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远市清城区飞水街多位村民报料称,在飞水桥附近有个专门提炼猪油的作坊,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油烟,让周边的群众难以忍受。更为严重的是,作坊生产的猪油疑似部分流向市民餐桌。
南方日报记者调查发现,该作坊利用市场废弃的猪皮、内脏等材料炼油,虽然作坊持有工商营业执照,但在原料来源、生产条件、环境污染、猪油用途等监管上,却存在诸多漏洞。
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工业用猪油与食用猪油价格最高相差约五倍,工业用猪油成为食品安全监管中容易出现问题的领域。
清远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坦言,国家鼓励资源循环利用,但在工业用猪油的监管上还是空白。
蹲点
偏僻炼油作坊散发阵阵恶臭
村民投诉的猪油作坊位于北江边上,一座废弃的老飞水桥边,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只有站在废旧的飞水桥上,才能看见作坊周边的情况,里面的情况则难以看见。
“臭!你闻多一会就觉得恶心了。”5月21日,村民杨先生告诉南方日报记者,作坊里面主要是提炼猪油,每当作坊炼油时,周边会飘起浓烟,还会散发出一阵阵臭味。
记者在飞水桥附近观察发现,该作坊由一栋红砖房和一个工棚组成,两个房子都冒出黑烟,附近确实不时飘散着阵阵臭味。作坊门口有狗看守,只要有陌生人经过,都会有工作人员出来探视。
“我们以前想下去看看,刚走到路口就有人出来阻拦了,说是私人用地。”村民说,这个炼油作坊存在了10多年,因为担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有村民因此一直在投诉反映,希望有关部门可以整顿。
近期,随着“三打两建”活动在全省各地深入展开,有村民再次向执法部门反映猪油作坊的问题。几天后,村民杨先生得到的答复是,该猪油作坊持有合法的工商营业执照,而且生产的是工业用油,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
但杨先生认为,即使是工业用油,作坊的生产环境也应该有相应的规定。而且,该作坊生产的猪油还有部分用于食用的嫌疑。“我就住在附近,每天看到去载油的不仅有工业用油的车,还有载食用油的小汽车!”一位村民很肯定地说。
根据村民观察掌握的情况,猪油作坊内大约有八九名工人,从每天早上开始,不断有摩托车送来猪内脏、猪皮等,猪油作坊收购后开始炼油。中午以后,开始有车辆来作坊载油,“有货车,也有小面包,甚至是摩托车。”
该村民说,一般情况下,较大货车运载的是用油桶装好的油,运往附近的饲料厂。而小面包和摩托车运的油,大部分用白色塑料桶包装,都是直接运到市场上的食用油。
暗访
工业用猪油有流向餐桌嫌疑
5月22日下午,记者在飞水桥附近观察发现,进出作坊的小面包就有近10台,其中还有几辆小货车。下午3时左右,一辆车牌号码为“粤R63456”的小面包进入作坊后,几位工人将十多个白色塑料桶装满猪油,并装放在车上,大约半个小时后,该车开始离开。
“这种油桶肯定就是装食用油的。”根据知情村民的透露,当天下午3时40分左右,记者远远地跟踪这辆小面包车。不过,该车十分警惕,在清新县与清城区交叉路口时,该车突然脱离了记者的视线,不见踪影。
5月23日中午,记者试图以买油者身份进入作坊,了解作坊内部的生产环境。不过,记者刚靠近作坊大门,一位肩上有文身的年轻人马上走出来阻拦。当记者提出想买油时,作坊里面马上出来七八个人,很谨慎地对记者进行详细询问,并一再拒绝记者进入作坊的要求。
23日下午,记者跟随清远市质监局执法人员进入猪油作坊。据作坊内一位女员工介绍,他们开这个作坊已经十几年,工作人员都是家族成员。这位女员工很肯定地说,作坊生产的是工业用猪油,卖给附近一家饲料厂,用大的铁制油桶装,每次对方用完油后,会将空油桶送回。但根据村民的投诉以及记者的观察,进入该作坊的小面包车曾使用白色塑料油桶装油。对此,该女员工并未作任何回应。
就在执法人员在作坊内检查期间,记者在作坊门口发现,一辆车牌号码为“粤R70052”的货车正要驶入作坊时,被几名青年从路口拦下,货车随后立刻掉头开走。记者发现,该货车上印有“某某高级食用油”的标志。
随后,执法人员在作坊附近发现一辆白色小面包车,车内装有6大瓶猪油,每瓶重约50斤。为何会有瓶装油?是否运往市场食用?作坊人员的解释是,每次启动炉头煎炸猪油时,锅底需要先放些油,“这些都是留来做锅底的。”作坊人员说,之所以要放在车内,主要是为了防止太阳晒。
突查
现场巡查执法难抓真凭实据
23日下午,执法人员进入猪油作坊后,作坊负责人黄某出示了一份工商营业执照。“我们的油都是卖给XX饲料厂的。”黄某随后出示最近一个月的账本说。不过,记者发现,该作坊只有最近一个月的出货记录,一个月出货量大约是20吨。
“一般我们要核实猪油作坊的出货量与饲料厂的进货量是否吻合。”执法人员随后让饲料厂的相关负责人拿着进货账本前来核实,这份进货单显示,近一个月的进货量大约为20吨,与猪油作坊的出货量大致相同。
会不会出现其他油的销售不在账本中登记的情况?尽管该猪油作坊存在工业用油变相转卖给食用油的嫌疑,不过,清远市质监局执法人员坦言,现场巡查执法难以掌握真凭实据,监管一直也存在困扰,“除非真的跟踪拍到他们把油送到哪些酒店、餐馆。”
记者在作坊内看到,飞水猪油作坊主要有三个炉头,靠烧木材来熬炼猪油。作坊内到处漆黑,回收的猪内脏等材料直接堆在地上,苍蝇到处飞舞,作坊熬炼出来的猪油甚至呈黑色。
根据国家关于工业用猪油标准的规定,工业用猪油的加工原料需经兽医卫生检验判定为非食用的猪尸体、内脏及一切含脂肪的下脚料和废弃物。国家标准还对工业用猪油的贮存条件作了具体规定,“采用清洗干净的铁桶或洁净容器包装产品,并密封严密。”
而尽管业主称用于产油的材料是从市场上购买,但并不能提供有效证明。这些材料的来源是否合法?有无安全检疫证明?作坊生产环境及其造成的污染如何管理?生产的工业用猪油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一系列的问题都令人担忧。
“国家鼓励循环经济,但这一块的监管缺失还是空白。”清远市质监局副局长罗鹰告诉记者,执法部门将食品企业分成A、B、C、D四类进行监管,其中,C、D类是中小作坊,也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
“一是业主安全意识差;二是生产条件差,业主不愿意投入,把好安全生产的关;三是注重短期利益,都想短期赚钱,生产管理混乱;四是小作坊违反相关规定后,在法律责任的承担上,执行难,拒绝配合政府部门执法。”罗鹰说,这些小作坊数量多,且很容易演变为制假售假的窝点,依靠执法部门日常的巡查执法很难监管到位。
因为监管难以到位,部分作坊存在产生地沟油的灰色环节。罗鹰透露说,在“三打两建”的活动中,他们还掌握一个重要环节是,现在很多非法地沟油并不是简单地运输到市场,而是运到一些中间公司,通过中间公司包装后再销售到市场,“这是我最担心的环节”。
◎工业用猪油与食用猪油价格差最高达五倍
◎在暴利的驱使下,工业用猪油很容易通过各种渠道流向饮食业,工业用猪油行业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
◎国家鼓励资源循环利用,但在工业用猪油的监管上还是空白
纵深
工业用猪油行业成安全监管难点
有关工业用猪油的问题屡屡被曝光。
今年5月,云南某大型油脂企业被查出涉嫌使用工业用猪油等作为原料,掺混加工食用油脂。
2007年,广州番禺大石街礼村猪头元工业区内,10多家猪油加工厂因在加工过程中产生清洗废水、燃烧废气、油烟以及臭气等污染物,均未配套相应的污染处理设施,猪油加工厂的环境、食品安全等问题引起周边群众投诉,番禺区环保局对此进行多次整治。
2006年,江门鹤山雅瑶镇昆东村一简易工业用猪油加工厂,因涉嫌把工业用猪油转卖为食用猪油,被相关政府部门联合检查整顿。
据猪油作坊主黄某介绍,他们所生产的猪油价格为每吨6300元左右,行情好的时候,每吨能高达7000多元,行情差一点时,每吨的价格为5000多元。
“工业用猪油与食用猪油价格差最高达五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工业用猪油与食用猪油之间有着巨大的价格差,一般工业用猪油每吨价格在四五千元左右,而食用猪油市场最便宜的每吨也要上万元。
知情人士分析,工业用猪油是肥皂、饲料的重要原料,生产条件和管理标准都不是很高,工业用油中酸价、化学污染物和贵金属含量较高,对人体有较大危害,因此禁止食用。
但在暴利的驱使下,工业用猪油很容易通过各种渠道流向饮食业,工业用猪油行业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