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由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举办的“冷肿瘤尖峰对话-多学科规范化诊疗交流项目”在线上成功召开。本次会议冷肿瘤的诊疗策略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焦点话题。会后,我们有幸采访了来自四川省人民医院肿瘤科许川教授,本次采访深入探讨了冷肿瘤的治疗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Q1:首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冷肿瘤的主要特点以及它在肿瘤治疗中的挑战。
许川教授:冷肿瘤是指那些免疫细胞浸润少、免疫抑制微环境显著的肿瘤类型。这类肿瘤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反应较差,因为它们缺乏足够的免疫细胞浸润和抗原递呈。这使得冷肿瘤在免疫治疗中难以被激活,成为治疗中的一个重大挑战。
Q2:那么,目前在冷肿瘤治疗方面有哪些新的策略和进展呢?
许川教授:目前,我们主要通过联合治疗的方式来提高冷肿瘤的治疗效果。一种策略是将免疫治疗与其他传统治疗方法相结合,如化疗、放疗或靶向治疗。例如,放疗可以通过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释放肿瘤抗原,从而增强免疫细胞的浸润。此外,化疗与免疫治疗的联合也显示出比单独化疗更好的预后。另一种策略是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来增强免疫治疗的效果。这包括使用溶瘤病毒、免疫调节剂或个性化癌症疫苗来增强肿瘤的免疫原性。例如,一些研究正在探索使用DNA/RNA疫苗来增强肿瘤的免疫反应。这些疫苗可以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使用,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Q3:这些新的治疗策略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如何?
许川教授:许多临床试验已经显示出积极的结果。正如会议讲者汪英教授介绍PD-L1表现更好。在CASPIAN研究中,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将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提升至17.6%,这一数据背后是无数患者和家庭的希望。放疗和介入治疗,如TACE,也在冷肿瘤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可以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与PD-L1抑制剂联合使用,进一步提升疗效。ADRIATIC研究让部分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接近5年,这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CTLA-4抑制剂联合PD-L1抑制剂的“雷管方案”更是创造了新的里程碑,在肝癌治疗中,它让5年生存率达到了20%。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患者有了长期生存的可能。此外,CAR-NK细胞疗法、运动诱导肿瘤血管正常化等新兴策略也在不断涌现,为冷肿瘤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这些研究表明,联合治疗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冷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Q4:未来,冷肿瘤治疗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许川教授:未来,冷肿瘤治疗将更加注重个体化和精准医疗。通过基因表达、免疫表型和分子分型,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哪些患者会对特定的治疗策略产生反应。此外,新兴的治疗方法,如CAR-NK细胞疗法和运动诱导的肿瘤血管正常化,也在不断涌现。这些方法有望进一步提高冷肿瘤的治疗效果。

Q5:感谢您的分享。最后,请您对患者和家属说几句鼓励的话。
许川教授:冷肿瘤的治疗虽然面临挑战,但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我们已经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患者和家属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未来,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冷肿瘤将不再“冰冷”,患者们将迎来更多的希望和曙光。我也将继续带领团队致力于推动冷肿瘤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让更多的冷肿瘤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

许川教授简介: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肿瘤中心副主任、肿瘤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
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特聘专家、重庆市巴渝学者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转化医学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患者教育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代谢专委会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委会肿瘤免疫营养学组副组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