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回访首个禽流感发生地隆安县丁当村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23日08:22  南国早报 微博

  编者按:那时,那事曾是街头巷尾的议论热点,那人曾是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它们和他们发生了哪些变化,近况如何呢?本报即日起开设《那时·那人·那事 现在·现状·现场》栏目,寻访过去的事、过去的人,展现它们和他们的新故事。

  禽流感、隔离、封锁令、丁当鸡……每当人们谈起隆安县丁当镇丁当村时,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这几个曾轰动一时的词汇。丁当村,这个曾经默默无名的小村庄,因2004年春节爆发了全国第一例高致病性禽流感,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当年又因饲养自创品牌丁当鸡,再度全国闻名。

  2004年,对丁当村是个悲喜交加的一年。这一年,记者初访丁当村,见证了这些重要的时刻。

  8年了,这个小村庄有何变化?村民过得怎样?带着这些问号,循着当年的记忆,春节前,记者重访故地。

  回访见闻:

  养殖户山上守鸡过年

  1月14日的早上,天空中飘着霏霏细雨。走进丁当村永安里屯,村里添了不少新楼房,但却分外安静,只有几只鸡在房前散步,看不见成群的鸡。“丁当鸡在哪呢?”看到记者满脸的疑问,永安里屯的屯长卢寿海笑了:“丁当鸡不在村里养,而在山坡上的果园里。”

  由卢寿海引路,在距村里几公里外的一个山坡上,记者终于看到丁当鸡以及它们的主人。村民许爱荣正忙着给自家的鸡栏烧火取暖。鸡栏被塑料膜围得严严实实,在解开几层“保暖衣”后,记者看到2000多羽小鸡正在栏里叽叽喳喳地跑来跑去。由于下面正烧着柴火,鸡栏的地板像个热炕,暖烘烘的,根本感觉不出外面的寒冷。

  “如果不够暖,小鸡全挤在一起取暖,会踩死、踩伤的。养鸡最关键的就是护理鸡苗,体质好了,长大后才不会生病。这些日子得寸步不离。”许爱荣告诉记者,她的孩子在外打工和上学,两口子平日里就住在这儿。记者这才留意到,鸡栏旁的管理室里,有床、餐桌,还有锅、碗等用品。

  而村民潘明山的鸡栏管理室里,还有电视、电磁炉等电器,“吃住全在这儿了,生活也围着鸡转。”“快过年了,你不用准备年货吗?”“没什么好准备的,现在超市里什么都有,过年走亲戚时再去买都来得及。今年除夕,我准备回村里吃过年夜饭后,又回到这里。”虽然潘明山养的鸡已经长大了些,每天按时喂几次饲料就行了,但他还是觉得守着鸡过年,心里踏实。

  说起过年,许爱荣满脸喜色。自从养鸡后,家里的生活渐有起色,去年建起了新楼房,今年可以风风光光回邻村的娘家了。过年除了回娘家,她打算哪都不去,安心在山上守着这些“摇钱树”。

  忆当年:

  一夜间十里不闻鸡鸣

  每到过年,丁当村村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2004年春节期间的那场变故,那种惨烈至今历历在目,感慨万千。

  2004年1月23日,丁当村丁当电灌站养殖户黄生德的鸭子成批死亡,此事被有关部门诊断为“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24日凌晨,政府要求捕杀疫点周围3公里范围内的全部家禽,距疫点最近的永安里屯首当其冲。作为屯长,卢寿海不得不当了一回“恶人”,挨家挨户地动员村民交出家里的鸡鸭。

  当天正值农历正月初三,村民虽然还没弄明白禽流感是怎么回事,但大多都响应政府的要求,忍痛将家里留着过年的鸡鸭全部上交。卢寿海组织村民在山坡上挖了几个大坑,将捕杀的鸡鸭深埋。

  随后,禽流感被确诊,隆安镇政府下了封锁令,对永安里屯和丁当街禽流感疫区严格封锁。在屯口拉上封锁钱,由武警把守,人员不得随意进出……此时,村民渐渐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他们开始关注新闻,这才发现自己住的小村庄已成了全国瞩目的焦点,他们的健康与否,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在隔离的20多天里,除了不能像往年一样走亲访友,吃鸡、吃鸭外,村民们白天到地里干农活,晚上轮流请客,大口喝酒,大块吃肉。

  看如今:

  因祸得福养鸡发财

  村民们做梦也没想到,禽流感的阴霾刚刚驱散,幸运之神已悄悄降临。

  6个月后,不准饲养家禽的禁令解除。政府牵线搭桥,广西最大的家禽养殖企业找上门来,以“公司+基地+农户”招募养鸡户,饲养新品牌——丁当鸡。公司免费提供鸡苗、饲料,鸡养大后由公司回购,但提出的要求也相对“苛刻”:鸡栏必须建在坡地上,坐北朝南;一栏最少养2000只,一平方米只能养12只左右;鸡的活动场所必须是不小于3亩的果园……

  过去村民通常只在门前屋后养几只鸡,一下子要养几千只,单是建鸡栏就得花1万多元,大部分村民不敢冒险,只有20多户大胆的村民跃跃欲试。但养鸡要签合同还是头一回,在参观了公司在合浦的基地后,20多户村民在合同上签下大名,成了第一批丁当鸡的主人。政府牵头,他们从银行贷到了一笔无息贷款,用于建鸡栏。

  “刚孵出的鸡苗,栏里得保持30℃的温度,才能让鸡不易生病;鸡栏得3~5天清扫一次,减少细菌;按时打预防针和点药……”村头的文化室成了养鸡学堂,公司技术员讲的课,让这些养了十几年鸡的村民闻所未闻。“比养小孩还难!”有些人嫌麻烦,甚至偷懒,十天半个月才清扫一次鸡栏,结果鸡不长个儿,体弱多病,不仅多花了打针吃药的成本,公司回收时鸡体重不达标还被扣了钱。吃了亏后,村民学乖了,老老实实按照科技人员的要求办。4个月后,鸡出栏了,一栏鸡最少能赚四五千元。有些村民立即扩建第二个鸡栏,一年最少养两批,净赚两万多元。观望的村民坐不住了,也纷纷报名养鸡。

  “我第一年就还清了贷款,第三年扩建了一个鸡栏。现在单是卖鸡粪的钱,都够我家一年的开支了。”潘明山说到这里不禁喜形于色。原来,近几年土地流转,不少老板到当地种香蕉,看中了养鸡户的鸡粪做农家肥,上门收购,一立方米鸡粪能卖到300~360元,鸡养得多的,光是鸡粪,一年能卖1万多元。养鸡户们又平添了一笔外快。

  这几年,永安里屯一半的村民建了新楼房,他们几乎全是养鸡户。

  黄生德:

  养鸡户改当果大王

  重访禽流感新闻事件的主角黄生德,是记者此行的最后一站。作为中国养殖史上首位被隔离进行医学观察的养殖户、第一批丁当鸡的养殖户,黄生德可以说是广西上镜率最高、最受关注的农民。

  记者清晰地记得,当年在解除隔离那天,这位老实巴交的农民,面对国内外几十家媒体的采访,一度紧张得说话结结巴巴。在多次历练后,如今面对记者,他已老练许多,甚至学会跟记者“打太极”。

  1月12日,记者跟他通电话时,他像倒豆子般将自己的近况全盘道出:“我现在日子过得挺好的,家里盖起了新房;女儿上了初中,儿子上小学了;早就不养鸡了,在一家淀粉厂打工,忙得很……”

  1月14日中午,在丁当街上,记者找到了黄生德的新房,正好遇到他下班回来。三层楼的新房非常气派,一楼200多平方米的门面租给别人卖家具。看到有知根知底的村民在场,他才说出实话:“养了十几年的鸡鸭,整天围着它们转,有些厌烦了。3年前就不养丁当鸡了,现在种了30多亩的柑桔。”农闲之余,他还重操旧业,到附近的一家淀粉厂当电工,是季节工。“这个门面,一年租金能收1万多元,还不算种柑桔的收入,你还用得着打工吗?”卢寿海在旁边掐指一算,忍不住打趣道。黄生德笑了笑:“赚点钱好过年!”

  禽流感并没有成为黄生德生活的绊脚石,而是一个新生活的起点。

  新闻回放

  ●2004年1月23日,在南宁市隆安县丁当镇丁当村丁当电灌站,养殖户黄生德饲养的鸭群爆发了全国第一例高致病性禽流感。隆安县发布封锁令,对丁当村永安里屯和丁当街禽流感疫区严格封锁。

  ●2004年2月22日,对疫区的封锁解除,但原疫区的丁当电灌站、永安里屯和丁当街农户在6个月的疫情监测期满前不准饲养家禽。

  ●2004年7月,丁当村迎来第一批鸡苗,隆安新品牌丁当鸡进场养殖,标志着丁当村禽类养殖生产全面恢复。(记者 陆月玲)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