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药谷 | 博芮健张捷:路漫漫其修远,我们只踏出一小步

逐梦药谷 | 博芮健张捷:路漫漫其修远,我们只踏出一小步
2019年12月24日 16:34 新浪健康

不久前,药谷君头条推送了一篇关于“博芮健First-in-class治疗阿尔茨海默症药物获得美国FDA临床试验默示许可”的推文,立刻接到了媒体同行的打听,还有多家药物研发平台来电咨询合作事宜。

诚然,近几年关于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研发的新闻不断出现,但都是折戟于Ⅲ期临床,缘何会有一个个药厂坚持该领域药物的研发?博芮健的背后又是怎样的一支团队在挑战这一世界难题?

今天,药谷君将带着大家一起走近博芮健项目在张江的运营和管理团队,听听他们的故事。

 上海博芮健制药有限公司上海博芮健制药有限公司

本文关键词

顶尖科学家+医疗器械出身的大胆投资人+生物医学博士项目管理人+知名CRO企业助力

无药可治的AD

 图片由企业方提供图片由企业方提供

众所周知,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即Alzheimer’s Disease,简称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表症是因大脑逐渐退化而引起记忆减退、日常功能和行为障碍等问题。

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症2018年报统计,目前全球有超过5000万痴呆症患者,在老龄化愈加严重的情况下,到2050年预估全球将有1亿5千万患者。目前,全球每年在AD上的医疗支出超过1万亿美元,到2030年将翻倍到2万亿美元。

如此巨大的医疗市场和惊人的增速,这也是各大药厂扎堆布局AD领域的根本因素。

虽然发病人数不断上涨,但由于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原因和机制至今尚未明确,现有的药物和治疗手段仅有助于减缓症状,而不能有效减缓疾病进程,更无法治愈AD。

大药厂相继折戟的“研发黑洞”

这一领域的新药研发是全球药物研发史上成功率最低的领域:有人称之为“研发黑洞”,也有人说其是制药巨头们的“研发坟场”。

仅2019年度就有两大药厂传出终止相关临床项目,先是1月,罗氏宣布终止crenezumab 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前驱或轻度AD患者)的两项III期临床研究。接着是3月,百健宣布终止阿尔茨海默症新药aducanumab两项代号分别为ENGAGE和EMERGE的全球III期研究。

在此之前,还有默沙东宣布终止其III期项目Verubecestat、强生宣布终止BACE抑制剂Atabecestat 的II/III期项目、礼来和阿斯利康宣布终止lanabecestat(BACE抑制剂)的全球III期临床试验项目,辉瑞、GSK、武田、杨森这些大药厂的名字也在这一领域多次出现。

虽然各大药厂在阿尔兹海默症的临床战场上暂时宣告失败,但在经历了近30年的开发投入后,大家都纷纷表示“不会放弃为患者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

专业的人聚到一起做专业的事

对博芮健的采访就始于这些背景之下。

博芮健制药投资及创始人 张捷博芮健制药投资及创始人 张捷

本以为面对这些压力和挑战,博芮健的项目投资和管理团队会有一套标准的公关话术。在谈及为什么会投这个项目时,张捷轻描淡写地说道:

“2015年,朋友把叶克强教授介绍给我,同时也介绍了他做的事情,说到他做的研究跟AD有关系,这挑起了我的好奇心,毕竟这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难题。

另外,作为一个在医疗器械领域沉浸了多年的人,在陪伴微创上市后,我虽然离开了微创,但我想继续为健康事业做点什么,后来虽然也作为895创业营的孵化导师陪跑了一些项目,断断续续投了老同事逸思医疗聂红林和纽脉医疗虞奇峰的项目,但大多都是在医疗器械领域。

生物医药领域,我的确不懂,所以我就请叶克强教授来到了张江药谷,一方面是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的同事帮忙邀请,另一方面我自己也联络了一些相关领域产业圈专家分别和他对话。会后,我听取了专家们的建议,就有了今天BrAD-R13这个项目。”

叶克强和张捷及团队合照
右二:叶克强,左三:张捷,左二:章志宏叶克强和张捷及团队合照 右二:叶克强,左三:张捷,左二:章志宏

采访中,张捷也说及了自己和叶克强其实是同乡近邻却因项目而结缘的故事。虽然两人年龄相差5岁,但求学一北一南;后来一个去了学术界,一个在工业界。用张捷自己的话来说,也许是因为他自己喜欢并多年来热心于大健康领域的创孵,才有了今天博芮健的项目。

(编者注:叶克强生于1969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北京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专业硕士,美国乔治亚州Emory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张捷,1964年生人,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学和经济学双学士;中欧商学院EMBA。)

采访当天,张捷特地把博芮健项目管理负责人章志宏博士邀请到了采访现场。

“虽然我自己不是生物医学背景出身,但是专业的项目必须要有专业的人才,所以我们邀请了章志宏博士加入。”

章志宏博士章志宏博士

谈及个人加入博芮健的经历,章志宏博士如是说道:

“我是2014年底与张总结识, 2015年博芮健筹备期就参与到部分工作中。我的专业是生物医学, 研究领域是神经生物学, 博士期间在中美两国实验室也都做的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课题。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药物研发的项目管理工作, 对创新药中美双报项目用VIC模式运作比较熟悉;之前从事的是一款肿瘤药物的转化医学研发工作,当了解到博芮健这边做的是CNS领域First-in-class创新药项目后,我就毅然决然地加入到博芮健公司参与到BrAD-R13项目中——当时的想法很简单,这个领域的确挑战很多,但毕竟有那么迫切的临床需求和巨大的市场需求,而且又是本人的专业研究领域,所以能深度参与研发工作和项目管理中,还是非常兴奋和充满动力的。” 

创新药的国际化战略

谈及项目的亮点,章志宏言简意赅的说到:

“AD新药研发领域过去十几年都集中在Aß和tau这两个基于病理改变的致病假说上,可惜一直没有新药可以通过III期临床获批上市,所以业界的风向标逐渐转向寻找新的机制和靶点——BrAD-R13项目就是基于全新的靶点BDNF-TrkB信号通路,通过改善神经调节作用避免神经元死亡,力图提升CNS疾病临床最核心的患者受益,即行为学指标改善,目前在临床前动物模型上有很好的药效,我们期待后期的临床研究能提供更多积极的数据有助于该药的早日上市。”

关于此次BrAD-R13可以顺利通过FDA的审查并予以临床许可,章志宏介绍到这跟一开始就选择国际化战略,中美双报两条腿走路密不可分。

据他介绍,BrAD-R13项目的知识产权是叶克强教授团队多年来专注于CNS疾病领域全新靶点药物筛选和开发的成果,并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献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也申请了PCT专利进行了全面的专利保护。公司2015年从美国Emory大学引进BrAD-R13及其相关化合物的独家全球专利使用权,委托药明康德完成药物合成、制剂开发、临床前研究和注册申报的一体化服务,并整合上海医工院、安评中心(益诺思)等CRO资源共同推进研发工作。

作为一个创新药,博芮健制药可以在短短20个月完成所有临床前研究并完成申报材料撰写和eCTD递交,完成向美国FDA的IND申报并顺利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不仅有团队共同的努力,还有VIC模式:VC(风险投资)+IP(知识产权)+CRO(研发服务外包)三位一体带来的推动效果。

据悉,此次合作也是FDA申报制度改革后,药明康德首次通过电子申报(eCTD)的方式为合作伙伴进行美国FDA的新药临床试验(IND)申报。

万里长征第一步

未来CNS领域多管线推进

关于未来,采访中,张捷表示,团队充分知晓将面对的困难和压力,但作为“健康事业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他和团队将竭尽专业能力,整合优秀的资源帮助项目顺利推进。

据悉,博芮健团队将继续推进中美双报的创新药开发模式,一方面按照规划,启动BrAD-R13的海外一期临床试验,并继续申报中国NMPA临床研究;另一方面,结合叶克强教授CNS领域其他方向的研发成果,公司将继续和Emory大学加强授权合作,丰富研发管线。

采访中,章志宏介绍到,后续BrAD-R13的药物开发和临床研究中,除了AD的适应症外还将全面拓展到CNS领域的多种其他适应症,尤其是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有较大患者数量的领域和渐冻人症等罕见病领域,从而一方面积累更充分的临床数据以支持开发战略规划,另一方面缩短路径尽早获批新药上市许可(NDA)。 

“AD药物研发是一把双刃剑,好处是潜力巨大,劣势是周期长、难点多、容易吓走投资人。博芮健计划在完成一期临床取得人体数据后,进一步完善临床策略拓展其他适应症,并丰富研发管线平衡商业风险。AD将是爆发点,我们的主战场在CNS。但我们关注的是人类健康领域的推进和发展。”

身兼创业者/天使投资人/创业导师等多元身份的张捷,也是一位2001年就进入园区身经百战的“老张江”。

他说,未来的路虽然还面临着很多挑战,但我们会坚定不移地往前推进。

本文信息来源:张江药谷 ; 

采写:付冉 王磊  

采访联系:陈洁

张捷

新闻排行榜

健康美图

名医有话说

大医精诚

特别推荐

品牌策划

高清视频

热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