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炳奎主任中医师关门弟子郑伟达教授学术思想传承和收徒拜师仪式举办

吕炳奎主任中医师关门弟子郑伟达教授学术思想传承和收徒拜师仪式举办
2024年07月11日 16:52 爱问健康120

中医泰斗·新中国中医的奠基人原卫生部中医司司长吕炳奎主任中医师关门弟子郑伟达教授学术思想传承和收徒拜师仪式圆满举办

       日前,中医泰斗·新中国中医的奠基人原卫生部中医司司长吕炳奎主任中医师关门弟子郑伟达教授学术思想传承和收徒拜师仪式在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隆重举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原党委书记、院长、全国名中医郭维琴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原副会长、秘书长李俊德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高思华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叶祖光教授,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院长,现任国家开放大学生命健康学院院长陈珞珈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主任王昌恩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吴健雄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李良松教授出席会议。会议由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常务副院长郑伟鸿主持,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院长郑伟达教授、弟子、全体中层干部参会。

       郑伟达教授1996年8月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1979年10月参加工作。现任中国农工党十五届中央委员;农工党福建省委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兼肿瘤分会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社会办医管理分会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部”“质量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3级中医教改实验班校外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专家;湖北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民间中医医药开发协会第六届副会长;朝阳区中医协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国医促会中医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院长;福州伟达中医肿瘤医院董事长;福建白岩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兼董事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6年全国十大科技人才候选人;2017年第三届首都国医名师候选人。

       从医以来,郑伟达教授诊治康复各种癌症及疑难杂症患者数以万计,具有扎实的理论根基和多年的临床研究、诊疗实践经验,并先后出版《中医治疗肿瘤经验》《八名方临床应用》《疑难杂病中医治验》《抗衰益寿妙诀》《郑伟达医文集》《郑伟达医论集》《处世心语》《疑难杂病中医治验录》、《郑伟达诗词选集》《Eight Essential Classical Formulae》(《八名方临床应用》英文版)《四位一体疗法治疗肿瘤》《肝癌瘀毒论》《原发性肝癌中西医结合治疗学》(与吴孟超院士合著)《癌症瘀毒论》《防癌抗癌食疗金方》《黄帝内经新解》等55本著作。为中医药防治肿瘤开启了新的里程牌。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等全国三百多家媒体先后报道先进事迹,并得到了党和政府给予的高度评价与肯定。

       郑伟达教授作为吕炳奎先生的关门弟子,同样出身于传统师承教育——郑教授祖上五代行医,先后跟随俞慎初、郑孙谋等名医名师跟诊学习,又传承发扬了吕老的学术菁华。在为中医事业奉献的道路上,郑教授不仅创办了北京第一家中医理论指导下治疗肿瘤的专科医院,还提出了如“治癌新十论”“癌症瘀毒论”等中医理论,成功研制了获得国家准字号药的重大创新抗肿瘤药“慈丹胶囊”等18种专利药物,在临床实践中以卓著的疗效诠释了“读经典,做临床,学名师,育悟性”是中医传承与创新的成功途径。正如吕炳奎先生所说,古为今用,应当溯本求源。在21世纪,中医人的成才仍然离不开继承前贤经验,中医学的发展与创新仍然离不开勤求古训、融会新知。

       会上,郑伟鸿常务副院长宣读第二批收徒名单,共接收北京中医药大学、中日友好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附属望京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硕、博士研究生共10人为弟子,他们分别为:

       一,郑东京,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硕士,主治中医师,中华诗词学会医药界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社会办医管理分会委员,曾获2021级优秀毕业论文奖,参与省部级课题2项,院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2项,发表SCI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1篇。

       二,刘雨昕,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执业中医师,中华诗词学会医药界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社会办医管理分会委员,2021届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毕业生,连续6年获得北京中医药大学一等奖学金,参与科技部直属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2项,院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2项,横向课题1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6篇。

       三,严祖桢,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主治中医师,擅长中西合参、针药并用诊治多系统疾病,北京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社会办医管理分会委员,朝阳区第七批中医药薪火传承人才培养工程学员,参与国自然基金课题慢性肾病的症候研究,主持科技部课题“慢性肾病的社区管理新模式”的申请,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6篇。

       四,于鸿妲,中日友好医院博士,执业中医师,2021届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毕业生,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连续6年获得北京中医药大学一等奖学金,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团干部,曾获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届“杏林杯”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创业组金奖、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一等奖、第二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创新创业大赛北京中医药大学一等奖、“吉林北药杯”第二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发表SCI论文5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2篇。

       五,杨统杰,中国中医研究院附属望京医院博士,执业中医师,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外治分会成员,北京中医骨伤医学研究会会员,曾任北京藏象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签约讲师,清华大学中医学社讲师,主持完成北京市共建课题1项,参与国自然课题2项,首都临床特色研究课题1项,发表高水平学术期刊论文10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篇。

       六,田栋,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执业中医师,曾先后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发表SCI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11篇,其中卓越期刊7篇,曾获“腾讯杯”数据分析大赛优秀奖,参编国家级规划项目丛书——名老中医论治疾病集萃书籍5部,主要涉及高血压颈椎病失眠冠心病、免疫性疾病等。

       七,张硕,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博士,执业中医师,参与科技部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课题、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学者课题、科技部重大专项名老中医道术结合思想研究课题等,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8篇。

       八,曹娜,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执业中医师,担任校合唱团、艺术团副团长,曾获创新创业“京彩大创”百强团队、校级杏林杯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1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9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1项、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1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篇。

       九,谢青山,湖南医药学院毕业,中药师,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药政科科长,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优秀员工。

       十,刘小杰,师承,一技之长。

       师徒结对,青蓝相接。拜师仪式上,弟子向指导老师鞠躬行拜师礼,宣读拜师帖,呈拜师帖,敬茶、献花、互赠礼品,礼喻感念师恩、传承师道、弘扬岐黄之术,愿得到老师谆谆教诲、不负师恩、日有所成。导师回帖、传师训十条勉励徒弟刻苦勤学、研艺经年、立足杏林,扬吾国术。师生情谊自此正式联结。

郑伟达教授师训十条

一、中医神术,博大精深,授业传承,谱写篇章;

二、医为天职,救世活人,去疾之功,善果福长;

三、读书于勤,贵在践行,致力知道,功德荣昌;

四、学精经典,通古博今,推陈创新,研究术方;

五、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大诚敬业,自主发扬;

六、贤弘术辅,中庸为常,百善首孝,自古为纲;

七、君子求道,团结左右,贤人处事,方圆一堂;

八、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戒欺诚信,事业辉煌;

九、慈爱丹心,术伟福达,著书立说,扬我岐黄;

十、服务为先,疗效为本,凡我生徒,牢记周详!

       郑伟达教授第一批弟子代表熊江赠送“晴耕雨读”匾额,希望全体弟子在郑伟达教授的指导下,不仅要有效夯实理论基础、快速提高临床水平,还要坚定理想信念,在传承、发扬中医学的道路上备具甘苦,奋勇攀登。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原党委书记、院长、全国名中医郭维琴教授发表见证感言。她表示,郑伟达教授在90年代就已经被我们北京中医药大学聘请为客座教授,同时因为郑教授的学术影响力大、中医功底深厚,在第二批外聘专家时郑伟达教授再次光荣的成为了咱们的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客座教授。郑教授第一个研究的药物,就是抗肿瘤的重大创新药“慈丹胶囊”,然后建立了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至今已经有30年了。他以临床实践促进了药物应用的研究,又进一步扩大了该药物对应的治疗范围。郑伟达教授的学术思想能够发扬光大,离不开守正创新这一原则,这也是我们要发展和传承的。所以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郑教授的学术思想继续传播下去,使更多的肿瘤患者能够受益。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叶祖光教授发表见证感言。他表示,郑伟达教授不仅注重于临床诊疗的效果,而且还注重于临床科研,他研发了重大创新抗肿瘤药物慈丹胶囊,用“以毒攻毒,扶正固本”等治法治则来治疗肿瘤,并申请了“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的国家项目,项目牵头人是我们国家非常有名的肝癌方面的权威吴孟超院士,完成了几千例的临床研究,观察慈丹胶囊的增效减毒作用,该项目的研究难度大,在吴院士的指导下最终顺利的完成了,最后得出了一个明确的结论,即慈丹胶囊和化疗方法联合应用,对治疗晚期肝癌增效减毒的作用。郑教授多年来在临床和科研上总是不甘于现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使得慈丹胶囊得以在临床获得更准确的应用,更精准的来治疗肝癌的患者。伟达中医肿瘤医院的整个医院的文化、诊疗、生态环境,处处体现了郑教授对学术的重视,提高了郑教授在学术界的影响力,提升了诊疗水平和社会效益。参加本次拜师仪式的学生们要珍惜机会,中医需要临床经验加个人悟性的体会,不是靠背几本书就能成才的,要多向名老中医郑伟达教授学习。王永炎院士曾对我说过,师徒关系如父子,只有真正的把师徒关系拉近了,才能够真正的学到东西,师傅才愿意把自己的心得体会、临床治疗的感悟,言传身教的告诉徒弟,比如北京中医药大学曾经组织了一次活动到张家界旅游,别的老师们都去游玩各个景点,我作为校长陪着北中医的著名老中医王绵之,王绵之老先生年纪较大,他走几步歇几步,我就一天都陪着他。后来王绵之先生就告诉了我在临床上的一些注意事项、用药要点等,这些要点到现在我都铭记于心,使我受益匪浅,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今天的拜师仪式是我们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希望大家真正的利用好这种形式,学好老师的经验。你们既经过了现代的教育方法学习中医药的理论,同时也要注重师带徒这一关键途径,双管齐下,努力成为与郑伟达教授一样优秀的名老中医。

       中华中医药学会原副会长、秘书长李俊德教授发表见证感言。他表示,作为郑伟达教授收徒拜师仪式的见证人,他感到非常荣幸和激动。首先,要祝贺郑教授喜收高徒,并祝贺十位弟子拜得名师;其次,郑伟达教授是著名的中医药专家,他知识渊博,学术精湛,大医精诚,他不仅是医学家、教育家,还是文学家、诗人,他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是中医药行业的智慧结晶和宝贵财富,经过拜师仪式,后学之人要注意整理与继承;然后,希望各位弟子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谦虚勤奋,持之以恒,开拓创新,不断总结经验,继承师傅郑伟达教授精湛的医术,更要学习他为中医药事业献身的执着精神和孜孜不倦的治学态度,我曾与郑教授一起出国参会,路上别人在睡觉,郑教授就在看书、写文章、写诗,我们要学习郑教授这种执着的精神,自觉的态度,提升自己的临床能力和医学技术;最后,衷心祝愿郑教授身体健康,祝愿弟子们学有所成,早日出师,祝愿我们的中医药事业星火相传,祝这次拜师会圆满成功。

       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高思华教授发表见证感言。他表示,郑伟达教授是名老中医专家,祝贺本次拜师仪式的十位弟子拜得名师,要做好郑伟达教授的学术经验总结、传承工作,时刻牢记守正创新,将来学业一定会更上一层楼,成为我们中医药事业的栋梁之才。

       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院长,现任国家开放大学生命健康学院院长陈珞珈教授发表见证感言。他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标准化”的院校教育方式培养了大量中医人才,现在我们中医的大学学院有31家,中医的大专、中专有136家,每年中医院校的毕业生超过10万人。中医的普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中医古代学术流派纷呈,出现了一代代的名医大家,诸多的学术流派。但是现在中医院校我们就只有一个学院派,用一套统编教材,教出了今天的76万名中医,这带来了不小的问题,我们的特色流派、绝活没有得到传承。原来我在望京院做院长,在招聘中医大夫时只招主任医师,至少是主治医师。一套统编教材教出来的学生,往往动手能力不强。与西医在生物医学、化学、物理学、实验基础上的统一、标准不同,我们中医讲辨证论治,因人制宜,一套教材教出76万人是有问题的。在17年前,我们的主管部门才意识到这个问题,提出要搞中医的师承教育,恢复中医师带徒的传统,国家中医管理局专门发了一个文件叫中医师承教育管理办法,鼓励中医药人员传授临床诊疗经验。郑伟达教授收徒,做到了为师之道中的传道、受业、解惑,作为学生要接受师傅的耳提面命,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希望大家能几十年如一日,传承好郑教授的学术菁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主任王昌恩教授发表见证感言。他恭喜郑伟达教授喜收高徒,十位弟子拜得名师,并作诗“杏林圣手带优才”一首恭喜郑伟达教授:

杏林圣手带优才

王昌恩

2025.7.6

有教无类终拔萃,

乐学致远优材推。

业界大腕善克癌,

将门虎子定夺魁。

临证指导育才道,

跟师悬壶增修为。

园丁辛勤花香艳,

桃李奋发果实累。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吴健雄教授发表见证感言。他表示,郑伟达教授在攻克肝癌方面做了大量利国利民的关键工作,与郑伟达教授交往多年以来,最大的感触是在我思想里形成一种“伟达精神”,包括:勤勉,坚定,钻研,创新等等,郑教授的努力和成就鼓励了我,使我在自己的领域不断的提高,也使他赢得了同行的尊敬,患者的赞誉。郑伟达教授提出的癌症四位一体疗法,使我受益匪浅,在国内外的很多会议上,只要是能听得懂中国话的地方,我都要宣传郑教授的这一套理论体系,肿瘤的治疗一定要强调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手术不是唯一的治疗方案。希望我们各位同学将来学习更加努力,更加勤勉,取得更大成绩,不忘郑教授中西医协同治疗的学术思想,更好的为患者谋福利。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李良松教授发表授徒仪式见证感言。他表示,中医药理论源于中华传统文化,师承教育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传承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主要方式。我本人也师从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陈可冀教授和台湾中医针灸泰斗林昭庚教授两位著名医学大家,得到了两位师傅无微不至的关怀,令我受益良多。师傅与徒弟之间的情谊如同父子,徒弟有所成就,师傅也一定发自内心感到高兴。我们作为见证人希望各位弟子积极进取,努力做好名老中医郑伟达教授的学术思想传承工作,将郑教授的宝贵临床经验继承好、发扬好。

       最后,郑伟达教授发表授徒感言:“似水流年,五味人生,回望走过的历程,为学业废寝忘食,为创业夜以继日,为避祸如履薄冰,为使命身不由己,为梦想不懈追求,为公益奔走呼吁……我感受了太多的人间冷暖,酸甜苦辣。特别是在当今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回归国学经典,为自己增加主见、定力和判断,树立情系家国天下,倾力人文关怀的大理想、大志向,勇于实践,勤于思考才能见微知著。中医之学,始于临床,最终要落脚临床,切忌坐而论道。中医要发展创新,提高临床疗效是必经之路。纵观古今的著名世家,无不是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苦读,熟谙经典,勤于临证,总结升华,日趋成熟,方成一代名医。我少年时熟读中医典籍,先后拜师福州名老中医汪其浩,郑孙谋,后又拜新中国中医药的奠基人,中医泰斗,原卫生部中医司可长吕炳奎先生收为关门第子,深得其传,我从事中医事业48年,着重于肿瘤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在内,外,妇,儿等方面亦有建树。如今把我的学术思想传承十位弟子,你们己经荣获了博士学位,中医医师证、执业证,有的已经升为主治中医师了,但仍要牢记‘读经典,做临床,学名师,育悟性’是中医传承与创新的成功途径,总结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中医学术发展的基础工作。现在我将临床所总结的十部著作传承给你们,望你们结合临床应用,十年磨一剑,功到自然成,以高超的临床诊疗水平帮助更多的肿瘤患者得以康复。希望你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传承好、继承好、学习好,始成一代名医,为攻克肿瘤、造福人类,做出重大贡献。”并作七律诗一首:

中医泰斗吕炳奎关门弟子郑伟达教授招收第二批高徒

七律

郑伟达

2024.7.5

承继中医重育人,

岐黄事业倍奇珍。

十纲辨证精髓得,

四体疗癌要略遵。

伟达参灵瘀结化,

慈丹妙药毒尘泯。

设坛讲学传真谛,

百姓安康四季春。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中医师承是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主要途径,也是持续推动伟达中医肿瘤医院中医药人才建设,攀登专科影响力高峰的关键举措。第二届院内“师带徒”拜师仪式的成功举办,寓意名老中医专家郑伟达教授学术思想传承工作迈上新台阶,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培养之路踏上新征程。


 

新闻排行榜

健康美图

名医有话说

大医精诚

特别推荐

品牌策划

高清视频

热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