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第一届中国年轻乳腺癌高峰论坛暨共识大会圆满举办!

热烈祝贺第一届中国年轻乳腺癌高峰论坛暨共识大会圆满举办!
2021年12月28日 12:00 新浪健康 微博

2021年12月18-19日,“第一届中国年轻乳腺癌高峰论坛暨共识大会/2021逸仙乳腺癌论坛”(2021 YBCC/BEST OF BCY5)在广州举行。本次大会的主席团由解放军总医院江泽飞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刘荫华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任国胜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中山大学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院士、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院士共同担任。执行主席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刘强教授、BCY主席Olivia Pagani教授、ESO学术主席Fedro Peccatori教授担任。(以姓氏拼音为序)

来自国内外的乳腺、生殖和妇科领域的专家齐聚线上、线下,分享了关于年轻乳腺癌的最新进展,参会的专家学者通过投票制定适用于中国年轻乳腺癌诊疗的专家共识,从而为中国医生临床决策提供更多依据和方向。整场大会内容精彩纷呈,线上线下互动热烈。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宋尔卫院士、徐兵河院士、Olivia Pagani教授、Fedro A. Peccatori教授分别做开场致辞。四位专家均表示,此次会议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能形成一个中国年轻乳腺癌共识,从而能够让更多的中国的年轻乳腺癌患者获益。

YBCC主席团成员共同见证会议的启动仪式


年轻乳腺癌,不仅是年轻那么简单

 

过去几十年里,年轻女性乳腺癌复发风险和死亡风险不断升高。在谈及年轻乳腺癌的现状和挑战时,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Ann Partridge教授指出对于年轻乳腺癌患者不仅要关注肿瘤和生物学上的问题,还应该关注行为和心理学问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预防部主任郑莹教授分享了中国年轻乳腺癌的现状,中国年轻乳腺癌发病数全球第一,并且有持续上升的趋势。以色列耶路撒冷哈达萨大学医疗中心Shani Paluch-Shimon教授在解读BCY5指南时指出,肿瘤生物学行为而非年龄,才是全身治疗的关键决定因素,需要避免过度治疗。


BRCA突变乳腺癌只能全切吗?

解云涛教授

 携带BRCA突变的乳腺癌患者往往会接受乳腺全切,但这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社会和心理问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家族遗传性肿瘤中心主任解云涛教授认为,BRCA突变乳腺癌能否采取保乳术主要是基于局部复发风险、对生存的影响和对侧乳腺癌发病的风险。多项研究证据显示,BRCA突变年轻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术后生存并不亚于全切术,但可能有一定的局部复发或对侧乳腺癌新发风险。因此在患者有保乳意愿且充分评估和告知患者相关复发风险后可进行保乳术。对于预防性的卵巢切除,临床医生建议卵巢切除的时机,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卵巢癌家族史和患者风险及意愿,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


化疗仍是年轻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

广东省人民医院乳腺二科主任王坤教授认为,TNBC对铂类药物非常敏感,而且临床研究证实铂类能提高TNBC患者的pCR和EFS,且毒性可控,含铂方案成为TNBC新辅助化疗的标准方案。对于蒽环类药物,大会主席刘强教授则认为虽然近几年来在欧美使用率不断下降,但是循证证据提示无论HER2表达情况如何,去蒽环方案与含蒽环方案疗效最多相当,因此蒽环类药物仍是早期乳腺癌化疗的基石。

 

乳腺癌治疗和生育需求不再两难

在“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生育问题”版块,欧洲肿瘤学学院科学主任Fedro Peccatori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主任王殊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金丽教授分别从乳腺科和生殖科的角度进行阐述。现有研究指出,妊娠期乳腺癌患者在中晚孕期接受化疗是安全的,但不可以接受他莫昔芬和曲妥珠单抗等引起胎儿畸形和死亡的抗肿瘤药物。生育保存与乳腺癌的治疗并不冲突,并不会使预后恶化,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在讨论环节,学者们一致认为对于年轻乳腺癌患者,在初诊时就要讨论生育问题,通过多学科密切合作进行生育保存治疗。

 

“魔法子弹”ADC药物成为年轻乳腺癌治疗新方

在“新药在年轻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探索”板块中,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甲乳外科主任李兴睿教授和中山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癌单病种首席专家王树森教授分别介绍了中国自主研发的ADC维迪西妥单抗(RC48)和TROP-2靶向ADC戈沙妥珠单抗(SG)在治疗乳腺癌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内分泌治疗:年轻不是过度治疗的理由


内分泌治疗方面,BCY主席Olivia Pagani教授分享了BCY5指南中的推荐更新,解释了更新的依据,并强调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年龄不是过度治疗的原因,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风险因素。湖南省肿瘤医院欧阳取长教授则指出GnRHa类药物兼具卵巢功能抑制(OFS)与卵巢保护双重调控机制。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行政副主任张剑教授围绕OFS的临床应用热点问题进行探讨,他通过循证证据指出GnRHa 1月剂型和3月剂型均可改善绝经前年轻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无显著差异且安全性均良好。另外,暂不明确OFS期间是否需要监测雌二醇,国内外指南上也暂无推荐。

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主任陈前军教授对年轻乳腺癌早期内分泌治疗药物的选择分享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根据目前的循证证据,年轻乳腺癌是否强化内分泌治疗应该根据复发风险和治疗敏感性来评估。台湾大学附属医院卢彦伸教授则围绕年轻乳腺癌绝经前患者联合内分泌靶向治疗进行探讨,他指出相比于欧美人群,亚洲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接受CDK4/6抑制剂一线治疗的获益更大。


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仍需探索

傅佩芬教授

 自曲妥珠单抗问世以来,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了显著改善。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傅佩芬教授指出,年轻乳腺癌中HER2阳性占比较高,但年龄并不影响治疗预后。对于T1cN0分期的年轻乳腺癌患者,虽然新辅助治疗的证据不足,需要更合理、更充分的临床数据支持,但国际指南相对持支持态度,仍需警惕过度治疗。对于淋巴结阴性的HER2阳性年轻乳腺癌患者,双靶治疗缺乏明确证据不常规推荐,但对于伴有明确高危因素的患者,可以采用双靶辅助治疗。


年轻乳腺癌的免疫治疗需要更多数据验证

王碧云教授 

年轻乳腺癌患者能否从免疫治疗中有更多获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的王碧云教授指出,年轻患者的数据鲜有报道,而且结论分歧很大,在乳腺癌领域也无针对于年龄与免疫治疗获益关系探索的荟萃分析,因此有待进一步探索。在联合治疗方面,免疫联合化疗已获批TNBC适应证,但最佳的化疗配伍、给药剂量和方式仍需探索;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PARP抑制剂、放疗等治疗在临床试验中也有不错疗效。

 

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妇科问题备受关注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病防治中心主任张安秦教授指出,SERM类药物可以导致更年期的症状,子宫内膜增厚,子宫内膜癌风险增加,但更多在绝经后患者,年轻乳腺癌患者使用他莫昔芬后并不增加子宫内膜癌风险,但长期AI+OFS可能导致的更年期症状同样需要关注。北京协和医院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副主任陈蓉教授从妇科专家角度指出,根据研究显示他莫昔芬显著增加了所有年龄子宫内膜良性疾病的风险,并呈剂量和时间相关性;认为对于SERM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是否需要子宫内膜活检,内膜厚度不应作为子宫内膜活检的直接指征;同时分享了年轻乳腺癌患者的避孕选择。

闭幕

会议最后,刘强教授对与会专家们表示感谢,并为此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刘强教授指出,本次YBCC大会安排紧凑、内容精彩纷呈,两天的时间内汇集了世界乳腺癌领域一百多位顶级专家,不但分享了今年国际年轻乳腺癌共识大会(BCY5)的共识更新,还对中国年轻乳腺癌领域的问题进行了不同维度的讨论和点评,扩展临床视野、开拓科研思维,让参会者收获颇丰。在投票制订适用于中国年轻乳腺癌诊疗共识方面,专家们从不同角度领域解读共识更新进展,对推动我国年轻乳腺癌的规范诊疗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回顾2021年乳腺癌领域最新进展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专家学者的成果在国际领域发表,并逐渐开始改变全球临床共识和指南,这也标志着我国乳腺癌防治水平在国际舞台上的逐年提升,未来的国际影响力一定会越来越大!

编辑:郑秋娜   

初审甘凤夏  

审核发布:刘强  

年轻乳腺癌

新闻排行榜

健康美图

名医有话说

大医精诚

特别推荐

品牌策划

高清视频

热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