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变革,成就未来”
——肺癌治疗迎来新时代
今天,以“引领变革,成就未来”为主题的易瑞沙8周年峰会在北京成功举行,人们共同见证了我国肺癌治疗进入一个全新时代。此次会议主要是探讨在中国晚期肺癌治疗领域,基因引导下的晚期NSCLC(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与发展,以及EGFR基因突变指导下的肺癌个体化治疗策略。旨在提高中国晚期肺癌患者的治愈率,为肺癌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帮助。会议得到国内肿瘤领域权威专家的重视,出席会议的权威专家有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孙燕院士,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吴一龙教授以及北京宣武医院的支修益教授等。专家们共同探讨了中国晚期肺癌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肺癌的发病率开始成倍增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居各种肿瘤病的首位,肺癌的防治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话题之一。
肺癌个体化治疗进入新时代
肺癌已成为癌症中的“超级杀手”,我国肺癌死亡率与30年前相比上升了465%,同时,肺癌发病人群也高居榜首,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孙燕院士对于国内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的现状表示担心,他介绍说:“肺癌是呼吸系统的一种疾病,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是肺癌发病的主要原因,比如吸烟。我国拥有3亿多烟民,男性吸烟者肺癌的死亡率是不吸烟者的8-20倍。空气污染的环境加上吸烟,会诱发癌症。“
在肺癌治疗领域中,个体化治疗已成为新趋势,主要是因为对肿瘤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发现肿瘤有一些特殊的基因改变,或者是特殊的生物学的指标,这些指标如果被拿来作为一个靶子攻击,它的选择性就会高很多,可以不用通过所谓的完全杀死长得快的细胞的策略。比如肺癌的个体化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的突变会导致肺癌的发生,或使肺癌的生长更快。如果能够针对这样的靶点来做治疗,相对来讲,毒性就会小很多,这也就意味着,治疗从原来单一的化疗,转变为更加个体化、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模式。
基因突变检测,肺癌治疗的好帮手
会议上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吴一龙就基因突变检测在肺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做了详细说明:“我国肺癌的治疗从最早的病理分析型到现在的基因指导下的靶向治疗,可以说是一个跨时代的进步,这种进步为我国肺癌晚期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生存机会,而基因检测正是指导临床使用靶向治疗的重要依据。”
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重要作用,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使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在被诊断初期就选用比化疗更有效、耐受性更好的靶向药物治疗方案,基因检测能够帮助医生区分可以接受易瑞沙靶向治疗的患者。医生可以通过ARMS等方法将EGFR突变阳性的患者甄别出来。随着EGFR基因等生物标志物研究的明确,目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已从原先千篇一律以化疗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以生物标记物为指导、结合组织学类型的治疗模式,肺癌的治疗将根据其肿瘤驱动基因的异常状况,个体化地选择靶向药物治疗。
吴教授同时表示:“基因检测并不是非常复杂,卫生部最新发布的《三级肿瘤医院评审细则》明确要求医院要具备EGFR突变检测等分子诊断能力,目前国内已经有50多家大型的三甲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具备了检测EGFR突变的能力。卫生部临床病理质控中心已经组织国内50多家医院参与全球EGFR检测质控网络,并组织建立国内自己的质控体系,确保检测的准确性。”
靶向药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虽然目前晚期肺癌还不能痊愈,但很多患者的生存期不但可以延长,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特别是随着靶向药物的问世,改变了我们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模式。支修益教授介绍:“靶向药物是新一代的抗癌药物,仅针对肿瘤细胞发挥作用(可以当作激光制导导弹,只对肿瘤细胞发生作用,而对正常细胞的损害相对较小);靶向药物针对的是特定人群发挥作用,需要对患者进行筛选后使用。“
靶向药物治疗同传统药物治疗相比,针对性更高,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对于无进展生存期和缓解率有所改善,与此同时,还可以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