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毅教授专访:关注身边的罕见病DMD

戴毅教授专访:关注身边的罕见病DMD
2024年02月29日 15:01 新浪健康 微博

  2024年2月29日是第17届国际罕见病日,为提高大众对于罕见病的认知、增加对罕见病的关注,我们有幸邀请了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戴毅教授为我们分享罕见病杜氏肌营养不良(DMD)的相关知识,特整理成稿,以飨读者。

  Q1:杜氏肌营养不良症 (DMD)具体病因和症状有哪些?中国得DMD的人数有多少?

  戴毅教授:DMD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DMD基因发生致病性突变从而引发的疾病。因为是先发现这个疾病,后来才去定位它的致病基因,所以它的基因也以DMD三个字母来命名。

  DMD的主要症状是影响骨骼肌,由于DMD基因缺陷导致肌细胞膜上的抗肌萎缩蛋白功能异常,肌细胞受损伤,出现进行性坏死、萎缩,出现肌无力、运动功能丧失等症状与体征。除此以外,对呼吸肌、咽喉肌、心肌以及脑部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根据浙江省曾做过的一个新生儿筛查,估算我国的DMD(包括BMD)发病率约为1/3853,全国患者约6-7万人。

  Q2:身体出现什么情况时要警惕DMD?诊断DMD需要做哪些检查?

  戴毅教授:如果家长关注到孩子的运动能力(如跑跳、上楼梯、蹲起等)弱于同龄的孩子,或观察到他们有腓肠肌假肥大的情况,就要主动带他们到医院检查。很多家长的主观潜意识都不会或不愿意认为自己的孩子会患病,所以即使发现异常也不会马上带孩子去看病,更多是由于发热或者是孩子上幼儿园需要查血,发现转氨酶数倍增高或者肌酸激酶数十倍增高,这才引起警惕。

  诊断DMD的第一步是验血查肌酶谱,还可能需要做肌电图,肌肉磁共振、肌肉活检和基因检测等,确诊的金标准确认DMD基因存在致病性缺陷。

  Q3:DMD能被治愈吗?目前临床上有哪些常用的治疗手段?

  戴毅教授:目前DMD是不能被治愈的!DMD是一直在进展的,运动能力、肌肉的容积都在逐渐下降,我们只能够尽量延缓它的发展。

  激素治疗是目前国际公认治疗DMD的基石药物,它可以延缓疾病进展。所谓的激素全称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常用口服药有泼尼松、泼尼松龙等,还包括在国外上市的地夫可特等。地夫可特没有在中国大陆申请上市,但这个药物在美国上市时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泼尼松等经典的激素进行头对头的对照试验,证明了它可以使DMD患者达到延缓疾病进展的疗效。而安全性方面,同样在临床试验和上市后的真实世界研究中提示地夫可特在体重增加、库欣面容等方面的副作用小于泼尼松和泼尼松龙。

  Q4:2023年11月23日,国务院发布支持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建立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DMD相关治疗药物是否能解决部分国内流通、价格等实质性问题?

  戴毅教授:国家出台这样的政策是希望对罕见病患者有实际的帮助。像地夫可特这样的药物国内有实际的需求,我们也衷心希望可以通过国家对罕见病药物的扶持,让地夫可特这样的药物从正规的渠道进入国内,以亲民的价格让老百姓用得起,让DMD患者能够安心、放心用药。

  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也在陆续出台鼓励罕见病药品研发政策。一方面,罕见病的患者确实是处于缺医少药的境地,希望有更多的药物,能够惠及他们。另一方面,以基因缺陷性疾病作为突破口开发出来的新药,其作用机制不光是应用于罕见病,还可扩展应用到常见病,以罕见病为抓手,加速常见病药物研发模式的转变。除了惠及罕见病患者以外,对开发出真正有意义的first in class药物也意义重大。

  Q5:DMD的诊疗技术和诊疗模式有哪些新进展?

  戴毅教授:国内的基因诊断技术是比较先进的,因为我们的成本相对较低,所以DMD的基因检测如高通量测序、长读长测序等都是国内首先应用的。而对于DMD这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类慢性病需要更好的随诊模式,会涉及到多学科,除了神经科以外,康复科、骨科、呼吸科、消化科、内分泌科、产科、心脏科、眼科等科室,都要为这个疾病在不同阶段出现的并发症提供诊疗,所以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模式是目前公认的最佳模式,能够让患者获得最好的预后。

  Q6:DMD会遗传给下一代吗?是否可以预防?

  戴毅教授:DMD可遗传给后代。所以,如果家族里有DMD的病人或者家族史,需要做相关的遗传咨询,明确是否有携带致病突变,他们的下一代是否有风险罹患DMD,现在有非常规范的优生优育流程。但DMD患者约1/3为新发突变,是在胚胎形成的过程中发生的,目前我们没有办法对这样的情况做预判,也不可能对所有的孕妇都做绒毛穿刺、羊水穿刺、来对DMD基因进行检测,所以很难完全避免这类疾病的发生。

  Q7:戴教授您在中国罕见病综合云服务平台建立了“中国罕见病联盟-戴毅专家工作室”,您建立该平台的初衷是什么?

  戴毅教授:我们在医院门诊能看的病人数量是有限的,但DMD的患者又相对较多,且分布在全国各地。在疾病确诊以后的长期随访和治疗过程中,外地的患者不太便利。我们希望建立这样的专家工作室,通过信息技术平台,方便全国各地的患者都能接受到规范诊疗,提高预后。另外,也希望帮助一些当地致力于DMD诊断治疗的医生。目前我们DMD患者精准群的患者数已经接近3000例,分布在全国各地。

  Q8:您认为近几年国内的罕见病诊疗取得了哪些进步?目前还存在哪些困境?

  戴毅教授:近十年来,在国家的重视下,罕见病的发展步伐是非常快的,像我一样从事罕见病诊疗的医生都说,中国罕见病的春天已经到来。我们觉得全社会对罕见病的认知、对罕见病患者及家庭的关心、对罕见病新药的关注都有了以前无法想象的热度。当然,仍然面临着很多困境,超过90%的罕见病即使诊断了也没有针对性治疗手段,这对于病人来说是非常无奈和绝望的,所以各个国家都在促进罕见病孤儿药的开发,但这些药物研发成功以后,它的上市价格对普通患者来说是天价。当然比较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中国政府也在出台各种应对政策,且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罕见病患者的社会生存也需要大家共同关心。提高整个社会大众对罕见病的认知还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各界同心协力,才能使罕见病诊疗的不断向前推进。

  专家介绍:

戴毅 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 副主任

  长期从事神经系统疑难罕见病诊疗,主要致力于神经系统单基因遗传病基因诊断、发病机制研究、新兴治疗及遗传咨询与预防。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罕见病联盟DMD/BMD学组组长。

  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加罕见病国家重点课题研究,作为牵头单位参加多项国际多中心罕见病新药临床试验,发表多篇SCI论文。

罕见病

新闻排行榜

健康美图

名医有话说

大医精诚

特别推荐

品牌策划

高清视频

热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