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曾因“出淤泥而不染”连续5个涨停的青海明胶(000606.SZ)。戛然停牌。
据媒体报道,青海明胶所用原料动物骨头,很多是从废品站收购的,其中不乏从饭店等餐厨垃圾中收集的骨头。
本报记者截至发稿时获悉,青海明胶将继续停牌。24日晚间,青海明胶证券代表表示,有关报道并不属实。
“现在其他明胶质量都出问题了,青海明胶生产的是正规药用明胶,所以市场觉得青海明胶有提价预期,值得参与。”一位私募人士曾告诉记者。
青海明胶无疑是明胶细分行业龙头,但问题胶囊事件爆发前,青海明胶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市值不大。
24日接受采访的多位医药研员告诉本报记者,医药上市公司150家左右,平时工作并未直接覆盖到。
2011年以来,鲜有机构调研青海明胶的痕迹。而借问题胶囊事件东风,短短数个交易日,青海明胶市值已从22亿元增至35亿元。
这家被热炒的公司,除市值不大并不引人注目外,财务报告展现出的业绩也无亮点。
4月23日,青海明胶近期发布的一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7482.45万元,同比下降61.11%;净利润-561.02万元,同比减亏12.18%。
实际上,青海明胶2011年年报显示,实现营业收入5.85亿元,同比下降33.14%;净利亏损1522.41万元,2010年净利仅55.42万元。
记者发现,青海明胶主业中,明胶系列产品毛利率最低,为14.72%;硬质胶囊毛利率在15%以上,其他业务如药品的毛利率为64.69%,保健品毛利率为24.41%。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中期,其子公司青海明诺胶囊有限公司将库存中指标不符合国家新药典要求的81656.63万粒胶囊做报废处理,按照相关企业会计准则,全额计提资产减值损失685.87万元。
记者翻阅青海明胶历年年报发现,公司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金额曾占总额8成以上。然而,近4年来,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金额仅占总额的2成左右。
这是否意味着,其供应商越发散户化?而一旦散户化,是否意味着,青海明胶将对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监管不力?
24日,一位券商医药分析师告诉记者:“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金额占比下降,可能是前五大供应商供给规模不够大,原材料集中度不高;而和之前前五名占比八成相比,也可能是随着产量提升,青海明胶所需原材料提升,所以前五名所占比例下降。”
据上述分析师分析,明胶行业的上游企业并不是很明确,因为骨这一原材料并不像其他原材料一样能生产。那么上游企业怎么监管,上市公司检测能否覆盖采购源头,“这很难说,而且牲畜骨被收购之后很容易变质。”
实际上,《食品添加剂明胶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对食用明胶生产企业从选址、原料选购到生产各道工序均进行了严格规定。
特别是药用明胶、食用明胶对卫生要求较高,国家对药用和食用明胶的制造加以严格的规定,必须要用新鲜的、经过严格检疫的、没有经过任何化学处理的动物骨骼,且必须用全封闭的流水线提取、烘干和粉碎。
青海明胶能否做到?上述分析师认为,很难界定,须监管部门调查核实。(支玉香)[责任编辑:陈普]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