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代新手如何克服职业疲软期

2013年10月24日14:46  医药观察家报  

  ◆于长震/文

  药代们在从事销售工作的过程中会经历很多阶段,或孤独或彷徨,许多药代把这时的心态称之为“药代的黑暗时光”。这个时候,药代新手很需要上级的辅导和安慰,能教授一些正确的工作技能,帮助其度过难关。而笔者刚入行时也遇到了“黑色时光”,深深感到辅导和培训对新手发展命运的作用。作为过来人,笔者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经验,供新人在经历过3-6个月的销售工作后,对如何提升自己工作质量的层次,让自己的工作能力更上一层楼等问题进行参考。

  强化目标管理 注重效率提升

  ●拜访时间要恰当。各类目标医院的工作方式既有相同的环节,也有诸多不同之处,药代的拜访时间要合适,尽量不影响医生正常的工作秩序,避免劳而无功。例如当下,国家借着外企违规事件整顿医药市场,执法人员或明或暗忙于调查取证之机,药代的拜访方式就需要调整,主任和医生说不让药代再拜访他们,药代就消失的音信全无,医生需要绝对安全的交流环境,新手们应当利用各类通讯或夜间医生值班时保持低限度的联络。

  ●对目标科室、医院、医生要建立自己能看懂的信息档案。很多情况下,这些档案信息可以让药代一目了然地掌握整个客户群的动态变化,也为药代今后建立以点到面的客户人脉网打基础,这是市场资源,也是药代职业发展的立身平台。我自己感受最深的是,很多次看着客户的信息,构思着拜访的话题和学术活动的形式,思维需要不断的触动,才会有感而发。

  ●严格制定计划。无论你实施自己工作计划的效率有多低,绝对会高于你没有计划而为的效率,制定计划与执行计划后的反思和总结都是提升药代。大家可以做一个实验,周六或周日制定详细的生活计划与没有制定计划的周六或周日,药代度过之后感受是不相同的,这正应了古人常说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之意。

  把握关键信息 充实营销思路

  ●重视产品特点或优势与对应科室的关系以及影响力。如你销售肿瘤新产品,肿瘤科室的医生一定很关注;新产品对肺癌患者的化疗效果好,呼吸科的医生也会关注,中医科的医生也在关注之中。还有一种常见情况,药代销售的产品属于老产品,医生大多都知道,似乎关注点比较低;但事物总会有两面矛盾性,老产品说明知名度高,你就要分析一下,有多少科室医生可以直接给患者治疗使用,有的科室还需要会诊使用老产品。例如,炉甘石洗剂在皮肤科属于不能再老的用途广泛的外用药了,你要向皮肤科医生介绍该产品必然是做无用功,但是,你要是给儿科医生介绍它对婴幼儿的安全性,一岁以内的婴儿得了尿布性皮炎、荨麻疹都可以使用,其他激素膏剂外用药不适合给婴儿用,效果则不同;药代还可以去老年科、综合科介绍这种药物的安全性与广泛用途。

  ●要学会分析价格与医院、科室、患者承受度的关系。药物的价格与其研发、生产、销售等成本有关,每一种药物上市后,价格会随着市场的变化逐年下降。不同经济基础的患者对药物的价格感受是不一样的,在三甲医院和县级医院就诊的患者对药物价格的接受也是不同的;在销售中,药代要清晰地告诉医生,与价格有关的药品优势,例如,药代的产品是新药,药代的产品是专利药,药代的产品主要针对高端收入人群,药代的产品是特效药等,让医生给患者一个处方的理由。笔者曾销售过一种价格昂贵的国外生产的皮肤科药品,只有它可以根治灰指甲和脚气,由于具有专利,国内无法生产,医生给患者开药说明价格,患者吓一跳,但知道仅此药能根治自己的病,无法拒绝;随着专利到期,国内可以生产,药价开始下降,竞争激烈,但是,由于国内生产工艺不到位,患者服用国产药时需要增加30%的剂量,同时,该药对肝功损害明显,药量增加对肝功的损害风险加大;医生说明情况后,很多患者还是选用进口药品。

  ●关注产品的流通渠道。负责医院销售与医药公司销售的同仁要深入了解双方的销售动态,很多同仁等到断货或滞销时才关注渠道的流动,有种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的感觉。尤其是同在一个企业的同事,双方邀请吃一顿便饭,喝个小酒,看场电影,责任到位,包容一二,这是很有必要的。很多同仁与合作伙伴成为水火不容,宛若隔世的仇人关系,实在是可惜和无奈。

  ●模式要创新。无论是带金还是学术促销,在各类促销形式上要深入学习和敢于革新,哪怕是小小的一步,带来的效果都会不同。拜访医生送小礼品,也要考虑其家人可能用到,如老人或孩子,总是考虑医生喜欢什么,未免面有点窄。

  本期课堂

  药代销售技巧中,通常的拜访步骤包括:开场白、探寻、陈述、处理异议、缔结。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丢三落四,步骤缺失居多。究其原因,有人以为这是由于客户越来越忙,没有耐心让销售人员完成所有的拜访步骤。

  药代短拜访也得讲步骤

  药代拜访通常应根据步骤进行的,但在实际工作中,药代们严格遵循的却少之又少。于是,许多药代产生一种怀疑,“真的需要这么多步骤吗?”尤其是那些有了一定业绩的药代,疑虑尤深。药代难道不是应该随机应变吗?如果能够缩短拜访的过程,把销售拜访做成一个个短小简练的超级短拜访,难道不是有更多的机会让客户印象深刻吗?有人觉得有道理,便大刀阔斧地让培训部、市场部、销售部一起讨论,把产品的关键信息做一番选择和深加工,编成简洁有力,甚至一句话产品介绍,让代表勤加练习并在市场上择机使用。

  按照这个思维和行动,这实际上达到了产品知识的学习和强化的效果。与“传统拜访”相比,只是“陈述”步骤可能缩短而已,笔者在此说“可能”,是因为传统拜访步骤,在陈述这一环节,也是灵活多变,长短自如的。

  有人则表示反对,因“减少的部分也包括其他步骤”。真的吗?哪些步骤可省?开场?探寻?处理异议?缔结?如果真是如此,而且还能达到拜访效果,就不会是因为短拜访,而是别的原因。

  笔者坚信,一个销售拜访,无论是短拜访还是常规拜访,要想有效,都不能绕开客户所处的时间点、地点、心理预期的设定。不然,再雷人的产品介绍,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更没有解决销售拜访的根本问题。

  所以,凡是觉得传统拜访效率低下的,短拜访恐怕也难以奏效。有效拜访的前提,不是拜访时间长短,而是拜访的场合,以及拜访目标的设定。这才是难点,而方向恰恰是正确的。短拜访技巧,可能是内部产品知识学习的好办法,却不是解决外部客户拜访的解决方案。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