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研人员发现阻断疟疾传人“蚊子疫苗”

2013年05月14日07:07  中国新闻网  微博

  中新网广州5月13日电 (记者 杨薇)广州中山大学13日对外宣布,该校联合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科研人员找到一种利用蚊虫阻断疟疾等虫媒病传染给人类的办法。

  这篇名为《沃尔巴克氏体侵入斯氏按蚊种群中并诱导对疟原虫感染的抗性》的科研文章于9日发表在第340期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

  蚊虫是如疟疾等虫媒病的传播者,仅在2010年,疟疾导致全球2亿1900万人受到感染,66万人死亡。

  据中山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热带病虫媒控制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奚志勇介绍,如今他们找到利用胚胎显微注射技术给传播疟疾的重要媒介斯氏按蚊注射一种名叫“沃尔巴克氏体”的细菌,使其与蚊虫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

  奚志勇表示,这种细菌的作用类似于蚊虫的一种“疫苗”,使疟疾病原体——疟原虫无法在蚊虫体内生存,从而阻止将疟疾传染给人类。

  此前,其他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发现利用沃尔巴克体遏止登革热的研究策略,近20年间,全球科研人员希望用沃尔巴克氏菌来控制疟疾,但一直未能成功,其中难度最大的是要识别出合适的沃尔巴克体菌种,然后将其注入蚊虫的胚胎中,使感染的细菌传给蚊虫后代。

  经过该联合研究中心专家、中山医学院教授卞国武花费3年多时间进行上万次胚胎注射后,终于使一只雌蚊成功携带沃尔巴克氏体,携带这种细菌的雌蚊与未受感染的雄蚊交配而生出被感染的后代,再把细菌传给它们的后代。

  奚志勇强调,基本上到8代时,各组实验都显示沃尔巴克体能成功地扩散并最终使整个蚊群100%携带上此种细菌,因此采用此方法,一旦沃尔巴克体释放到蚊群中,基本上就不需要再次释放了,这使得它比其他方法如使用杀虫剂或人类疫苗更经济实惠。

  目前,中美科研团队已成功地使斯氏按蚊携带上沃尔巴克体并扩散至整个蚊虫种群中。因此,他们对未来阻断疟疾流行持乐观态度。

  奚志勇透露,由于到大部分疟疾流行区域都是贫困地区,这种控制策略更具有可行性,效果也持久、环保。

  下一步他们将在印尼、澳洲、越南、美国、中国、巴西等地试点,进一步研究沃尔巴克氏菌在蚊群中的扩散及其阻碍疟疾传播的能力,未来计划10年内在100个国家和地区运用这项技术。(完)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