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BOC专家声音 | 王晓稼教授:规范诊疗下探索晚期乳腺癌治疗新理念

2021 BOC专家声音 | 王晓稼教授:规范诊疗下探索晚期乳腺癌治疗新理念
2021年07月09日 18:10 新浪健康 微博

传递专家声音·汇聚行业观点

2021年7月2-3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联合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的“2021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1 China”在成都顺利举办,爱问医生·新浪健康现场采访到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王晓稼教授,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爱问医生·新浪健康: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探索中有哪些突破性进展?

王晓稼教授:晚期乳腺癌实际上属于比较难治愈的一类肿瘤,为了达到带瘤生存的目标,临床主要关注疗效好的药物,希望患者治疗过程中延长生存期的基础上,努力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晚期乳腺癌的治疗策略和早期一样,应该提倡根据不同分子分型进行分类治疗,但不同的是,早期乳腺癌分子分型比较清晰,而晚期乳腺癌,因存在明显的肿瘤异质性而导致原发灶与转移灶的分类不一致,如,有些受体阳性患者,穿刺后因受体不表达或表达被抑制,常常被误认为三阴性乳腺癌,实际上属于三阴性样类型,对内分泌治疗存在抵抗。另外,内分泌治疗的耐药现象及化疗疗效不佳等都是晚期乳腺癌经常遇到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需要针对晚期乳腺癌进行深入探索,如发现信号通路上新的靶点,以解释患者耐药原因,从而研制相应的靶向药物。例如今年ASCO会议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团队发表的FUTURE研究,对三阴性乳腺癌进行新的分子分型和分类治疗,使得三阴性乳腺癌也有了独自的分子分型,对于HER-2阳性、LUMINAL型患者,一旦发展到后期,其分子亚型可能会变得明显不同,如HER-2分子的突变、受体丢失和部分信号通路产生突变而导致耐药,对此临床也要改变相应的治疗策略。临床上即使突变机制不明确,也可以尝试双靶、改变化疗药物或使用ADC药物等,成为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方案。针对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思路要比早期更开阔,目前特别提倡通过个体化治疗改善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很多新药如P13K/AKT等,因为涉及的信号通路广泛,这些靶向药物疗效确切同时副反应也较显著,值得关注。

爱问医生·新浪健康:如何进一步推动乳腺癌规范诊疗?

王晓稼教授:肿瘤规范诊疗已经业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国家卫健委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条例,其中包括了抗肿瘤药物临床管理办法等,这些对于推动我国肿瘤诊疗规范至关重要,但由于肿瘤诊疗涉及不同地区、学科、瘤种和疾病分期等,导致实际推行过程中需要积极与慎重。

此外,我们发现在精准医疗过程中,随着高价药、靶向药降价,进一步提升了患者对药物选择的可及性,但药物适应症获批反而会相对滞后,如某个突变在某一瘤肿获批适应症,对其他有相同突变的瘤肿也可能有效,但未开展相对应的临床试验,而难以合规使用,这些都是诊疗规范中面临的问题。我觉得国家的法规或规范将逐步完善,并可以通过规范化的指南巡讲及临床实践,有效的医患沟通,制定更规范的治疗方案。

爱问医生·新浪健康:如何提高基层乳腺癌诊疗水平?

王晓稼教授:我们在落实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时,也会存在一些困难,比如规范过严,也会造成基层医生使用受限或不便,不加限制,则必定造成药物使用混乱或不规范,所以,这个过程需要多方长期的逐步引导,通过双向转诊、线上会诊、医联体、指南巡讲、MDT等多维度,帮助基层医生规范诊疗行为。

专家介绍

王晓稼教授

博士、主任医师(二级)、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助理、乳腺内科主任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首席专家

浙江省肿瘤智能诊断和分子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医学伦理委员会常委

浙江省医学会肿瘤内科分会主任委员、疼痛分会副主委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主委、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浙江省免疫学会副理事长(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前任主委)

浙江省转化医学学会副会长兼精准医学分会会长

肿瘤乳腺癌

新闻排行榜

健康美图

名医有话说

大医精诚

特别推荐

品牌策划

高清视频

热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