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天下雨时,总有些朋友会感到关节隐隐作痛,这其实与空气的温度、湿度变化息息相关。这些微妙的环境变动,往往让原本就脆弱的骨关节变得更加敏感。而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元凶”很可能就是骨性关节炎,它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如果不及时关注和治疗,甚至可能导致无法逆转的残疾。那么,骨性关节炎怎么治疗才好?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该如何应对呢?事实上,治疗骨性关节炎,关键在于科学有效的用药。
骨性关节炎怎么治疗?阶梯化与个体化兼顾,综合施策
骨性关节炎怎么治疗呢?骨性关节炎一旦发生,其病理过程是不可逆的,且症状易反复,因此临床上十分强调病前预防与早期治疗[[1]]。而在治疗方案上,遵循阶梯化和个体化治疗原则[[2]]。即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重、自身危险因素、病变部位及程度等,综合运用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治疗、调理手段。
一般来说,在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中,以基础治疗基石,以药物治疗为中坚力量。
基础治疗:对于关节病变程度不重、症状较轻的骨关节炎患者,基础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式。强调改变生活及工作方式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治疗目标,减轻疼痛、改善和维持关节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一般来说,患者教育、体重管理、运动锻炼、物理治疗及辅助器具,是骨关节炎基础治疗的核心措施。
首先,患者应充分了解骨关节炎病因,主动调整对对关节不利的“坏习惯”,比如久坐、不科学运动等,并控制体重,特别是BMI>28kg/㎡的患者人群等。
其次,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合理采用热疗、按摩、针灸等物理疗法,或者选择合适的行动辅助器械,如手杖、拐杖、助行器、关节支具等,以此改善和维持关节功能,保持关节活动度,延缓疾病进程。
药物治疗:出现疼痛症状,且通过基础治疗不能缓解疼痛,则以药物治疗为主。一般来说,治疗骨关节炎的药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改善症状药物”: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另一类是“改善病情药物”:对因治疗,延缓疾病进展。同时,可采取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案。
骨性关节炎怎么治疗?原研塞来昔布急速缓疼,长期管理,降低复发
骨关节炎的具体治疗药物该如何选择呢?通常,骨性关节炎患者伴有反复发作、难以忍受的疼痛,因此,在治疗目标上不仅需要急速缓解疼痛,更要改善炎症、长期缓疼、降低复发次数。
而口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目前控制骨关节炎相关症状的首选药物之一,可迅速、有效缓解关节的轻、中度疼痛,得到国外多个权威指南一致推荐。
需要注意的是,若骨关节炎患者上消化道不良反应的风险较高或有消化道合并症,2023年意大利SIOT指南和2021中国骨关节炎指南一致指出可使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3]]。
而原研塞来昔布西乐葆就是一种COX-2高度选择性抑制剂。
它一方面通过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达到镇痛、抗炎的效果。一般服用后,可在30分钟内快速起效,镇痛效果可持续24小时。同时,针对关节慢性炎症,它还能发挥长效抗炎的功效。数据显示,坚持使用22周,西乐葆显著减少病症发作率达42%,真正实现止痛更治痛的治疗目标[[4]]。另一方面,西乐葆还能促进软骨中II型胶原蛋白与蛋白聚糖的合成,抑制软骨细胞凋亡、修复关节软骨损伤,改善关节功能、延缓疾病进程。
此外,严密的研发之路和严苛、标准化且受专利保护的生产工艺标准[[5]][[6]][[7]],确保了西乐葆拥有更精准地治疗效果、更高的安全属性。在上市的20余年,拥有超过3500万患者使用经验、超过150个临床研究、122000患者人群等,疗效和安全性受到时间、市场的多重检验,均证实西乐葆在胃肠道、肾脏以及心血管安全性方面,有着可靠的表现。
骨性关节炎怎么治疗才好?骨关节炎带来的痛苦确实令人难以忍受,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势在必行。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如西乐葆,成为了缓解关节不适、减轻疼痛并延缓病情进展的明智之选。然而,药物治疗仅是其中的一环,我们同样不能忽视日常生活中的关节保养。做好关节保暖工作,避免寒风侵袭,是预防关节炎发作的重要措施。此外,合理安排运动,减少或避免参与对关节造成过大负荷的活动,如登山、负重蹲起等,也是保护关节、减轻病情的有效途径。综上所述,综合治疗与细心保养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应对关节炎,享受健康生活。
参考文献
[[1]] 陈大志,祁兆建,顾荣胜,等.三阶段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8,40(10):45-46.
[[2]] 刘康妍,凌龙,胡海澜.骨关节炎的治疗原则和康复管理趋向[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7,11(05):552-554.
[[3]]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 骨关节炎诊疗指南 (2018 年版). 中华骨科杂志. 2018;38(12):705-715.
[[4]] 刘康妍,凌龙,胡海澜.骨关节炎的治疗原则和康复管理趋向[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7,11(05):552-554.
[[5]] 刘晓丹, 等.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8;49(7):999-1005.
[[6]] 李雪梅, 等. 中国新药杂志. 2015;24(8):865-8.
[[7]] 胡欣, 等.中国新药杂志. 2012;21(6):60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