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急诊将按病情轻重依次接诊

2012年12月15日08:23  京华时报  

  今后,到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将不再按“先来后到”顺序,而是按复苏、抢救、重症、轻症等病情轻重先后就诊。市卫生局昨天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急诊工作的通知》明确,全市所有二三级医院都要开放急诊,且必须接收院前急救转送的患者,依据病情轻重组织救治,推诿或拒收行为严重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新规解读

  1

  送往哪家医院医生和家属谁说了算

  患者家属意见仅供参考

  若家属和医生对送哪家医院产生分歧从而导致急救延迟怎么办?有时明明10分钟车程内就有一家医院,但患者或家属坚持要去10公里外的一家三甲医院,而且很难避开拥堵路段,这种情况下,送哪家医院应该是急救医生说了算,还是患者说了算?

  昨天,市卫生局明确,随着本市打造统一的急救资源信息平台进程的加快,急救中心与各医院急诊科信息将实现及时沟通、科学调配,做到无缝衔接,提高医疗救助工作的效率。院前急救转送患者应遵循“就近、就急、就能力”的原则并参考患者或家属的意见,保证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开放急诊治疗的医疗机构必须接收院前急救转送的患者,依据病情轻重组织救治。

  按照市卫生局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必须设置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随时应诊,并根据医院的功能任务,保证为患者提供药学、检验、医学影像等及时连贯的服务。

  2

  是否改变按“先来后到”顺序就诊

  优先救护危急重症患者

  市卫生局要求,各医疗机构要支持和加强急诊科建设,在急诊高峰期调配足够力量,保障急诊运行。要优化就医流程,开辟绿色通道,按照复苏、抢救、重症和轻症分级诊疗,解决急、危、重症患者的优先救护问题。这意味着,一个普通感冒的患者去看急诊,在候诊的过程中,如果又来了一个病情危重的患者,即使这名重病患者是后来的,也有优先就诊的权利。

  同时,各医院急诊将落实首诊负责制,即患者首先就诊的科室为首诊科室,接诊医师为首诊医师,须及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做出初步诊断与处理。首诊医师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在病情稳定之前不得转院。

  按照市卫生局要求,急诊患者不受地域与医院等级的限制,对需要转院的急诊患者须事先与转去医院联系,取得同意后,方可转院。这就是说,如果患者被送到最近的设有急诊科室的医院后,但因病情过重、情况复杂或需要某专科优势突出的技术力量超过该医院能力时,医院根据患者病情,负责联系和转诊,不得将患者“踢皮球”。

  3

  若医生拒绝患者如何处罚

  推诿行为记入医德考评

  尽管市卫生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近一个月以来,对120和999数千次出车情况的统计中,有98.4%的患者在运送的第一家医院就得到了急诊救治,只有1.6%的患者是转运了两家以上医院后被收治,但为了保障急诊新规的贯彻落实,保障患者权益,与“怎么做”一同明确的还有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罚则。

  市卫生局表示,对出现拒绝和推诿患者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将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向社会公开通报批评,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对发生拒绝和推诿患者的医护人员,其不良行为将纳入医德医风考评档案,并与卫生行政部门依法组织开展的执业资质注册和技术职称评定等挂钩。对出现拒绝和推诿患者的医疗机构,不得参与医院评优和医院等级评审。

  同时,对不能胜任和承担急诊抢救工作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要重新审核该医疗机构的能力和级别,对达不到要求的医疗机构须降级降等。

  卫生行政部门对推诿或者拒绝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责令其限期整改;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依法追究医疗机构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医生谈急救

  分级诊疗有效缓解急诊症结

  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国强表示,根据现行规定“来者不拒”原则,目前,大医院的急诊患者中,有1/4至1/3属急诊的轻症或非急诊患者,如感冒、发烧和一些慢性病等,如均按“先来后到”的诊治顺序,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有限的急诊资源,也延误了急、危、重患者的救治时间。

  据了解,包括中日友好医院、朝阳医院和协和医院等大型三甲医院已在院内急诊对患者进行了初步分拣,如中日友好医院急诊分为抢救区和诊疗区,需要抢救的患者到达医院后无需等待即直接推入该区域内进行抢救。

  张国强认为,近日如何合理使用大医院急诊资源引发了社会和政府的关注,卫生行政部门出台的急诊新规中,将急诊患者“分级诊疗”是个很有效且能解决急诊症结的举措,将大大提高对危重病人的救治能力。

  □记者看急诊

  按挂号顺序看病不利于急救

  日前,记者到协和医院急诊进行就诊式体验时发现,急诊就诊患者中,多数是感冒、咳嗽、拉肚子等轻症患者。

  当晚8时许,记者在协和医院急诊大厅见到,排队候诊的患者中大部分为年轻人,其中3名东北女孩不停地咳嗽,她们租住在附近,其中一人感冒后流鼻涕、咳嗽不止,次日就传染给另两人了。

  此时,两名接诊医生诊室外的小桌上依次摆了十多个病历本,按照先后顺序,护士会从最下方的叫起,众人围在小桌旁,生怕一不留神自己的本子被往后挪。记者粗略估算,其中约8人都是感冒、咳嗽、咽炎、腹泻。

  晚8点30分左右,120急救医生风风火火地推着担架车小跑进了急诊大厅,车上被搀扶下的女患者因严重胃绞痛呕吐不止。家人为她挂过号后,便加入了排队候诊的“大军”中。直到记者晚9点多离开医院时,该名患者仍在等待中。

  一位急诊医生告诉记者,在目前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患者大病小病盲目扎堆大医院就诊也是导致大医院“急诊不急”的原因之一。“感冒、肚子疼也要去大医院看急诊,这不是捣乱吗?”

  “谁都有病重的时候,谁不想先看?”因突发阑尾炎有过前往医院看急诊经历的冯先生表示,当时,排在自己前面的几名患者主动让自己加塞先看,但这种“待遇”并非常规,如果能有一个合理的分级制度的话,那么病重者先看大家也可以接受,“但就怕分乱了套,没有明显的划分标准和接诊区域的话,公众是不能信服的”,他建议,医院应该明示每个等级的症状、病情等,让患者明明白白被分级,这样也能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香港急救经

  流感轻症患者候诊时间较长

  张国强说,急诊科分级诊疗在国外和我国香港地区均已成熟,“去年香港流感大流行时,到医院急诊看感冒的患者就是从上午等到下午的,因为有比他病情更重的需要先行救治”。张国强认为,分级诊疗的真正落实还需要政府的指导、舆论的宣传和患者的理解,将有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目前包括法国、我国香港等地都是调度员或急诊护士根据患者病情或伤情进行分拣,但分拣的时间和所能获得的信息毕竟有限,“分级诊疗”可能会有一些医疗隐患,加强分诊技能的培训和病情观察可最大限度降低医疗风险。“比如现在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就诊,有的患者来晚了,排在后边,一旦出现病情变化,那么责任由自己承担,如果新规实行后,如因等候时间过长导致病情变化,这就会导致‘风险转移’。”

  张国强表示,针对这种医疗风险,也希望得到政府和患者理解,分拣患者的原则是“就高不就低”。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李秋萌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