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医生走进社区 服务可供选择充满人性化

2013年01月09日07:43  中国新闻网  微博

  家住哈尔滨市道里区顾乡大街美晨家园的谢士艳抱着7个月大的女儿,来到道里区工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类疫苗接种室给孩子接种流脑疫苗,她告诉记者,这几天,所在社区的“家庭医生”已连续打了几个电话提醒她带孩子过来,“社区医生很负责任,孩子打疫苗的时间比家长记得还清楚。”谢士艳笑着说。

  医生“签约”问诊  

  守护居民健康

  什么是社区“家庭医生”服务?省卫生厅社区卫生工作负责人姚国峰告诉记者,“家庭医生”服务是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平台,由全科医生(临床医生)、公共卫生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组成的服务团队,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健康管理为目的,通过签订一定期限的服务契约,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为签约居民提供安全、有效、连续、综合、个性化的医疗照顾、健康维持和预防保健等健康管理服务,逐步完善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分级治疗的服务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让老百姓有了小病小痛不出社区就能看病,引导居民有病首选社区,而且全科医生除进行日常诊治外,还为居民免费提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行动不便等重点人群上门服务、健康咨询、预约诊疗、与大医院双向转诊等服务。还可提供个性化的契约服务,但有些个性化的诊疗服务需要按照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收取费用。”姚国峰说。

  “签约”对老百姓又意味着什么?家住哈市道里区新城小区67岁的严启说:“自从有了‘家庭医生’后,我的血糖控制的相当好。”严大爷口中的“家庭医生”指的是工农社区的全科医生徐倩,2012年8月严大爷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签约服务协议书”后,徐倩会定期打电话提醒他注意饮食,这份责任心让严启感觉到很温暖。

  同样住在新城小区108栋的丁远基最深切的体会是“上门服务”非常贴心,丁远基80多岁的老岳母身患重病,瘫痪在床。“自从和中心签订协议后,徐大夫几乎每星期都来家里坐坐,不仅带来一些常用药,连带着还给我岳母做些常规体检。”丁远基说,这种上门服务免去了他背着老岳母去医院看病的麻烦,更重要的是老人的一些小病能及时发现,尽早治疗。

  12类可选择服务  

  充满“人情味”

  2012年4月,工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哈市推行社区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试点,组建起5支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该中心主任李社声告诉记者,中心还特别研究制定了《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工作制度》、《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签约项目与规范》等。

  在《致社区居民的一封信》中,列出的12类可选择的个性化签约服务项目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免费建立和完善家庭与个人的健康档案,制订个性化的健康指导计划;为60岁以上老人每年进行一次免费体检,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和保健方案;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6种慢性病患者主动上门服务,定期回访、电话跟踪;对年纪较大、行动不便居民建立家庭病床;与哈市第一医院等三家医院建立双向转诊等。

  李社声认为签约体现了更多的“人情味”,该中心还打出了“我是您的医生,更是您的家人和朋友”的服务口号。“其实这也是对一名社区全科医生的考验,要了解熟悉自己所负责区域每家每户的健康情况。”李社声说。作为新城小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负责人,徐倩现在对自己所辖区域住户的情况了如指掌:“新城小区有9505人、4230户,其中卧病在床的有12人。目前签约的有341户、556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哈市很多社区争相为居民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服务。在哈市道里区共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访时,记者看到该中心设立了独有的家庭医生工作室,工作室内设有6台电脑,每天有6位社区医生接受签约服务居民的咨询,并及时为社区居民更新健康档案,逐步实现对签约家庭的动态管理。该中心的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团队负责人张颖说:“现在居民身体上有什么大事小情都愿意第一时间与我们沟通。”而共乐社区有名的中医中药特色医疗正逐步纳入到签约服务中来。

  哈市卫生局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处处长田英杰告诉记者,哈市其实从2010年已开始尝试创新全科医生的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他说:“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常见病、多发病不出社区就能诊治,服务又是连续的,因此很多人看病开始回归社区。”

  三年内一半家庭  

  将有“家庭医生”

  今年1月起,全省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选择部分街道(居委会)展开试点,全面启动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并逐步推广,在明年底前需覆盖本辖区20%的社区居民,签订服务协议的家庭比例达到10%。预计到2015年底,签订服务协议的家庭比例将上升到40%,覆盖本辖区50%的社区居民。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为全科医生提供签约服务平台,包括二级以上大医院的专科医生(包括退休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服务。

  新闻背景  

  哈尔滨成为  

  全国试点城市

  2012年9月,哈尔滨市被列为家庭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全国十大试点城市之一,由过去坐堂行医变为主动上门、预约、家庭病床服务等“家庭医生式”新模式。12月,省卫生厅、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省物价局出台了《关于推行全科医生(团队)试点签约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行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让社区医生走近百姓身边,最终实现“一人一医”、“一户一医”,家家户户都有“家庭医生”的目标,真正发挥其居民健康“守门人”作用。

  文件解读  

  全科医生  

  最多服务2000人

  《关于推行全科医生(团队)试点签约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每个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人数控制在2000人以内,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慢性病人、残疾人等特需人群要占80%以上。同时每位居民同期在社区服务范围内只能自主选择1名全科医生(团队)进行签约,双方约定服务内容、方式、期限和权利义务等款项。签约周期可视情况灵活掌握,原则上一个周期不少于一年,期满后可续约,也可另选全科医生(团队)进行签约,如因特殊情况变更全科医生需重新签约。

  执行细则  

  按不同服务  

  收取相关费用

  全科医生(团队)为签约居民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按每人每年收取服务费,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个人分担,非参保居民,按照协议由个人支付服务费。可按照不同人群的需求,通过提供不同的医疗卫生服务实行不同的服务费标准,除约定的服务费外,不得另行收取其他服务费用。(记者 车轮)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