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ADHD的诊断标准,ADHD分为三:注意缺陷为主型(Predominantly inattention subtype, ADHD-I)、多动/冲动型为主型(Predominantly hyperactive-impulsive subtype, ADHD-HI)和混合型(combined subtype, ADHD-C)。ADHD症状可持续至成年,对患儿人际交往、学习和社会适应方面都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
社会适应能力指儿童为了在社会上更好生存而进行心理、生理上的各种适应性改变,并对其改变做出一些列行动的一种能力,包括自理能力、适应环境、人际交往能力等,又称为个人-社会能力。而ADHD儿童的社会适应技能明显低于同龄普通儿童的发展水平,导致他们独立处理日常生活及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不足。
与正常儿童相比,ADHD儿童存在明显异常的行为问题,如:品行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及抑郁等,且各项社会生活能力明显降低,社会功能严重损害,极大影响了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品质。若不及时矫正、控制相关行为问题,随着年龄增加其行为问题亦会日趋严重,进而妨碍其社交及学习能力发展,可能发展为反社会行为、暴力攻击等行为,严重影响其自尊心、安全感,最终可演变为共患病: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 AD)、抑郁障碍(Depreessive Disorder, DD)、对立违抗性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ODD)、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 CD)等疾病所以,早发现、早干预ADHD的异常行为问题,是防止病情快速、进展,不可替代的必要措施。
成都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以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确诊为ADHD的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儿童行为量表》、《韦氏儿童智力测验》等工具,对6-11岁ADHD儿童行为问题进行了全面研究。
如上图所示,在《Conners父母问卷中》,学习问题检出率最高(80.60%),其次为多动-冲动(62.00%);在《儿童行为量表》(CBCL),多动因子检出率最高(42.70%),其次攻击性(32.8%)。
儿童生长发育及性格行为逐渐定型的重要时期是学龄期及青春期,而ADHD患儿由于疾病及环境因素更容易出现焦虑、自卑、易激惹、攻击行为甚至更极端行为,该类症状若不干预矫正,会持续到成年,对ADHD儿童产生终身负面影响。年龄也是ADHD儿童认知能力、行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大脑的结构和执行功能均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9-11岁属于儿童形成自我价值感、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的重要时期,而此时ADHD儿童偏高的自我意识和实际情况出现较大偏差,更易产生挫败感,导致其社会功能损害,如交往不良、社交退缩、焦虑/抑郁等。
所以,学龄期ADHD儿童若不能树立正确、合理的自我价值,会导致在今后的生活中缺乏行动动力、胜任感,造成或加重患儿的心理及行为的负面影响。
在《Conners父母问卷》中,9-11岁组在品行问题、身心障碍、多动冲动方面均显著高于6-8岁组,说明随着年龄增大,ADHD患儿更易出现行为问题及共患病。
在《儿童行为量表》中,不同性别的ADHD患儿各项因子得分有显著差异。
第一,男孩在活动能力、社会能力得分均显著低于女性,说明男孩的社会能力如朋友交往、遵守纪律、语言交流等方面表现更差。
第二,女孩在抑郁、躯体主诉、分裂强迫、内化行为问题得分上显著高于男孩,说明女孩在处理压力、情绪障碍、社会功能方面,比男孩存在更严重的损害。
第三,ADHD男孩与女孩相比,表现出更高的外化行为水平,如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冲动/多动等反社会性行为等问题。
综上,不同亚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ADHD 患儿的行为特征不同,与其一系列认知缺陷有关,由此造成的日常行为问题及社会执行功能(如行为抑制、工作记忆、计划与组织等)损害也各有差异:大部分ADHD患儿表现出普遍的行为问题。
ADHD患儿的各种行为问题会导致他们的安全感较差,在学校、同伴交往中受到更多冷落、批评甚至攻击,使其更加缺乏安全感,如此又会加重患儿的多动及注意缺陷问题,出现恶性循环。所以,ADHD患儿应长期关注社交、情绪和心理方面等方面的问题;尤其在ADHD-C型患儿在多个维度存在显著异常,女性ADHD的内化行为问题等,应引足够重视并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减少共病率
总之,早期干预需要根据不同功能受损、以及行为问题来制定个性干预化方案,才能提高患儿社会生活能力、功能缓解、改善预后。
大家有任何问题,可以加微信 dabaibao0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