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再回首

2013年03月26日17:47  健康管理杂志  

  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有一股力量接受了近代影响最大的传染病事件的洗礼,它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一支强有力的战斗集体,已经成为调查与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它叫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简称CFETP),2001年由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创立。

  中国 请记住这赴汤蹈火的二十名天使

  10年前, CFETP仅有2期20名学员,从首例病例调查到最后一例确认,从疾病流行规律探究到证实传播机制,从疫点处置到决策建议,从预警预测到卫生资源筹集,从发病初期的广东到决战北京,CFETP学员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从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国务院督导组、卫生部专家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组到省市县级工作组及医院调查组,他们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参与SARS防治工作。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个危急时刻他们都挺过来了。在那没有硝烟却有危险的战场上,CFETP学员用行动诠释了“敬业、团队、探索、求实”的CFETP精神和培训中倡导的“干中学”的核心内涵。

  初战:吹响抗击非典的号角

  2003年1月2日,广东省卫生厅接到河源市关于医护人员发生几例肺炎病例,请求派专家会诊的报告,在广东现场基地实习的罗会明、余宏杰两名CFETP学员先到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道疾病研究所(钟南山院士任所长)对已收治的河源转来的病人进行调查。紧接着罗会明作为卫生厅专家组成员赶赴河源进行现场调查。通过现场调查分析,认为该起聚集性肺炎疫情为不明原因肺炎暴发(考虑为非典型病原体引起),从此揭开了抗击非典的序幕。

  随后中山也发生了类似的医院内、家庭成员不明原因肺炎暴发。罗会明作为中国疾控中心派出的专业人员也参与了现场调查,对非典的传染特点进行了初步归纳,认识到控制医院感染和控制非典传播的主要措施。

  2月2日,罗会明与GDCDC专业人员负责起草《广东省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和调查方案》,《 广东省不明原因肺炎预防措施指引》等文件。广东省卫生厅以《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防治工作的通知》(粤卫办〔2003〕5号)下发,建立全省性监测系统。此系列方案为全球第一个关于SARS的技术方案,首次制定了病例定义及临床诊断标准、病例报告程序、时限、内容;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提纲及个案调查表;首次提出按乙类传染病报告管理、零报告和日报告;预防控制指引等。尽管有不完善处,但它凝练了经过系统的CFETP培训的精髓,也成为此后,全国SARS防控方案的基础和蓝本。

  2月,CFETP加派二期学员高立东、殷文武赴广东基地,参与现场工作。曾光教授也作为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专家组组长,直接参与了广东的现场调查控制工作。同时,秉承CFETP的“敬业、团队、探索、求实”精神,除了在前线现场工作的学员外,后方的学员也在夜以继日地忙碌着,就前方传来的信息进行讨论,查阅资料,综述能引起肺炎病例及肺炎暴发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信息,作为前方的支持。

  深入:短兵交接,志在必胜

  3月初,SARS进一步露出狰狞面目。根据统筹,罗会明、余宏杰等学员参与到中国疾控中心非典工作组,指导全国非典防控工作。疫情在北京市快速蔓延开来,虽然当时还少有人知道其严重程度,但对于战斗在一线的CFETP学员来说,已经不是新闻,对于疫情的严重性他们已经有了认识,但由于我们惯常采用的“内紧外松”的策略和疫情保密的纪律,CFETP成员只能专心做着安排的工作,即使他们心急如焚,但也因为保密纪律而三缄其口。形势在悄然变化,疫情在不断蔓延,危害在不断扩散,怎么办?罗会明、倪大新、余宏杰、高立东、殷文武、莫建军等几个早期参与其中的学员,努力从工作中获得的仅有数据开始归纳分析,从一个个现场调查中寻找规律,他们耐心地做着储备,酝酿着、否定着一些控制方案和策略,探索着疾病传播规律。

  SARS是一种全新的传染病,没有现成的当然的专家,技术培训成为当务之急。已有前期对SARS的认识和第一线工作经验的CFETP团队理所当然地承担起全国SARS预防控制师资培训工作,在培训指导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成为组织编写《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技术培训教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指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问答》的骨干。

  4月,党中央、国务院下了决心,CFETP的掌门人曾光教授参与了国务院督导组工作,曾光教授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得到了北京市时任主要领导的赞赏,并被聘为北京市顾问。当时接受的北京市首要任务是弄清北京市有多少SARS病人,4月初,二期的曲书泉、郝爱华两位学员参与了北京市的疫情数据梳理,和北京市的同事们一起对报告病例数进行了统计,为全面公布疫情做好了准备。同时,CFETP一期的在京学员雷杰、李群也参与到一个个技术方案的制定工作中。

  4月14日,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决定召回在全国各个实习基地工作的CFETP学员,一期的10名学员中,罗会明、倪大新、余宏杰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与应急办参与全国疾病控制策略的制定、技术培训和控制实施工作,吴寰宇加入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统计中心对全国疫情统计,雷杰、李勤、谢淑云、李群、欧剑鸣、宋铁6名同学组成了北京工作组待命。二期的王定明、高立东、殷文武、莫建军、曲书全、郝爱华、刘伦光、杨慧军、周升、张彦平等10名学员积极投身到全国各地的疫情现场处置和督导、培训工作中。

  4月21日,在曾光教授的带领下,雷杰等北京工作组的学员来到了北京市疾控中心,开始投身到北京市抗击非典的工作中。他们在拿到疫情数据后,仅用半个小时就形成了图文并茂的第一份分析报告,呈送到北京市防治非典指挥部刘淇书记和王岐山市长的面前。

  隔离:首创因传染病控制而对大型医疗机构实施隔离

  说起人民医院的隔离,雷杰至今仍记忆犹新:“4月22日,工作了一个通宵的我,早上6:00刚想入睡就接到了曾光老师的电话,说北京人民医院情况严重,我们要到现场调研。考虑到同学们的工作安排,决定由我和吴寰宇与曾老师一起到人民医院进行现场调研,我们和北京市卫生局、疾控中心以及北京人民医院的领导进行了交流,深入病房和关键场所进行了现场调查,当时,人民医院的多名医生护士长期奋斗在第一线已经身心疲惫,更为严重的是80余名医护人员已经感染了SARS,病人依旧源源不断地涌入,正常医疗秩序难以维持。经讨论,曾光老师现场用电话向北京市防治非典指挥部领导提出了建议,人民医院已经不适合继续收治病人,应当采取措施实施全院隔离,医院收治的非典病人应当转移到其他医院接受治疗,并由人民医院正式报告市政府,其后又研究了隔离对人民医院的影响,考虑到人民医院的实际情况,提出并经市领导同意对人民医院实施了隔离。”此举可以说是政府向SARS宣战的一个缩影,是表达政府决心、采取断然措施的一个实例,也是有史以来因传染病控制而对大型医疗机构实施隔离的创举。事实证明,因人民医院隔离,直接影响到北京市的医疗资源整合,从最初的200多家医院收治SARS病人,逐步减少到100多家,同时各SARS诊疗医院也严格落实了病人隔离和医护人员防护措施,对控制医源性感染起到了作用,同时集中收治的病人管理理念也深入到了各级领导的决策过程中。

  预测:与实际结果如出一辙

  进入北京工作后,雷杰等北京工作组的学员们一直关注着疫情的动态变化,同时也掂记着吴仪副总理和刘淇等领导同志希望对疫情做出预测的嘱托。预测本身就是一个世界难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他们没有灰心,不断地实验、模拟,最终在4月25日提出只要控制措施落实,全国预计2~3周疫情将会显著下降这一大胆结论。这个预测结果也同时应用到温家宝总理在东盟会议上与相关国家首脑的会谈中。4月28日,鉴于北京市防控形势严峻,医疗资源储备不足,每日报告的病例数仍居高不下,通过系统的分析和论证,雷杰代表北京工作组大胆提出了SARS每日报告病例数预测和累计住院病人数量模型,雷杰还提出了5月初北京市疫情将会显著下降,认为北京市同期住院病人的最高峰在5月7日,同期住院病人数为3670人。虽然没有把握,但他们勇敢的说了出来,可喜的的是,预测结果的精确度达到了99%,每日新报告病例数的误差不超过6例,高峰住院人数为3602例,北京市的一位领导对此评价道:“我现在知道明天我该准备多少张病床,该准备多少医生护士了。”这些数据对北京市整合卫生资源,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合理分配新收治病人流向等起到了关键作用。

  建议:进入中央高层

  4月28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学习会邀请曾光教授讲解SARS疫情形势和防治对策,在京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曾光老师深入浅出的分析,较为翔实的调查结果和应对策略,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重视。虽然短短的几十分钟,但凝结了卫生部相关领导和专家的智慧,更融入了CFETP的调查结果和思考。在短短的几天里,北京工作组先后主持起草了提交中央高层的疫情分析和建议多份,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以曾光老师为首的CFETP的非典控制理念也被领导决策所接受。CFETP成员们仍记得在4月22日晚上的一次会议上,吴仪副总理用了一个小时聆听曾老师讲解,不断提出问题,最后一句话就是“曾老师,我明白了”。其后,北京工作组将每日疫情动态和决策建议当成了每日的常态工作,每天撰写至少一个综合分析报告,制成幻灯片由时任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的梁万年代表疫情分析组向指挥部汇报,其严谨的分析,多视野的角度,各层级、各专业融合的信息量对决策提供了有力证据。有一次,因时间紧没有提出决策建议,有位领导在汇报完后茫然的问:“完了吗?”,在场的人没有理解什么意思,领导最后感慨的说其实我最想听的就是最后的一张,可惜今天没有。

  调查:感慨北京人素质太高了

  因SARS主要是临床诊断,临床上有许多相似的疾病在基层医疗机构甚至大医院难以鉴别,尤其是中后期,每日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仍不少,这里面到底多少是真的非典病人?为此,北京工作组又将分析的重点放在了新发病例排查上,对既往SARS病例的诊断结果进行了连续敏感性、特异性分析,并提出了市级专家组核实病例的策略,为最终实现零病例报告做出了努力。

  当时虽然对SARS的传播形式是近距离飞沫传播为主等的流行病学假设已经产生,疾病的潜伏期在广东和全国的调查中也已经证实,但科学证实其传播机制还没有严谨的调查。此时,李勤、谢淑云两位同学担当起了重任,在前期疫情分析线索的基础上主持了某例超级传播者的传播机制调查和中央财经大学塔楼非典传播机制调查,最终科学提出了SARS病人在潜伏期不具备传染性,病人是直接接触传播等科学论断。

  这个调查的艰辛,遇到的困难阻力,两位女学员花了多少心血、汗水和泪水,都难以用语言表达。李勤回忆说:“新发传染病症不知道它的传染规律是怎么样,症状期接触的人是不是都要隔离?比如说一个教室有一名学生感染上非典了,整个教室是不是都要隔离?坐飞机时,一个人生病了是不是机上其他所有人都要隔离?到底什么方式是危险的?到底多大距离可以被传染上?只有通过调查才能得出结论。很多被调查者,说到亲人时几度哽咽,亲人已不在人世,自己也生病住院了,但为了弄清楚,让更多的人避免感染,我就得不断地问他们:你用什么方式接触的?在什么时间段接触?接触了多长时间?距离病人多远?……问得非常详细,调查也会给病人带来很多困难,因为对每一位受访者来说,回忆也是很痛苦的,我调查的对象很多是知识分子,对社会非常有责任感的人。” 时隔十年,李勤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北京人素质实在是太高了。

  合作:团队精神贯穿始终

  CFETP的二十名学员虽然战斗在不同的岗位,但其心灵相通,精诚团结,他们不断地在各自领域探索,不断地交流自己的调查结果和体会,当某一个需要帮助时,其余19个都是助手,始终秉承“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是一个团队在战斗”的原则。以北京工作组为例,早上接到数据报告后,宋铁负责数据清理和数据整合;欧剑鸣负责统计计算和图表制作;李群负责整合数据,分析结果并制作幻灯片供北京市防治非典指挥部会议用;李勤、谢淑云始终在各个现场进行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雷杰重点放在决策建议和审核新变化提出分析思路;一旦全国各地有什么异常变化,吴寰宇及时与在国家疾控中心的罗会明、倪大新等进行联系。夜深人静时,正是CFETP团聚的时刻,那时他们可以对一天的工作进行回顾,对各自的疑问展开讨论,对第二天的工作思路进行调整,虽然分工不同,但每个人都发挥了各自的作用,可以说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是CFETP集体的智慧,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团队精神,使得CFETP学员无论老少、无论年资都在一个水平线上,为抗击非典贡献着。

  胜利:捷报连连

  SARS中后期,病例数量开始下降,但密切接触者管理数量居高不下,这些密接人群精神和生活都受到影响,也给政府和社会带来巨大压力。欧剑鸣深入密接一线展开了调查,对密接人群进行了评估,最终提出了密接分类标准,有效地减少了密接管理人群,该研究结果也荣获了亚太现场流行病学2003年年会的最高奖。

  5月,北京市何时恢复正常秩序摆上了日程,CFETP学员在北京工作组的基础上,一、二期学员共同参与对北京人民医院进行了评估,通过对急诊室的调查,在同一工作环境中,因医护人员从事的工作不同,SARS感染概率不同,证实了SARS直接接触传播为医源性感染的主要特征。作为北京人民医院恢复正常医疗秩序专家评估组长,雷杰与北京市的同志们一起对人民医院的隔离效果进行了评估,结合北京市的防控形势,适时向北京市防治非典指挥部提交了评估报告,并经西城区区委、区政府呈送市领导审批。6月8日,正式对外宣布北京市人民医院恢复正常医疗秩序,同时也标志着北京市抗击非典已经进入尾声。

  在全国24个有病例报告的省份中,CFETP学员就跑遍了18个,他们用知识、用汗水、用敢担当的勇气破解着一个个技术难题。6月,随着全国各地都传来捷报,他们终于迎来了非典零病例报告。

  结语:回顾往事是为了更好的前行

  太疼的伤口,你不敢去碰触;太深的忧伤,你不敢去安慰;太残酷的残酷,有时候你不敢去注视。作为非典现场的目击者,CFETP学员看到了我们常人难于看到的画面,饱受了一次又一次的身心考验。十年来,他们几乎做着同样的梦,梦见自己再次回到了那一个个现场:首次病例调查现场、多个暴发调查和传播链调查分析现场、医院感染因素调查现场、医学观察隔离效果观察现场、既往医院肺炎住院病人资料回顾性调查现场、动物宿主调查现场、早期病例传染来源调查现场等,不是希望疫情再现,而是想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评说当时的现场,当时的自己。一次次的现场督导和指导,一个个在争吵中出炉的技术方案、培训教材,一个个分析报告和决策建议的提交,这些,都历历在目。CFETP学员在战斗中成长,在战斗中走向成熟。CFETP经过10年的发展,至2012年已经毕业了140余名学员,都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工作着,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的理念正在影响着公共卫生领域的能力建设,他们会将“抗击非典精神”代代传承。

  回顾往事是为了更好的前行。SARS过后,党和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高度重视,提出了构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战略目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纳入法制轨道,疾控能力得到了提升。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发传染病频发、传统的传染病再肆虐,发展中的环境问题日趋严峻,食品安全问题的警钟长鸣,慢性非传染病、人口老龄化等诸多公共卫生问题仍在影响着人民健康,为构建和谐社会保护人民健康是我们的神圣使命。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