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因为食品添加剂加多了
调查:冰激凌越便宜 添加剂越多
市民张先生偶然发现儿子爱吃的冰棍在高温下没有融化成水,而是变成了像果冻的胶状物质,并且还有弹性,摸起来就像是明胶。这可吓坏了张先生,他赶紧给金陵晚报打了电话,这冰棍到底是什么做的,小孩子吃了会不会有问题?
高温24小时融化不了冰棍
市民张先生向金陵晚报反映,自己还在上小学的儿子最近爱上吃冰棍,这种冰棍在常温下不会化成水,而是变成一块胶状物质,类似于果冻,儿子觉得新鲜好玩,天天吵着要吃,可是作为父亲,张先生担心冰棍里掺入了明胶等物质,会对儿子的身体造成伤害。
记者来到南京市常府街附近的一所小学,向学校门口杂货店老板询问是否有融化不掉的冰棍,老板立刻拿出一根名叫“摇摇果冻”的冰棍给记者,说就是这种,现在小孩很喜欢吃,只要5毛钱。
记者买了一根,打开包装后发现与普通冰棍并无两样,整体呈绿色,被冻得硬邦邦的。记者将冰棍带回办公室放置,温度计显示,此时室内温度为30℃。
当放置了十几分钟后,异常情况出现了,这根冰棍并未像普通冰棍一样化成液体,而是从边缘开始慢慢变软,逐渐由硬块变成类似果冻的胶状物质,拿着木柄将冰棍拎起来,冰棍外沿的胶状物自然下垂,但并未脱离冰棍整体。
1个小时后,冰棍基本完全变软,由先前一块硬邦邦的冰块变成了一个长条状的胶状物,胶状物类似果冻,但比果冻柔软,呈半透明状,摸上去光滑冰凉富有弹性,将其拿起,捏住两头拉伸,长度最多可以延展至原来的1.5倍,而与起初冰冻状态下的冰棍相比,现在的这块胶状物的体积并未减少多少,整个融化过程中,冰棍只分离出少量的绿色液体。
等到24小时之后,记者再次观察,发现融化下来的水分已经基本蒸发,但胶状物质没有任何变化,此时拿在手中,可以任意揉捏,并具有一定黏性,不过该胶状物质掉色比较严重,记者拿在手中观察了一会,手指就被染成了绿色。
胶状物就是黄原胶
冰棍为何不会融化,胶状物究竟是什么物质,吃下去对人体会不会有危害?记者请教了南京财经大学生物工程系教授吴定。吴教授表示,冰棍不融化是因为食品添加剂加多了。
记者在冰棍包装上配料一栏里发现了一种叫做“黄原胶”的食品添加剂,吴教授说,这根冰棍融化后留下的胶状物质其实就是黄原胶,黄原胶是一种食品添加剂,添加在冰棍中的主要作用是增稠,增加冰棍的黏稠度,在其他冰激凌中经常也会添加此类物质,这根冰棍之所以不会融化,原因就是黄原胶加得比较多,黄原胶一旦凝固,其形状比较稳定,在常温下不会融化,一定要煮沸后,才会融化。
那吃了这么多黄原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吗?吴教授表示,黄原胶是一种合法的添加剂,且安全性较高,虽然没有什么营养,但食入后对人无危害,它基本不会被人体吸收,而会随着人体正常排泄排出体外。不过,吴教授还是建议市民少吃此类食品,多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
记者根据冰棍包装上的电话联系了生产厂家,对方称,这是一种新型果冻冰棍,融化后变成胶状物属正常现象,至于胶状物的成分,厂家不愿多说。
价格高的冰激凌添加剂少
记者又来到南京一家大型超市,发现超市里冰激凌种类繁多,价格也高低不一,记者随机拿了几种观察发现,价格越高的冰激凌添加剂越少,价格低的添加剂反而越多。
一盒价值30元的哈根达斯冰激凌,产品说明上的添加剂只有巴氏灭菌蛋黄、天然香草调味剂两种,而平均价格为1.4元左右的迷你可爱多,其标明的添加剂高达十几种之多,其中包括柠檬酸钠、瓜尔胶、卡拉胶、槐豆胶、苋菜红、亮蓝、磷脂等。
一位冷饮食品制造企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产品成本的体现,好的品牌真正的果肉、牛奶添加得比较多,成本高,价格自然也高,相对差的品牌,为了减少成本压力,就用更多的添加剂来取代真材实料的果肉和牛奶。
专家:添加剂管理有缺陷
吴教授告诉记者,其实冰棍就是水加添加剂组成的,好一点的加增香剂或色素,有些市民平时也在家里自制冰棍,但会发现口感各方面都不如外面卖的冰棍好,关键就在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添加剂可以使冰棍变得爽滑、黏稠,提高其口感。
按照国家规定,冰棍的制作都是有标准的,应该按一定比例的水和食品添加剂进行配置,但实际上很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按规定操作,过量添加,甚至加入一些不合法的添加剂,比如工业明胶等。
另外,吴教授向记者透露,关于食品添加剂使用量的规定,国家也存在明显缺陷,目前我国虽然规定了产品中某一种添加剂的使用量,但却没有规定产品中可以放多少种添加剂,很多产品存在添加剂重叠添加的问题。
打个比方,国家规定产品中防腐剂A只能添加1克,防腐剂B只能添加0.5克,防腐剂C只能添加2克,但却没有规定产品中只能添加几种防腐剂,所以生产厂家抓住漏洞,为了延长产品保质期,加入防腐剂A1克,防腐剂B0.5克,防腐剂C2克,如此一来,虽然产品中每种防腐剂都没有超标,但其实防腐剂整体含量大大超出正常需要,给人体带来不必要的危害。(记者张清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