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毒胶囊被媒体曝光后,各地纷纷表态要“严查”毒胶囊,贵州也不例外。不过,近日,贵州省药监部门公布了对全省药企“毒胶囊”的检查结果,称4家企业涉嫌使用浙江新昌县问题胶囊,却未对涉事药企和问题胶囊药进行“点名”。
查处毒胶囊“不点名”,这算什么“严查”?食品药品安全的治理,信息公开是最起码的要求,惟有公开,才能给那些无良的企业商家以震慑,并以儆效尤;惟有公开,才能给民众以警示和指导,帮助他们规避健康的威胁。
现在倒好,一份“不点名”毒胶囊查处清单,让那些无良的企业大大地松了口气,而公众呢,却无所适从,只有“提心吊胆”的份。
查毒胶囊“不点名”,贵州此举显然是为了地方利益。贵州是一个制药大省,全省通过GSP认证的制药企业达1万多家,基于对制药产业的保护,当地自然想尽可能降低来自毒胶囊风波的冲击。
然而,“不点名”的结果恐怕适得其反。没有公布名单,那些规规矩矩的清白药企,成了少数无良药业的陪绑,为了自身的安全,许多人无疑会对所有打上“贵州制造”标签的药品敬而远之。
查处毒胶囊“不点名”,这不算什么“严查”,更像是一种保护。这样的保护是对政府信息公开法定责任的逃避,也是对民众健康权的侵犯,这种地方保护思维,保护了少数无良企业,结果却是全省制药业都蒙受了声誉损失,实在不负责任,愚不可及。 [责任编辑:贾志光]
来源:新京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