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医改办正式批复,同意将温州市作为全国社会资本办医联系点,鼓励其在社会办医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温州市卫生局确定推进首批14个项目,与10家民办医院进行对接。
而在今年9月,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到“十二五”末,民营医院床位数占总床位数的比例要从目前的约10%提升至20%,同时业务量也相应要增加到20%。
社会办医已成为公立医院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其中,民营医院散发的光芒正吸引各路资本争相趋之。一些饱尝医院回款慢之痛的药企人士甚至戏言,开药厂不如办医药。而不少制药企业因深谙市场,早已提前布局。
从以往投资专科医院到投资综合医院,再到如今深度介入民营医院建设,医药企业在经历了产业链的扩张后,医疗服务业务有望成为医药类上市公司业绩报表上的新亮点。
火速扩容
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如今的民营医院,正越来越近地融入民众生活。湖北农民陆民和6月在武汉做了白内障手术,就诊医院正是民资医院——爱尔眼科医院。据其介绍,手术花了4000多元,报销了近3000元。“我以前去其他一家医院看,没看好,听邻居说这家医院技术不错,最主要是新农合也能报销。”
而即使在三甲医院扎堆的一线城市上海,民营医院也潜力无限。据上海爱尔眼科总经理李爱明对本报记者介绍,暑假里来做近视矫正手术的孩子及家长们络绎不绝。“如果能用医保,业务量将会更大。”
民营医院散发的这些光芒,吸引了广大制药企业驻足。其中,以新华医疗为代表的医疗服务机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火速扩容的。
9月22日,新华医疗宣布进军医疗服务业,拓展业务领域。公司将与平阴县人民政府合作设立新华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公司投资8190万元,占65%;平阴县人民政府投资4410万元,占35%。此次与平阴县人民政府合作设立医管公司,使得新华医疗的医院投资进入综合医院领域,符合三级医院床位要求。
业内人士看来,新华医疗的医院扩张之路值得期待:公司之前已经收购了一家癫痫病专科医院——新华昌国医院,现在则迈入了综合医院。可以说,未来医疗服务产业,将成为公司业务拓展的新重点。
新华医疗董事长赵毅新向记者表示,近年来,新华医疗已由单一的医疗器械产品逐步形成了医疗器械、制药装备和医疗服务三大业务板块。其中,医疗服务板块将成为新华医疗集团最具发展潜力、发展速度最快的业务。
事实上,制药企业(包括医疗器械企业)涉足医疗服务领域并非个案。如武汉马应龙药业已于2010年进军医院产业领域。集团总经理助理张先生向本报记者透露,原定要三年才能收回投资实现盈利的预期,已在今年就提前实现了。“目前正在北京、南京等地加大投资,在各地扩张建设新的医院。”
而在干细胞研发规模化生产方面领先一步的中源协和,在打造全产业链的发展思路下,也正在申请成立一家专科医院。
伴随着医疗机构改革与投资的迅速增长,一批医药企业已提前布局其下游领域——医院。
据上海证券报调查统计,目前涉足投资医疗机构的医药上市公司已近10余家:复星集团战略入股美中互利(和睦家医院)、华润三九自建脑科医院、长春高新投资医院拓儿科医疗领域;国药集团和新上药集团也汹涌而来,纷纷宣布要打通医疗健康行业全产业链。此外,A股市场今年还将迎来专业体检第一股——慈铭健康体检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据中国证监会网站预先披露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慈铭股份拟发行4000万股。
同时,国外大量私募基金与医院管理公司亦是纷至沓来,意欲涉足医院与医疗服务市场。
掌控终端
药企缘何青睐民营医院?
原来,国内制药企业早已饱尝医院回款太慢之痛。通常情况下,医院给药企的回款周期是3个月,有的是半年,但一年的情况也经常出现。回款周期越长,医药企业承担的风险就越大。医院的欠账赊销导致药企现金流紧张,不少利润仅为账面利润。在此背景下,一些药企开始投资医药产业链的终端——医院。
如武汉马应龙药业的马应龙肛肠专科医院的建设。可以算一笔账:一般规模(500张床位)的医院年业务收入应为1亿-1.5亿元人民币,按照目前药品占医院总收入40%计算,这家医院每年药品收入应为6000万元左右,这对于制药企业来说是一个稳定的终端市场。同时,在自己的医疗机构卖药还可节省大笔终端推广费用。
“相对于其他资本,药企投资医院有明显的优势:一是药企熟悉医疗行业宏观情况,能准确地判断国家的大政方针走向;二是具有成本优势,因为医院主体成本构成为土地、房屋以及医疗器械和药品,在同等条件下,药企至少可在医疗器械和药品上节省大笔费用。”世纪医疗投资集团副总裁李皓向记者表示。
因此,近年来医药企业投资医院,迅速占领终端市场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易凯资本有限公司健康产业组经理施国敏告诉记者,“目前企业的医院投资主要以新建和收购(或原有医院的改造)两种方法为主。医药企业通过自身对行业的熟悉,将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内控制度运用到医院运营上面,往往成为改革成败的关键。”
在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看来,社会办医,包括企业介入民营医院的建设,将促进医疗行业向市场化竞争态势发展,完善我国医疗改革机制,促进我国非公医疗经济的发展。
而在当前的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业内人士一致认为,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医疗市场,还有利于民营医院发挥鲶鱼效应,在适当的市场竞争中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