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集团12日召开媒体见面会,回应对其产品含塑的质疑。在发布会上,北大教授李可基声称,塑化剂的标准本身就是不科学的,或者科学上是有局限的。他还表示三聚氰胺基本是无毒的物质,成人继续喝下去不会损害身体。(详见今日《河南商报》B01、B03版)
在茅台的发布会上,身为北大教授的李可基,哪怕说得正确,也会有背书之嫌;更何况,发表的言论如此罔顾现实。李可基到底从茅台那里得到了什么好处?这是一个问题。
或许三聚氰胺对成人来说问题不大,但对儿童来说,危害大已是一个事实。2008年爆发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受害儿童多达30万……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作为学者的李可基,却大谈三聚氰胺对成人无害,且不说对成人到底有无害处,但看如此避谈三聚氰胺祸害中国儿童,如此避重就轻、混淆视听,实在令人不齿。
李可基还说,“人类几百万年都没有灭绝,说明人类的排毒、解毒能力实际上是非常强大的。”实在是荒谬之极。老百姓对食品安全零容忍,官方声称对食品安全零容忍,全世界都在强化食品安全,李可基却以“人类的排毒、解毒能力实际上是非常强大的”为由淡化有毒、涉毒食品对人的危害,为茅台塑化剂风波背书,这不是无知者无畏,而是无畏者无耻。
专家、学者是社会的良心。在科研实践中,应当“为科学而科学、为真理而真理、为学术而学术”。但现实中,一些专家学者沦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前有“黄金大米”实验研究人员欺骗中国家长和儿童,让中国儿童成了科学研究的小白鼠;后有诸如李可基这样的教授,为了利益不惜为企业背书。
白酒塑化剂问题,或许需要进一步检验;民众的反应、国家的态度等也或许需要进一步探问。其间,专家学者的声音当然不可少,但应该出现在国家政策的科学讨论中、学术机构的科研会上,甚至是公共机构的论坛上,但唯独不应该出现在一个企业的公关活动上。当一个教授作为座上宾,站在企业公关台上的时候,他所说的一切都是可疑的,都是与其学者身份不符的。尤其是作为北大的教授,李可基更应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