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称近4成食品塑化剂超限 长期摄入可致肝癌

2014年10月10日12:00  华商网-华商报  微博 收藏本文     

  检测200份食品 四成塑化剂超限

  塑料瓶装热豆浆、塑料袋装油条都可致塑化剂迁移,专家呼吁实现源头到终端的监管

  台湾地区3日公布塑胶包装食品塑化剂检测结果,其中38%塑胶包装食品验出有微量塑化剂,联系到此前的酒鬼酒(14.06, -0.12, -0.85%)等塑化剂含量超标风波,让“塑化剂”这一名词引起广泛关注。记者近期调查发现,塑化剂在化妆品、保健食品、儿童玩具中存在,一份检测报告甚至显示,200份食品中,逾四成超出国家规定限量值。

  塑化剂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入可能导致肝癌。

  出厂检验合格产品被污染

  广泛使用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严禁添加到食品中,但允许使用在食品包装容器中,很容易产生迁移。

  杭州市疾控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当地200份食品检测中就存在两种不同的塑化剂,一种87份样品超限,另一种16份食品超限,共占样品比例逾四成。“涉及检测的相关食品,都是随机购买,且是出厂检验合格、并准予销售。”杭州市疾控中心理化检验科工作人员樊继彩博士说,包括食用油、油炸食品、茶叶、面制品、木耳等消费者常购买的产品。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告诉记者,加热的塑料瓶装豆浆,用塑料袋直接装生煎包、油条等油炸食品,都可能导致塑化剂迁移;一些食品即使没有接触过塑料,也可能含有大量塑化剂,就是塑料大棚腐烂污染了土壤。

  法规缺失对企业难有约束力

  公开数据显示,包括指甲油、饮用水、保健食品、儿童玩具中,检出禁用成分或塑化剂超限的现象并不少见。

  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的一项调查显示,研究者在浙江省11个地市的药店采样了24批儿童使用的口服液保健品,8批检出塑化剂,一批超限近3倍;中山大学药学院有关研究指出,灵芝孢子油、五味子油、葡萄籽油等塑料瓶装的中药油脂都有超限……然而,由于标准缺失、执法力度弱、企业重视度低,塑化剂的问题却常常被监管和企业忽略。“2011年台湾塑化剂风波闹得最凶的时候,我们一年检测了几百例,可这两年我们每年只接到几起企业委托的检测。”一家食品检测公司工作人员说。

  此前白酒塑化剂风波爆发时,也有监管人员直言,相关部门没有将塑化剂指标正式列入白酒产品的标准,从法律角度讲,没法判断是否超标。虽然有迁移量规定,但没有上升到法律、法规的层面,对企业难有法律约束力。

  塑化剂监管需尽快建立标准

  与欧美相比,我国对塑化剂标准、范围的研究还比较滞后。美国2009年实施“邻苯二甲酸酯行动计划”,对8种毒性明显的塑化剂加强管控;且对玩具、儿童用品、可食用产品甚至工作环境中的塑化剂含量都有明确限制。

  樊继彩指出,我国仅对3种给出了迁移限量,欧盟则对7种给出迁移限量。塑化剂的监管需尽快建立标准、迎头赶上。“厂家尽可能选择更为安全的包装材料,监管部门实现源头到终端的监管,让食品去‘塑化’是当务之急。”

文章关键词: 塑化剂肝癌饮用水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