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批准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建设“国家内镜微创技术装备与标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这是我国在该医学卫生领域的首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心建设工作在中南大学启动。
近20年来,内镜下微创手术以其创伤小、近乎无疤痕、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的优势,备受医学界和社会的认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多专科领域。然而,我国年耗960亿的内镜微创与消毒设备目前有82%依赖进口,急需加快国产化内镜微创装备研制力度,从源头上降低医疗成本。同时,应加强与世界各国联合研究制定国际统一的质量标准,以切实保障医疗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任,中南大学外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张阳德表示,该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将以装备研制与标准制定为重点,积极联络世界各国、地区相关机构和行业专家,逐步组成政、产、学、研一体化联合体,开展内镜微创“临床诊疗技术和装备”及“产品质量标准”组织研究和实施。这个中心的成立,不仅将有利于提高内镜微创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性,也将有利于降低我国内镜微创装备进口费用,提高相关设备的国产使用量,从源头解决看病贵问题。
世界临床医学外科的重大革命,由传统的面对病人切开体表手术,改为面对电视屏,将内镜器械插入人体施行手术,病人家属亦可在手术室外通过电视屏,同步观看体内微创手术全过程。卫生部副部长刘谦认为“外科治疗微创化,内科治疗个性化,这是全世界临床治疗的现代趋势”。
到目前为止,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已与日本、瑞典、德国、美国、乌克兰、英国等国开展了先期合作。其中,中国古巴科技合作计划重点项目“大肠早癌自体荧光内镜诊断仪”,已向古巴政府提供大肠早癌自体荧光诊断系统一套;与瑞典共同研制生产“智能内镜医师训练考试器”,已投入生产;与乌克兰敖德萨国家医科大学联合进行医学生招生教学,中心与世界内镜医师协会还共同签署了我国内镜与微创医师在乌克兰行医的协议;与日本合作开展了内镜医师培训考核基地建设和相关器械研制。与此同时,该中心还分别与德国、美国科学家联合进行了“纳米颗粒生物相容性的研究”、“纳米粒介导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livin靶向治疗大肠癌研究”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研究。
“国家内镜微创技术装备与标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成立后,将努力拓展国际科技合作领域和渠道,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实现项目、基地、人才的有效集成,发展成为具有国际水平和影响力的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