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走出慢阻肺治疗三大误区

2013年09月16日19:41  新浪健康  微博

  (2013年9月14日,武汉)今天,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记协等单位主办、勃林格殷格翰(中国)支持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慢阻肺防治知识共享会在武汉举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张珍祥教授提醒广大患者:秋冬季是慢阻肺患者症状明显、急性加重的高发季节,患者应走出治疗中的“三大误区”,不能心存侥幸,更不可随意中断治疗,必须坚持长期治疗以达到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的目的。

  在知识共享会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控局慢病处处长吴良有指出并呼吁: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患病率为8.2% ,为了有效地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必须重视并坚持长期规范治疗,在秋冬高发季节到来前做好充足准备,积极防治,在降低急性发作风险的同时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误区一:不重视——急性加重很危险 秋冬季高发须高度重视

  张珍祥教授指出:9月份至次年的3月份是慢阻肺发病最密集期。患者即将进入相对频繁发生急性加重阶段的预警信号往往表现为:出现呼吸困难、活动能力下降等疾病晚期症状。慢阻肺治疗的第一大误区就是,很多患者对急性发作的危害性和严重性不重视。其实,急性发作对慢阻肺患者的威胁是最大的,据统计,在重度慢阻肺患者中,全年无发作的话,有80%以上患者可以存活;如果一年发作1—2次,5年的存活率只有60%;如果一年发作3次,5年的存活率只有30% 。

  很多大型研究都表明,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越差,病情越重,发生急性加重的可能性也明显增加。许多患者每年可发生两次或多次的慢阻肺急性加重,秋冬季尤其高发。因此,在病情恶化、出现频繁急性加重前及时展开治疗,是降低疾病危险的关键。秋冬季空气中的烟尘、汽车尾气增多,加上寒冷的空气直接进入呼吸道,可能诱发慢阻肺的急性发作,进入急性加重期。那么,如何坚持长期规范治疗就是慢阻肺患者应当更加重视的关键所在。

  误区二:不坚持——长期治疗安心度过秋冬 防健康经济双损失

  慢阻肺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第二个误区就是不坚持长期规范治疗。处于稳定期的患者常常存在侥幸心理,随意停药。然而,一旦进入急性加重期,绝大多数患者需要住院,而每次住院费用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药物经济学数据显示,每次急性加重发作的平均住院天数20.7天,人均住院费高达22691.4元 。因此,每一次的急性加重,都会给患者的家庭和个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除去经济损失,急性加重为慢阻肺患者带来的健康危害更为严重。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咳嗽、咳痰较多,呼吸困难加剧,而且,慢阻肺患者由于长期气道受损、气流受限而导致肺功能进行性下降,每一次急性发作都会使肺功能损害雪上加霜,病情每况愈下。因此,稳定期患者仍须遵医嘱进行治疗,否则病情可能会再次发生急性加重,不得不又一次入院治疗。

  误区三:不安全——防治结合 正确选择治疗手段与药物

  张珍祥教授最后提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可防可治的疾病,规范治疗,坚持长期用药,天天用药,是有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础。因此,广大患者应关注药物安全性,尽量选择长效支气管扩张剂类的药物。

  慢阻肺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的第三大误区就是忽视药物安全性,过度依赖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张珍祥教授强调,以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使用的吸入型激素为例,虽然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减少急性加重、改善生活质量的疗效,但长期使用吸入激素会显著增加口咽部真菌病和声音嘶哑的发病率,此外吸入皮质激素组的肺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因此吸入型激素不是所有慢阻肺患者防治的首选,医师和患者应该全面衡量利弊后,考虑是否需要在维持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的基础上加用吸入激素。

  临床研究显示,抗胆碱药物,如噻托溴铵的副作用较小,可以有效扩张支气管,显著改善呼吸困难等症状,稳定期的慢阻肺患者可通过坚持长期使用来预防急性加重,其疗效已经被多个大型临床研究所证明。

  慢阻肺患者应打好秋冬“持久战”,坚持采用科学而合理的措施,就一定能改善自身心肺功能,享受更轻松的呼吸。

【附】关于“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

  “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控局、新闻办、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和中国记协办公室主办的健康知识传播平台。该项目自2005年推出,每年选定威胁大众健康的慢性疾病或危险因素作为主题,进行针对大众的系列健康传播活动。2012至2013年主题确定为“慢阻肺防治”,由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担任健康知识宣传员。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