  马晓华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昨日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目前中国疫苗生产技术,多数仍是30年前的技术,这30年来,很少有新技术的疫苗出现。

  昨日,在云南昆明举行的2011年度全国预防接种宣传周工作总结会后,王宇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如上表示。

  就5月20日云南所发生的疑似接种疫苗导致婴幼儿死亡事件,王宇向本报记者表示,虽然疫苗的不良反应率概率很小,如果想保护这百万分之一人群的不良反应,现在的技术难以做到。

  与此同时,因使用新技术生产的疫苗将很大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并提高疫苗使用安全性,王宇通过本报呼吁,政府应支持疫苗新产品的研发,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推动。

  回应浙、滇疫苗事件

  刚刚过去的5月20日,云南昆明市3岁女童付湘钰在西山区碧鸡凤凰社区卫生服务站注射乙肝疫苗第二针,当天晚上付湘钰死亡,再次引发民众对疫苗安全的争议。

  去年10月26日,浙江湖州安吉县一男童接种卡介苗,其后出现了播散性卡介菌病,最终淋巴肿大、肺部感染死亡。

  “浙江的婴幼儿病例是与接种卡介苗有关,因为这个婴幼儿患有先天性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而云南三岁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出现的问题是偶合反应,乙肝疫苗是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生产,是中国唯一一个用基因工程生产的疫苗,不良反应是最少的,多出现的是偶合反应。”对于此前在浙江、云南出现的疑似接种疫苗导致婴幼儿死亡事件,王宇告诉本报记者。

  在上述婴儿因疫苗致死事件背后,2010年所发生的山西疫苗事件、江苏延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狂犬疫苗造假事件,也使得中国免疫规划事业和疫苗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声誉危机,就连全国统一的麻疹强化也遭到了质疑。

  作为出生第一针的卡介苗,是不可能给刚出生的婴幼儿进行体检的,而且也不可能给所有的孩子在接种前都进行血液化验体检。”针对公众所质疑的接种疫苗前需要体检的问题,一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对本报记者说。

  保护百万分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如何通过技术改进疫苗的安全性。

  “疫苗的不良反应率是百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二,虽然概率很小,但是目前全球都不能避免不良反应。如果想保护这百万分之一的不良反应人群,现在的技术是难以做到的,目前我国的疫苗生产技术,多数是30年前的技术,这30年来,很少有新技术的疫苗出现。”王宇说。

  据王宇介绍,目前疫苗的新技术都是存在的,而且在国际上也有运用,但是由于中国没有推动新技术应用的政策和体系,中国的疫苗生产技术更新很慢,甚至没有更新,一直沿用30年前的生产技术。

  新的疫苗研发周期长,成本高,企业不愿意积极推动新产品。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大量在使用联合疫苗,比如五联苗甚至七联苗,但是我们还是三联苗,增加了免疫的负担。遗憾的是这些生物技术,已经存在的,而且很成熟,但是我们的疫苗很难用到。”王宇就疫苗研发称。

  “疫苗的研发是要投入,且难度大,周期长,但是市场又不确定,而且政府采购的价格又低,企业没有积极性来推动,导致疫苗更新速度慢。企业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对市场培育也要加大,而政府对于疫苗这样的公共产品,要加大投入购买更高质量的新品种。”疫苗开发企业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总经理尹卫东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更多关于 疫苗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