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是指口腔中散发出令人不愉快气味的一种症状,与生硫化氢和甲硫醇2种气体有关。据美国牙科学会(ADA)的调查,约90%的牙科医师遇到过因口臭而求治的患者,近50%的牙科医师每周会接诊6名以上口臭患者。目前的研究认为,绝大多数口臭来源于口腔,与牙周病、舌苔关系密切。
自1982年Marshall发现幽门螺杆菌以来。该菌作为慢性活动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病因和胃癌发生的高危因子已得到证实。Hp与口腔疾病的关系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口腔科医师的关注。口臭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最早可追溯到1984年,其发现者Marshall博士吞服含有大量幽门螺杆菌的菌液以证实细菌的致病性,数天后其同事报告其口腔中散发出难闻的臭味。
Ierardi等发现,在消化不良口臭患者中,80%在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口臭消失,氯己定对抗菌失败的患者没有改善口臭的作用。Serin等对Hp阳性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三联疗法前后的症状进行统计发现,口臭的改善是细菌成功根除患者最为明显的主观症状,由治疗前的91.9%下降为3%。
大量研究证实,85%~90%的口臭来源于口腔,研究幽门螺杆菌与口臭之间的关系,界定口腔条件尤为重要。因此,陈曦在研究过程中严格控制各项口腔指数,将牙周来源的口臭排除在外。在此基础上,研究发现,口臭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显著高于无口臭的受试者,而且胃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这一变量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说明在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扰后,胃内Hp感染仍然是口臭发生的危险因素。提示其在口臭发病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沈子晶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口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鼻嗅法对27例消化科已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进行口臭值的检测及用14C尿素呼吸试验仪对口腔科30例口臭者进行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被检者牙体、牙周基本健康,无鼻咽部疾病及严重肝功能不全、无糖尿病。结果:27例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口臭检测率为93 %。30例口臭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90 %。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口臭可能有较大的相关性,是引起顽固性口臭的一大原因。
关于幽门螺杆菌致臭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有以下3种可能:
1.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产生大量尿素酶,能迅速分解尿素产生大量氨,氨是一种具有特殊臭味的物质,从而造成顽固性口臭。 2.最新的研究发现,体外培养的幽门螺杆菌可以产生硫化氢和甲硫醇,2种气体是目前所知口臭中最主要的成分。计春燕等发现,口臭患者食管下段压力明显低于无口臭组,提示胃内幽门螺杆菌产生的氨及挥发性硫化物可能通过返流进入口腔,从而产生口臭。 3.由于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病因。当存在该菌感染时,胃肠功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损害,可能导致食物在胃肠中潴留时间过长。经胃肠道内其他细菌腐败分解产生各种有臭味的气体。
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
迄今为止,国内外对HP治疗共识意见并未推荐对伴有HP感染的口臭患者行根除治疗,这可能是由于HP感染在口臭中的病因学地位不明确所致。研究表明,HP感染与荨麻疹、冠心病、肥胖等非胃肠道疾病有关,对这些疾病,共识意见并未推荐根除HP,但国内已有根除HP治愈难治性荨麻疹的报道。尽管如此,对合并有HP感染的口臭患者是否采取如同消化性溃疡并HP感染一样的策略,尚需更深入研究。
对于排除口腔疾病,且无明显诱发口臭的全身性疾病时,检查是否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并进行根除治疗,可能是治疗口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目前已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除引起口臭外,与胃炎、胃溃疡和胃癌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已把幽门螺杆菌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并明确为胃癌的危险因子,是一种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有害菌。幽门螺杆菌是经口腔进入人体的,常存在于病人和带菌者的牙垢与唾液中。因此,注意口腔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餐具消毒,并改变用餐方式,宜选择分餐制或使用公筷等,是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预防口臭、胃病与胃癌的重要措施。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