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利:关于医疗科技创新流程

宋成利:关于医疗科技创新流程
2018年04月19日 14:25 新浪健康

  编者按:2018年4月14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教授倡导发起的“2018中国健康产业创新论坛”在上海·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圆满举办。何谓工业创新?如何落地发展?看宋成利教授怎么说?

  医学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我是宋成利,来自上海理工大学医疗机械与食品学院,同时在做微创医疗器械的研究。在今天下午医疗器械的专场,我先给大家分享一点我的医疗科技教学、科研以及一些创新的经验。

上海理工大学教授,博导宋成利教授上海理工大学教授,博导宋成利教授

  什么是医疗科技创新?

  我来自大学,医疗器械学院最基本是教书育人。去年我翻译出版了一本书叫BIODESIGN,去年年底,做了BIODESIGN创新的培训,把书变成课程,创新的理念、方法论、流程,来教给同学们。

  不同专业的同学们,医学、科技、商业,包括蔡教授也讲了商业模式的创新。从医生、从医学出发,发现真正的临床需求,没有满足的临床需求。对于医疗科技创新,机械、电子、材料、纳米科技、互联网、智能科技能不能提供一个解决方案?是否有可行?到底是什么样技术创新的路径?医疗科技创新的流程,创新的终点指向哪里呢?

  医疗科技创新需要做什么?

  作为一个教授来说我能发表一篇论文、申请一个专利,我就完成了大学的考核任务。但是专利的目的是什么?从去年开始,我把专利转化出去,授权给公司,变成一个产品。回馈临床,推动医疗科技的发展,同时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培养一批人才,大学生、硕士生、研究生、博士、博士后,带着技术,带着理念到产业,到公司去发展。

  这本书是花了三年的时间!用一年多的时间从斯坦福大学引进版权,带着我的同事、研究生用了两年多时间翻译完第一版,很不幸快翻译完的时候斯坦福又说他们第二版出来了。又用了一年的时间把第二版翻译出来,最后在去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2017年的销量还不错,现在在全国很多高校包括创业公司也都在使用,今年在复旦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东南大学,一些学校里面也在开设BIODESIGN医疗科技创新的课程。

  技术的驱动,是医科技创新的基础

  这本书是斯坦福过去十多年的创新创业经验的总结,主编教授是雅克教授,他提出从发现问题到提出创意,到发明技术提供解决方案,到最后实现商业运作发挥作用和创造价值的方案。

  一个核心的理念,医疗科技的创新,特别是医疗器械跟医学跟工程跟产业是紧密联合的。作为一个老师,作为一个学者我们也应该不仅仅满足于发表一篇论文,申请一个专利,更希望从医学源头出发找到真正的需求。

  很多时候还是基于技术的驱动,想研究一些创新的技术,但是很多时候不知道这个技术有什么用处。比如说我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做的是智能材料,我发明了一个智能材料,但是这个材料在哪里用真的不知道。等到我做博士后的时候发现在医学上,在微创医学上有很大的用处,还是被用到支架的设计上面,可以开发微创医学多自由度的机械。

  医疗科技创新,实践出真知

  今天上午讲医学有很多市场驱动、需求驱动,在科学领域还有技术的驱动,但是技术一开始往往不知道驱动什么。

  这样一本书的理念讲发现、发明发挥创造的流程。书里面有美国、欧洲的案例,当然回国以后在上海理工大学做教学科研的工作,也有创业的案例,慢慢我们也在积累本土的中国的创业案例。我们也有网上课程包括线下的培训班。

  这样一个创新的团队其实是多学科的人组成的,有教授,有医生,有研究人员,有工程师,背后还有投资人,这是斯坦福管理运营的团队。

  雅克教授是美国工程院的院士,他自己创立了这个中心,同时他发明了好多技术。斯坦福的教授有个有利的条件,离硅谷很近,美国教授可以很快把公司创立出来,在车库也好,在硅谷也好。其实医疗器械的创新一开始不需要很多人,一个教授带两三个研究生有专利有样机可能就可以孵化一个公司,如果有投资人投资这个公司就慢慢成长甚至茁壮成长。

  他孵化了三家公司,后来都卖掉了,成果还不错。继续做他的教授、科研,培养下一代人才,创立了BIODESIGN中心。背后有投资者,有年轻的创业者跟他一起,只有教授的时间也是不够的,精力也是不够的。有人就推动,带着这个技术往前走,做公司的CEO、CTO,做高级研发人员。马科尔也是雅克教授的合作者,一起把BIODESIGN这个中心前进。

  科学家、医生,从发现到发明,从这些创业者,把这样一个理念落地、注册、运营,最后产品可以上市,当然背后还有投资人,还有研究人员,形成这样一个完整的流程。

  在十多年的时间里面,斯坦福的BIODESIGN到翻译这本书的时候,通过这样的课程和培训,大学的实验室对创业者开放。一开始没有资源,没有一个idea的时候,教授的研究设备包括其他的多学科的科研人员提供支持,推动他们来成长。十多年的时间获得400多项专利,培养一批创业者,孵化三十多家医疗器械公司,获得2.5亿美金的融资,很多产品拿到FDA上市许可,救治了很多患者。

  在日本、新加坡、印度,很多国家也在引进创新的模式和理念,跟斯坦福大学合作。

  手把手教你怎样医疗科技领域创新?

  我在2012年第一次访问斯坦福,拿到书,经过一年多的授权,2013年开始翻译,我自己在上海理工大学有一个医疗器械的研究中心,也是教育部的微创医疗器械研究中心,上海微创的董事长是我们的主任,我是常务副主任。我们也在中国探索,从发现发明到发挥创造这样一个过程,希望把专利卖出去能发财,现在刚刚开始一小步。

  去年年底,我跟张江的一个孵化器共同创办了BIODESIGN innovation camp,我们招收了36位学者,6个人一组,他们自己有创业的公司,有的可能一两个人刚刚开始,就类似刚才我为大家放的那个小视频一样。

  发现需求,请医生来是讲怎么样在医疗科技的领域找发现,找贡献,找有价值的。这个发现可能是好几百个idea是否可行,是否技术上有解决方案,这些工程师和科学家跟他们在一起探讨,筛选,最后能不能形成一两个可以执行的解决方案,最后看看你的方案能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商业计划书,商学院的同学和教授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接下来会有半年孵化时间,在我们的实验室里有一个idea,只要有梦想,我们会有支持有实验室,还有科研经费的支持,我们的学生会有些研究生的支持。

  最后筛出6个项目,一个提取仪、糖尿病、电动吻合器、种植牙、哮喘等等。到今天差不多半年的时间,糖尿病护理机器人从一个人到三个人,去年是三个人,今年是20个人,今年拿了差不多一千万的订单。我也是它的首席科学家、顾问,帮助它提供一个研究生团队搞机械设计、软件设计,我们学校还有专门的工程设计的教授。概美齿科获得一千万的融资,还有同学获得了其他创新创业的奖项。

  我在学校里面,把这样一种理念教给我的同学,我的学生把医学的发现转变为科技的发明,把发明转变为科技的创新。光有专利和论文还不行,如果你有梦想,有这个愿景,可以带着这个专利走,我就把它给你,你可以创立你的公司,开发出产品来,成为商业的成功。当然这样一个创新的梦想期望激励我们的大学生研究生,毕业之后可以就业,还有机会创业,在今天这样一个新时代我们有这样的机会和条件。

  这几个是从我们中心出来的案例,有的是我的学生。世恒医学是我第一个创业的公司,现在三年多,做微创医学教育科技培训产品。

  第二个是两个研究生,也是发展到大概20个人的规模。这个小伙子我的硕士研究生跟我读了三年书,在我中心工作了两年,我的科研经费差不多分了他一半,他们几个带着专利在2016年出去,今年大概20个人,最近一轮融资下来1.5个亿,康复机器人。帮助我做医疗器械,微创医疗器械的设计,做了两年后决定创业,专利授权给他,他比较聪明,没有做医疗器械,他做电子产品研发外包,一年营收五百万,现在也二十几个人了。

  我相信在座中国好青年还有很多,而且在这样一个创新的时代,双创的时代一定有很多年轻人有这样的梦想,包括有很多投资人,在想为什么有钱找不到人和项目,其实可能需要做点努力,像蔡教授这样我们做点播种育苗的工作,希望他们茁壮成长起来。至少我们中心孵化的公司,还没有关掉的,还都在茁壮成长。

  下个月5月18号到20号还有第二期BIODESIGN创新培训,也正在召集全国的同学们,有机会大家可以推荐一下。当然医疗科技的创新没有那么容易,讲起来是喜剧,其实每天干到凌晨两三点,有时候看他们的微信圈,12点我都要睡了,他们还在实验室里。希望鼓励年轻的同学们有这样的梦想,有这样的愿景,同时在上海在中国有这样的机会。

  这是一本书,这是一个创新中心,这是一个创新创业模式,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事业。当然是我的梦想,有兴趣的人也可以试试,宋老师带大家一起努力。一个新的时代,希望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合作。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嘉宾发言速记整理,未经讲者本人确认)

医疗创新

新闻排行榜

健康美图

名医有话说

大医精诚

特别推荐

品牌策划

高清视频

热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