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拟推首个“预防自杀”APP 3年有望完成开发

2014年09月10日07:19  新京报   收藏本文     

  新京报讯 (记者温薷)今天是第十二个“世界预防自杀日”。记者昨天了解到,目前北京已启动研制首个“抑郁与预防自杀”自助服务项目。届时,公众有望通过手机、可穿戴设备等运行自助服务程序,通过APP自测抑郁指数,甚至监测各项和抑郁相关的脑电、心电等生理指标。

  APP三年内有望完成开发

  近日,影星罗宾·威廉姆斯、翻译家孙仲旭等公众人物由于抑郁症自杀辞世,引发公众对于抑郁症“心灵感冒”的关注。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北京回龙观医院获悉,北京已启动研制首个抑郁与预防自杀的自助服务项目。

  据悉,该项目意在进一步提高公众对抑郁症的识别率和就医率,同时增强抑郁症患者的疾病管理能力。它将以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形式呈现,可为公众提供健康科普、抑郁评测、网上自助治疗、网上咨询、网上预约挂号、心理危机应对、抑郁治疗和康复全程管理等多项自助服务。

  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介绍,该项目将在两到三年时间内完成。届时,市民可通过手机终端,得到权威的心理、情绪、认知、能力、性格的评估。

  我国九成抑郁症患者未获治疗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相关数据分析,我国每年约有12万人死于自杀。“自杀事件多发,意味着对抑郁症和自杀的干预应提升到公共卫生的高度。”昨天,北京市医管局副局长潘苏彦表示,目前中国同发达国家相比,心理医生还较为缺乏。

  数据显示,抑郁症患者中15%—20%自杀死亡。在我国,抑郁症的识别率仅为21%,远低于世界平均的55.65%。接受干预和治疗者仅10%。这意味着,近8成抑郁症患者没有被“发现”;9成抑郁症患者没有得到治疗。

  据悉,近年我国已经开展了一些自杀预防工作,自杀率也呈现下降趋势。潘苏彦介绍,目前北京已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中心,设在回龙观医院的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已接听20多万个电话,预计挽救了7000人生命。

  追访

  为何开发抑郁症APP?

  杨甫德昨天介绍,目前对于抑郁症的最有效治疗方式中,最基本的还是药物诊疗,同时联合物理、心理治疗,随时进行危机干预,实现全程综合治疗。但公众对抑郁症的认识还存在一定误区,比如有病耻感,或是察觉到得了抑郁症不知怎么办等。他表示,“自助设备”就是希望抑郁症患者了解能够得到服务的途径,随时得到有用的指导。

  随着智能手机普及,可穿戴设备及健康相关应用程序的研发应用,干预抑郁症的“自助系统”已经有了实现条件。

  “自助设备”怎么运行?

  自助程序会否沦为“心灵鸡汤”大放送?杨甫德表示,不同的患者在疾病的不同时期,需不同的方式进行指导。像目前网络上流传的“不要对抑郁症患者说几句话”实际上是很不专业的。

  根据杨甫德的设想,自助设备首先可以提供科普常识,包括医生信息、诊治手段等知识的普及,包括预约挂号等。此外,还可以进行抑郁的相关评测,公众可以自测抑郁指数。同时,自助程序还可监测和抑郁、焦虑相关的一系列生理指标,进行一些减压诊疗,比如播放音乐、人工智能机器人陪同聊天等。但他也表示,自助服务不能代替看病,如果没有效果,还是要到医院就诊。

  (原标题:北京拟推首个“预防自杀”APP)

 

文章关键词: 抑郁症预防自杀APP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