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急救能力建设势在必行,任重道远

基层急救能力建设势在必行,任重道远
2024年04月03日 11:57 新浪健康 微博

  院前急救是整个急救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时间最短、争分夺秒,是决定危重伤病员抢救能否成功的关键。如何进一步提升院前应急救援能力,聚焦黄金救援时间,提高救治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2024年3月30日,国家减灾委副主任、原国家安全生产总局副局长闪淳昌教授,原解放军总后卫生部部长、中华医学会副理事长李清杰教授,原公安部消防总局副政委尹俊士少将,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会长李宗浩教授,原海军总医院院长、中国医学救援协会驻会副会长钱阳明教授,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卫生领域各相关学科的专家,公安、消防救援系统、教育、红十字会、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团队的专家学者和代表共计120余人,共同见证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基层急救能力建设分会的创立。期间,与会人员就上述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交流。

  集体合影

  主题对话面对面

  研讨交流采取主旨演讲、主题对话面对面和专题访谈等多种形式。与会专家学者、社会名流和有识之士结合自身的专业、行业和职业特点、任务使命以及所在单位的情况纷纷踊跃发言,谈体会,讲感受,传经验,提思路,积极建言献策,倾情授业解惑,气氛十分热烈,产生了许多思想共鸣,广泛形成共识。

  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闪淳昌致辞

  国家减灾委副主任闪淳昌教授以他多年来积累丰富的救援经验,站在国家层面意味深长地指出,时间就是生命,救命刻不容缓,当事故和灾难迫在眉睫或正在发生的时候,基层应急响应能力水平、第一响应者的行动是否正确合理、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往往就决定他们在灾难中能否生存。故此,不断提升基层急救能力水平极其重要。他指出加强基层急救能力建设要做到科学普及和技能培训“五进”即进企业、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推进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要做到“六有”即有班子、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有必要物资储备、有培训和应急演练。

  中华医学会副理事长李清杰致辞

  原解放军总后卫生部部长、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副理事长李清杰教授作为协会的老领导,对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的建设发展情有独钟、饱含深情、全力支持,他殷切希望新成立的基层急救能力建设分会一定要充分依托区域性医院和知名专家教授团队,在全国范围内搭建基层急救能力建设的“四梁八柱”,深化消防救援队伍、志愿者队伍,以及社区工作者和普通民众等不同行业、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急救技能培训,促进基层应急救援向搜救一体化拓展,向社区和家庭延伸,为早日实现《健康中国--2030行动》,为建设健康中国、幸福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会长李宗浩致辞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李宗浩会长在视频交流中指出:院前急救也即基层的医疗急救能力建设是协会始终最为关注的重点工作之一,因为现场急救反映我们国家、我们这个社会、我们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对重大伤害和灾难、对急危重症的应急反应能力,以及全体公民的品格素质水准,是现代社会急救医疗的重要标志,这是我组建基层急救能力建设分会的初心所在、使命所在。提升基层的急救能力,单靠医疗卫生系统不行,需要全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需要相关行业和社会团体同医疗卫生领域共同参与,齐心协力才能做好。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驻会副会长钱阳明致辞

  新当选的分会会长钱阳明教授在主旨演讲时,首先回顾了我国基层急救能力建设所走过的历程,并就基层急救能力建设分会下一步开展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和努力方向做了深刻交流,指出在我国唯一一个从事医学救援业务的国家级社会团体组建成立基层急救能力建设分会,就是要充分利用协会在国内外医学救援领域的广泛影响力和凝聚力,将与基层急救有关联的医疗卫生领域各相关学科的专家和公安、消防救援系统、教育、红十字会、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团队等关心支持参与基层急救的志同道合的仁人志士团结在一起,搭建一个多方参与、多元结合、共建共享的综合性交流合作协同创新平台,并通过多学科交叉、多部门融合、多行业协同的创新体制,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技协作攻关、科学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大力实施技术培训及科普宣传,主动承担和申请党和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赋予的任务事项和专业咨询,努力推进基层紧急医学救援标准化、智能化、智慧化、社区化、网络化和城乡一体化,切实打通基层急救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广大民众的健康幸福感、安全感,为增进人民的福祉贡献应有的力量。

中国

新闻排行榜

健康美图

名医有话说

大医精诚

特别推荐

品牌策划

高清视频

热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