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某一天 SARS又来了……
你会怎么做?应当怎么做
面对SARS 我有问题问专家
主持:崔东明
SARS爆发时期,有很多人抢购板蓝根、维C,认为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可以预防SARS,这种做法有效吗?
答:板蓝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流感,腮腺炎,乙脑,肝炎和水痘等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我们也常常看到,很多人将板蓝根冲剂视为凉茶,经常是一感觉到身体不适,就喝两包,我认为不妥。因为板蓝根内含有几十种化学成分,目前对这些化学成分缺乏大量严格的科学性药理研究,特别是对其抗病毒的有效成分和毒性研究则更少。如果长期喝,很可能会对身体有害。因为,毕竟这么多的化学成分需要在肝脏和肾脏进行代谢和排出。
维生素C又被称为抗坏血酸,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也是合成胶原、神经递质、肉碱等物质的必需反应物。维生素C能协助铁吸收,降低缺铁性贫血患病率; 还可以在体内参与多种氧化还原过程,同时也是在促进骨胶原的生物合成过程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物质。维生素C参加脂肪和类脂的代谢,在调节身体代谢平衡中也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对于身体内不缺乏维生素C的人,如果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C,可导致红细胞破裂和溶血。如果突然停药,反而可以诱发坏血病。
引起人类SARS的冠状病毒是在2003年首次发现,目前还没有任何科学实验和临床应用确实证明服用板蓝根和维生素C对SARS冠状病毒有任何抗病毒作用。
SARS爆发时期,有很多人预防性地喝中药,吃西洋参等,认为“进补”可以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病毒的机会,这种做法有效吗?
答:按照中医理论,西洋参具有比较好的补气作用,但是,如果你本身火气比较大,你再连续吃西洋参,那火气会更大。因此吃了以后,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有上火的感觉。因此中医认为不是人人都可以吃西洋参的。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吃西洋参呢,就是素来身体比较瘦弱,怕冷,恶寒,阳气虚的人,或者是气阴虚的人吃西洋参可能有助于健康。
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如果身在某传染病暴发的疫区,是否应该进补中药,进补何种中药,这就需要由中医医生看过后来决定。因为,临床也看到,很多人过多进补中药,反而对身体健康无益。
目前还没有足够的科学实验和流行病学研究可以证实预防性喝中药和吃西洋参可以预防SARS。
SARS时期,有传言说注射胸腺肽、丙种球蛋白、干扰素有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感染的作用,所以人们争相注射。这种做法科学吗?每次突发传染病的大流行,预防性注射现有的药物是不是都没有用?
答:胸腺肽是从动物胸腺提取的肽类激素,有一定的增加人类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主要适用于胸腺发育不良,年老、体弱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可促进身体免疫功能。但是,人体是一个有机统一体,身体免疫系统是保持动态平衡,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就会发生免疫功能失调,如过强或低下。所以,一个健康的人,盲目应用胸腺肽等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机体的免疫功能会进一步增强或亢进,机体的稳定状态失衡,最终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相反更容易患多种疾病。另外,目前胸腺肽对SARS是否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尚不清楚,盲目使用则有害无益。
人体免疫球蛋白是具有抗体活性的蛋白,可分为五类,即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和免疫球蛋白E(IgE)。免疫球蛋白是机体受抗原(如病原体) 刺激后产生的,其主要作用是对抗原起免疫反应,生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阻断病原体对机体的危害,使病原体失去致病作用。另一方面,免疫球蛋白有时也有致病作用,临床上的过敏症状如花粉引起的支气管痉挛、青霉素导致的全身过敏反应、皮肤荨麻疹(俗称风疹块)等都是由它引起的。临床上应用的丙种免疫球蛋白就是从健康人的血中提取制成的。
SARS是一种新的疾病,一般健康人的血中是不可能含有针对SARS冠状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所以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不可能对SARS病毒有实际预防效果。理论上只有从正在恢复期的SARS病人血中提取的丙种球蛋白才可能是有效的。但从正在恢复期中的病人身上抽取血浆是不现实的,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比如有交叉感染的可能。预防SARS真正有效的是具有针对性保护作用的抗体或免疫球蛋白,但目前还没有找到这种抗体,更没有这种免疫球蛋白的制剂。
干扰素是一种药理作用很强的细胞因子,它可以通过增强机体细胞的防御机能而发挥抗病毒作用。目前是一种抗病毒感染的有效药物。但是引起SARS的病毒是一种新发现的冠状病毒,目前还没有确实的科学实验和临床应用证实干扰素可以对抗SARS冠状病毒感染。
SARS流行时期,有很多人抢购白醋、84消毒液和其他消毒剂(如过氧乙酸),包括后来的禽流感和甲流流行时期 ,人们也都这样做,这种做法有用吗?若有用,应该如何正确操作?若无用,会有害吗?
答:消毒剂的选择学问非常多,美国国家环境保护署(EPA)批准的常用消毒剂中有:含有效氯的消毒剂、过氧乙酸、医用酒精、含有效碘的和含有酚的消毒剂等。从EPA公布的信息中,可以看到各种消毒剂对不同致病微生物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效果。比如:
60-95% 的医用酒精,对具有包膜的病毒,如艾滋病,麻疹,腮腺炎,风疹,流感,水痘和冠状病毒(但未明确是否包括引起SARS的冠状病毒)有明显的抑制杀灭作用。而对于无包膜的病毒,如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病毒,( 乙肝病毒是个例外。乙肝病毒虽无包膜,但对各种消毒剂的敏感性却和有包膜病毒一样),小儿麻痹病毒,人乳头状病毒,轮状病毒,和杯状病毒,则无明显杀伤作用。酒精对革兰氏阳性细菌也有非常好的杀死作用。但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和各种霉菌,则杀菌作用有限。
过氧乙酸对有包膜的病毒杀灭作用不明显,而对无包膜的病毒则基本没有任何杀灭作用。过氧乙酸只是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霉菌有很强的消毒作用;
含有效碘的消毒剂对有包膜病毒,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和霉菌都有很强的消毒作用。但对无包膜的病毒则消毒效果很差;
含有效酚的消毒剂,如常用的来苏水,对有包膜和无包膜的病毒,革兰氏阴性细菌都没有明显杀毒作用,但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霉菌杀菌效果却很好。
所以使用何种消毒剂一定要首先看消毒的对象是什么,比如是什么病毒或细菌。根据美国EPA公布的环境消毒指南,无论是对有无包膜的病毒还是革兰氏阳性或阴性的细菌,含有效氯的消毒剂(浓度在4 - 6%)消毒效果最好。
另外,还需要知道在什么地方消毒,比如消毒空气,还是消毒物体表面或者是地面。如果需要对空气进行消毒,可以用喷雾的方法,用4 – 6 % 的含氯消毒剂20到30毫升/每立方米进行喷雾,密闭半个小时即可达到消毒效果。其实,消毒空气最价廉物美,效果又非常好的就是通风,不花钱,而且非常有效。(健康提示:一天至少开窗2-3次,每次开窗30分钟左右。临睡前更要特别注意开窗换气大约10-20分钟左右,可以使空气流通,让病菌排出)。
如果是要对物体的表面的消毒的话,最好的最简易的方式就是直接擦拭,可以用4 – 6% 含氯的消毒剂擦试物体的表面,或者擦试地面。要看物体表面的光滑度,如果这个物体表面很光滑,擦拭就能解决很大问题。如果有些家或办公室里是地毯,这样的情况下,对地毯的消毒,虽然是物体的表面,但是最好是采取喷雾。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应该是属于有效氯消毒剂的范畴。熏白醋是否可以抑制空气中的病毒或细菌,我目前还没有看到确切的科学实验结果。
正确使用消毒剂关键是仔细阅读说明书,严格按说明书操作。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消毒效果。常常看到很多人在配制消毒剂时不使用量具而只靠习惯和估计,这种做法的危害很大。这就跟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是一样的,用多用少都是滥用。
人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看待疫苗?像SARS这样的新型传染病,是不是疫苗的发明设计到经过试验可用是不是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
答:目前根据多种传染病的各种预防方法及效果来看,接种疫苗对预防传染病是最有效的措施。但是对一个新发现的传染病,比如SARS,有关疫苗的研究,是一个很科学的长期过程。首先科学家需要明确是何种致病微生物导致人类发病,它的分子生物学的结构又是如何,然后再经过技术加工提取微生物的部分有效分子结构,进行科学处理制成疫苗。更重要的是既要保证这个分子结构具有代表致病微生物的抗原作用,同时又要确信它可以诱导接种人产生有效抗体,还要保证人体接种疫苗后而不会发生感染发病。这也就是所有疫苗都需要达到的最重要标准--安全和有效。
对于SARS,现在已经明确它的病原体和分子结构,这对于研究疫苗就打下一个基础,在疫苗研制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很多的技术的难点,需要不断地解决。所以往往在一个疫苗的研制过程中,它需要经过多次动物实验,少数志愿者实验,大量人群实验。如果所有这些实验都确实证明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才能被批准成批量生产。这就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一种新疫苗面世并大规模 推广接种时,时不时会有一些传言说接种了这个疫苗会怎么怎么样(通常是危害身体健康)之类的说法导致恐慌,导致很多人不敢接种疫苗,这种传言有没有根据,又会导致什么后果?
答:另外,如果假设再次发生SARS流行,如果疫苗刚刚研制成功,也不是每人都能马上注射疫苗,因为疫苗生产速度和数量在流行早期都有限,不可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接种。这个时候,就需要决定哪些人群是有可能患病的高危人群,如在2003年SARS流行期间,接触SARS病人的医务人员,儿童,慢性病患者,孕妇,都是属于高危人群。所以在突发疾病大流行时,疫苗往往应该首先保证给这些高危人群,然后再普及大众。
戴口罩对预防突发性传染病到底有没有用?是不是要分情况,对某些类型的传染病有用,但对另一些类似的传染病就没有什么明显效果?
答:应该说戴口罩对由空气传播的传染病能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因为这些疾病主要是通过近距离的飞沫传播,戴口罩可以阻挡飞沫,人体不吸入飞沫,所以它是有效的,但是戴口罩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如果方法不合适,则起不到预防作用。比如,有些人戴口罩,只是罩住了口,鼻子却露在外面,或者口罩上沿只是到鼻子尖这个地方(成为名副其实的“口罩”,)像这样戴口罩对预防空气传播的疾病是起不到预防作用的,因为致病微生物可以通过鼻腔而被吸入体内。
何人,何时需要戴口罩也分情况而定,并不见得所有的人都需要戴口罩,要看在什么样的场合,如果在人口密度比较大,而且通风不太好的情况下最好戴口罩,还有到医院去探视呼吸道传染病人(如流感)的时候最好戴口罩,因为这是双向的防护,一方面是保护病人,另一方面也保护自己。如果你在大街上行走,通风比较好,就可以不戴口罩。对于病人,如果呼吸道功能不太好的话,戴上口罩以后感到气促,是不适宜戴口罩的。
如果去探视疑似或者确诊的SARS或结核病人的话,那就必须要戴有效的口罩。所谓有效的口罩是指要戴医学上说有效的口罩,比如N95 口罩。N95型口罩,是由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任证的9种防空气中颗粒物口罩中的一种。“N”的意思是不适合油性的颗粒(炒菜产生的油烟就是油性颗粒物,而人说话或咳嗽产生的飞沫不是油性的);“95”是指,在NIOSH标准规定的检测条件下,对于直径1至5微米空气飞沫,过滤效率达到95%。N95口罩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按照不同人的面部形状大小,可以自行调节口罩的形状,保证口罩严密地贴在面部,确保口和鼻不吸入没有过滤的空气。所以美国NOSHA针对医疗机构规定,暴露在SARS和结核病菌下的医务人员必须佩戴N95标准以上的口罩,而且是一次性使用,不能重复使用。
一般一个口罩可以佩戴多长时间,可不可以多次使用,若可以,应如何清洗?
答:对于普通口罩清洁的原则,就是戴一次清洁一次,不要觉得你刚才戴的时间并不是太长,好像感觉还不是很脏,还可以再戴一次。这样不太合适,因为第一次戴的过程中肯定对口罩有污染了,摘下来以后,放在口袋里,细菌可能会大量繁殖,再戴上的时候不但没有起到清洁的作用,反而倒污染了,所以建议每摘下来一次就换一次新的。清洗普通纱布口罩,可以用开水烫,或水清洗也可以,清洗以后太阳底下晾晒就可以了,或者是煮沸五分钟那就更好了,这样更保险一些。
由于普通口罩的要求至少是12层纱布,所以一定要到正规的药店去买,如果到小商小贩或者小摊买的话,可能不但起不到预防的作用,还有可能带来其他疾病的传播,比如纱布层数不够或卫生不合格,里面含有其他病原菌,不但起不到预防作用,还可能会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
在还没有找到治疗某种传染病的有效方法,疫苗也还没有研制出来时,隔离是最重要的切断传染病传播的方法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先自我隔离,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应该向卫生部门报告,主动接受隔离?
答: 现代医学认为,在一个突发传染性疾病在人群中广泛流行的时候,暂时隔离可疑感染人群和已经确诊的病人,是行之有效的预防疾病传播方法之一。但是,大范围隔离人群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1. 必须具备有效的科学诊断方法,可以确认可疑感染人或已知的感染病人; 2. 这些被隔离的人群必须要严格按照规定,完成被隔离的时间,不能提前离开隔离区域;3. 这个突发疾病传染性高峰时间必须在无症状或仅有早期症状时。只有符合这三个条件,隔离才有可能对预防该疾病进一步流行有作用。
在2003年SARS流行期间,加拿大政府卫生部门就采取了两种隔离方法,即确诊病人在医院隔离治疗,而对可疑病人或与已知病人的有过密切接触的而无症状的人,要求在家自行隔离10天。这些人在家自行隔离期间,每天必须用电话向政府卫生部门防疫人员报告自己的体温和是否有呼吸道感染症状。
如果发现自己有传媒报道的正在流行的传染病的疑似症状,要不要马上去 医院?在哪些情况下应该立即去医院,并做好哪些保护措施?在哪些情况下,可以先不去医院,先在家观察以及如何观察?
答:如果正在流行的传染病不是空气传播的疾病,如海地大地震后发生的霍乱大流行,其中很多病人就是由于感染霍乱后严重水样腹泻,导致脱水,没有及时就医而死亡。如果能及时去医院早期治疗,绝大多数病人是可以痊愈。霍乱主要是由接触被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所以人去医院看病时,可能被感染霍乱的机会就非常小。但是,对于空气传播的疾病,如流感和SARS,在流行期间,如果经常去医院而没有自我保护,就有可能增加自己被感染的机会。据报道,在2003年SARS开始流行初期,由于没有有效保护,50% 的新感染的病人就是工作在医院抢救第一线的医务人员或在医院护理病人的家人。
流感也是一种空气传播性疾病。按照美国CDC流感预防指南,如果怀疑自己是患了普通流感(不是禽流感),症状不严重,可以自行在家隔离观察,一般观察5 -7 天或体温恢复正常24小时以上,才可以解除隔离。如果观察期间,体温突然升高,据高不下,或全身症状突然加重,呼吸困难,呕吐腹泻,儿童嗜睡,神智不清,反应迟钝,则需要尽早去医院。
非典时期有传言说吸烟可防非典,这种说法对吗?
答:我个人认为吸烟可以预防非典是无稽之谈,不但不能预防非典,还可能增加感染很多呼吸道疾病的风险,因为,烟草中含有200多种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可以导致呼吸道黏膜细胞水肿,充血及炎症反应,其中70多种化学物质是已经完全明确的致癌化学物。临床上已经证实,吸烟者就远比不吸烟者容易感染流感。
另外,目前还没有任何科学证据可以证实吸烟可以抑制SARS冠状病毒。在2003年SARS流行和2009年甲型流感(H1N1)世界大流行中,很多病人都是长期的吸烟者。美国CDC已经将长期吸烟列为感染甲流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所以吸烟只能是增加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机会,而不会降低这种机会。
国际组织公认的预防和应对所有突发性传染病的有效措施有哪些,如何正确操作?(比如洗手)是不是还有些措施对于预防和应对某些传染病有效,以及如何正确操作?
答:世界很多国家都根据自己国家具体国情制定了的一系列的突发传染病的防治措施和指南。尽管有些细节不同,但是,每一个国家都共同认为洗手是预防多种传染性疾病的最重要和简单易行的预防手段之一。这是因为手与外界接触最为广泛,传播急性传染性疾病的机会也最多。有学者报道,人的一只手上大约黏附着40多万个细菌或病毒。通常,人在一小时内至少有三次会用手碰自己的鼻子、眼睛、嘴巴等部位,都可能为病原体传播创造机会。所以,绝大多数传染病通过适宜的手卫生是可以预防的。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除了要严防呼吸道传播,更要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比如甲型流感病毒也可以通过接触物传染,所以,最好每天几次用肥皂和温水清洗双手。在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甚至存在误区:有的懒得洗手,有的用手绢、纸巾以擦代洗,有的不用肥皂和洗手液,还有的刚刚搓出点泡沫儿就马上冲掉,都不符合科学洗手的基本要求。
具体科学洗手的方法是:把手在流水下打湿,用液体皂或肥皂,最好按照一个规定的程序,比如说第一步要洗手掌,就是双手对搓。第二步,可以双手交叉洗,就是洗指缝。第三步就是洗手背,双手交叉洗手背。第四步就是洗手腕,也是双手交叉洗手腕,美国CDC预防疾病洗手指南要求每日多次洗手,每次洗手时间至少要25秒,(时间相当于唱两遍“祝你生日快乐”歌曲)。这样一步一步地洗,认认真真地洗,才能够把手真正洗干净,防止通过手传染疾病。
(健康提示)1. 注意清洗指尖、指甲缝、指关节等部位;2. 注意清洗戴戒指和手链等饰物的部位;3. 注意在洗手的同时清洗水龙头开关;4. 不要使用公用毛巾擦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