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血管健康管理是一个全面的概念,它关注全身血管的健康,包括心脏、大脑、肾脏和其他重要器官,对我们的整体健康至关重要。2025年3月26日,在上海市徐汇区漕河泾街道石龙党群服务中心邻里汇,举办了主题为 “健康血管,幸福人生”的科普主题活动。活动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心血管内科杨靖教授为社区居民及线上观众科普血脂对心脑血管健康的影响。本次活动得到了上海市医学会、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以及徐汇区科委科普项目(xhkp-HM-2024011)的大力支持。

关注血脂
守护心脑血管健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心血管内科杨靖教授
高脂血症是中国心脑血管疾病的核心危险因素之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病因,可导致血管堵塞、器官缺血,甚至引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甘油三酯(TG)重度升高(>.6mmol/L)显著增加急性胰腺炎风险。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中国成人高脂血症患病率达33.8%,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43%,但治疗率仅为3.6%,防控形势严峻。
杨靖教授指出,公众对高脂血症存在普遍认知误区,例如认为“无症状即健康”、“年轻群体无需关注血脂”、“体型正常者不会患病”等。他强调,高脂血症早期无明显症状,但持续损害血管健康,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生活方式干预能降低20%左右,如果心血管风险高危的人群,就需要在饮食运动的基础上使用药物治疗。患者需定期复查,避免自行停药,即使血脂达标后仍需长期管理。
对于高血脂的预防,杨教授建议普通人群定期筛查血脂:儿童/青少年至少检测1次;20-40岁人群每2-5年检测1次;40岁以上及绝经女性每年检测1次;高危人群(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患者)需每3-6个月监测1次。针对不同风险等级患者,应制定个性化血脂控制目标,例如对动脉粥样硬化高风险者需更严格降低LDL-C水平。饮食上提倡“江南饮食”或“地中海饮食”模式,减少红肉、精制糖摄入,增加鱼类、全谷物、蔬果及植物固醇(豆类、坚果)摄入;每周至少进行5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次持续30分钟。药物包括口服的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还有新型的降脂针剂。甘油三酯水平轻中度升高显著增加心血管风险。但如果显著升高(≥5.64mmol/L),则需使用非诺贝特或Omega-3脂肪酸降低甘油三酯以预防胰腺炎。
健康咨询



科普讲座结束后,杨靖教授为线上及线下观众答疑解惑。观众有的是体检发现血脂异常,或者已经发生显著动脉粥样硬化,甚至有心脏病放置支架等等,采取的降脂治疗各不相同,杨靖教授一一作答。
此次泛血管疾病系列科普活动受到了参与者的好评,不仅传播了泛血管健康知识,而且提供了医疗专家和社区居民互相交流的窗口,进一步推动了徐汇区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