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式脂肪酸的危害被夸大吗

2013年11月12日11:33  南方日报  

  在对待反式脂肪酸的问题上,人们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还有健康的发展眼光。    上周外电媒体称,以可能引发心脏病为由,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7日建议禁止在从小甜饼到冷冻比萨饼的各类加工食品中添加人工反式脂肪酸。国内媒体也同期关注了反式脂肪酸,扬子晚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市面上受吃货们热捧的许多食品中大都含有人造反式脂肪酸,比如蛋糕等甜点等,不过或许商家心里很清楚反式脂肪酸的不健康以及不受欢迎,很多产品都用其他看似美好的名称来替代,比如“精炼植物油”、“高档奶油”、“黄奶油”、“蛋糕油”、“酥油”、“酥皮油”、“麦淇淋”等词汇,而这些都是反式脂肪的另一些说法。商家越是想掩盖反式脂肪酸的真名,媒体越是揭露反式脂肪酸如何广泛存在于甜食中,大众就越发觉得反式脂肪酸的健康威胁很大。

  部分氢化的植物油——它们是反式脂肪酸在饮食中的主要来源——已经被证明会提高有害胆固醇的含量。FDA称,通过减少反式脂肪酸的使用,每年可预防2万例心脏病发作和7000例因心脏病引起的死亡。媒体报道,FDA局长说:“尽管在过去20年里美国人摄入的具有潜在危害性的人工反式脂肪酸的数量有所下降,但是目前的摄入量仍然构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隐患。”

  实际上,有专家表示,最先提出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存在健康风险的是欧美国家,这与欧美等西方国家的饮食习惯以及流行病的发展趋势有关。我国居民多以米面为主食,而在西方国家,面包、蛋糕、饼干、巧克力、冰淇淋及速冻加工食品消耗量大,甚至成为不少人每天的主食和点心。今年3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消息称,被誉为“餐桌上的定时炸弹”的反式脂肪酸,危害被夸大。为科学地回应公众疑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曾开展“我国居民反式脂肪酸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项目,为期两年。评估结果显示,中国人通过膳食摄入的反式脂肪酸所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总能量的百分比仅为0.16%,北京、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居民也仅为0.34%,远低于WHO建议的1%的限值,也显著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居民的摄入量。个人认为,摄入量低不代表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就应被轻视。

  数十年前,荷兰科学家研究发现,人造奶油中的反式脂肪酸能使人体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随后的许多研究资料表明,过量摄入反式脂肪酸可能会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等疾病的发病危险。反式脂肪酸会增加人体血液的黏稠度和凝聚力,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对于血管壁脆弱的老年人来说,危害尤为严重。近年来的调查研究发现,食物中的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与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等疾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反式脂肪酸结合于脑脂质时,将会对婴幼儿的大脑发育和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反式脂肪酸不仅有人工合成的形式,在自然界中也天然存在反式脂肪酸,天然反式脂肪酸是反刍动物(如牛)体内的微生物产生的,人们在食用牛、羊肉及牛奶、羊奶等食品时,就会摄入少量天然反式脂肪酸。虽然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不利,但并不是所有的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健康都有害,共轭亚油酸就是一种有益的反式脂肪酸,它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由此看来,在对待反式脂肪酸的问题上,人们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还有健康的发展眼光。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