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的珠泉路上,有这样一位民间老中医,他用近50年的从医岁月,谱写着传统中医的传承与创新之歌,他就是国宝级双资格全科民间老中医——张建武。

1959年7月,张建武出生于陕西咸阳兴平。16岁时,怀着对中医的崇敬与热爱,他拜家乡本村清朝末期毕业于上海名医丁甘仁创办的私立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且在上海、西安、兴平行医五十余年的八十多岁名老中医张景明为师 ,正式踏上岐黄之路。跟随师傅的三年里,张建武系统学习中医中药知识,深刻领悟传统中医的精髓。1980年,他凭借努力考入陕西中医学院(现陕西中医药大学),在大学期间,他不仅遵循师傅教导,中医、中药一起学,还广泛收集名老中医医话、医论、经验、单方验方,为日后的从医之路打下坚实基础。1984年大学毕业后,因成绩优异,他留校于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事中医药研究和临床中药学工作。
研发成果,熠熠生辉
张建武老中医在年轻时就在中医药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研发出多款经典国药准字中成药。1985年,他主持研制调理过去人四大亚健康体质(气虚体质、血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 )的中成药“抗疲增精宝”口服液,通过陕西省卫生厅专家鉴定并获保健药品生产批文当年就出口日本、新加坡。1986年,他主持研制的“阳春玉液”口服液,成为改革开放后最早由现代人研制发明并被收入国家药品标准的补肾壮阳中成药,同年该药品也出口国外。1987年,他和已故的中国第二届国医大师郭诚杰合作完成“乳乐颗粒”的科研成果,以及研制出主治肾虚肾亏、不孕不育的“壮元春”口服液,后者获陕西省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仪器研发方面,1990年他首创研制的“858风湿理疗仪及理疗增效药液”,治疗风湿类疾病疗效显著,获陕西省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开创了我国医疗器械配合液体中药导入辨证渗透治疗风湿类疾病新方法的先河。

社会贡献,德泽四方
张建武老中医始终践行着医者仁心的理念,为无数患者解除病痛。他的患者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乃至世界各地。多年来,经他治愈或减轻病痛的各种疑难病症患者不计其数。他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疾病,还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关怀与鼓励。同时,他积极传播中医药知识,云游欧美、日本、新加坡等地,被美国中医研究院聘为终身教授,让中医药文化在国际上绽放光彩。他还致力于中医人才的培养,采用独特的预约调理诊疗模式,将自己的医术倾囊相授,为中医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创新疗法,独树一帜
疗法特色
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张建武老中医形成了以“辨体调理,丸散为主,主方不变,寒热随调”为特点的慢难顽症、严重亚健康中医养生调理新思路、新方法。他强调根据患者的体质进行个性化调理,注重整体观念,通过调整人体自身的机能来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目的。在用药上,以丸散为主,方便患者服用和携带。同时,坚持主方不变,确保治疗的稳定性和连贯性,根据患者病情的寒热变化灵活调整用药,做到精准治疗。

科学依据
中医认为,人体的体质可分为多种类型,不同体质对疾病的易感性和耐受性不同。通过辨体调理,可以针对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丸散剂型在中医中有悠久的历史,其药效持久、便于保存和服用。主方不变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原则,而寒热随调则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用药,使治疗更加符合病情发展。
典型医案,见证奇迹
1. 白血病患者康复案例:陕西宝鸡岐山县75岁的秦老太太,患白血病,在西安多家大医院久治乏效。通过张建武老中医大学同学的同学介绍找到他,经过张建武老中医的面诊结合一对一远程诊疗,调理了三个多疗程,患者的白血病达到临床治愈。秦老太太的儿子汪先生欣喜不已,对张大夫的医术赞不绝口。

2. 类风湿患者治愈案例:咸阳市铁二十局家属王女士,1996年患类风湿关节疼痛难忍,服西药不除根。经张建武老中医耐心调理2年多,二十多年来类风湿都没再犯。前几天王女士还陪着老伴来看脑梗、肺结节、高血压、便秘等疑难杂症,她表示:“张大夫,我就相信你。”
门诊地址与薪火相传
张建武老中医的门诊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的珠泉路上,名为“咸阳市秦都区张建武中医诊所” 。在这里,他每天接诊来自各地的患者,用自己的医术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了让中医事业后继有人,他早早便在传承之路上发力。从儿子张渊博三岁起,张建武就不断向其传授中医药知识,教他辨识中药真伪、如法炮制,辨别寒热虚实,诊脉望舌。为了让传承更加郑重,张建武还和儿子张渊博签订了中医师徒合同,决心手把手地把自己的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儿子,期望儿子能将自己的医术传承下去,造福更多深受慢难顽症和严重亚健康困扰的患者。他希望通过自己和儿子的努力,让中医这颗璀璨的明珠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更多人带来健康和福祉。

张建武老中医以其深厚的医学造诣、高尚的医德和不懈的努力,成为中医界的杰出代表。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人投身中医事业,为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