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是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
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食草大家畜,如牛、羊、马、骆驼等是主要的易感动物和传染源,炭疽原发流行区在牧区。动物患病发病急,主要症状有:四肢颤抖、呼吸急促,突然死亡,伴自然孔出血,尸检脾肿大,故称“脾脱疽”。
人患炭疽多由屠宰病畜,接触被污染的尘土、动物皮毛、误食病畜引起的,是典型的畜源性传染病。人对炭疽的易感性为中等,但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所以消灭动物炭疽是控制人炭疽的关键。炭疽的传播途径有接触传染、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
炭疽临床分三型:体表感染型(皮肤炭疽)最常见,约占总发病率的95%-98%;吸入感染型(肺炭疽)和经口感染型(肠炭疽或口咽部炭疽),后两型又称内脏炭疽,易误诊,治疗不当死亡率高达70%-100%;脑膜炎型炭疽和败血症型炭疽,多继发,病死率极高。炭疽在我国被列为乙类传染病,发生肺炭疽按甲类传染病处理。
皮肤炭疽潜伏期1至5天,一般为3天,最短12小时,最长12天。皮肤炭疽主要表现为焦痂溃疡,可分为炭疽痈和恶性水肿两型。发病部位以暴露的皮肤为主,如面、颈、肩、手等处,开始为小丘疹,1日后疹子变大,呈暗红色,伴有水疱,最后溃破。病后4-5日溃破皮肤结黑痂,黑痂1-2周后脱落,形成疤痕。在此过程中患者常有发热、头痛及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皮肤炭疽的死亡率为15%-25%。
炭疽杆菌的生存力顽强
炭疽杆菌有繁殖体、芽孢、荚膜、质粒、外毒素等复杂结构和致病性,生存能力顽强,营养要求不高,易于大量培养。
炭疽杆菌毒力极强,人感染后发病急,进展快,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炭疽病死率都非常高,尤其是肺炭疽。炭疽对生物群体有强大的杀伤效率,炭疽杆菌不仅攻击人类,也可造成畜类灾难性瘟疫。一旦炭疽在牲畜中流行,又会给人类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炭疽芽孢在土壤中存活几十年致病力不减,因此,炭疽污染很难清除。
防控炭疽的关键是预防畜间炭疽
发现疑似炭疽应立即用特效药物青霉素进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对青霉素过敏者改用环丙杀星、红霉素等,抗生素可与抗血清联合应用。
防控炭疽的关键是预防畜间炭疽,重点要放在家畜感染的防治和牧场、畜圈、场院的卫生防护上。严格隔离患者,病人的废弃物必须焚毁,所有受到污染的物品尽可能焚毁。病人死后,其口、鼻等腔道口均应用含氯消毒剂浸泡过的棉花或纱布塞紧,尸体用消毒液浸泡过的床单包裹、火化。病畜死亡后立即焚毁深埋。
饲养员、兽医、皮毛加工者、肉联厂、生肉销售者及疫区人群应采取防护措施,穿工作服,戴口罩与手套。每年还应接种炭疽杆菌减活疫苗1次,采用皮上划痕法,连续接种2到3年。
炭疽被用于细菌战
炭疽芽孢曾长期被日本、美国、英国、伊拉克和前苏联等国家作为致死性生物战剂加以研究和储备。WHO顾问组将炭疽杆菌列为可能的生物战剂。
1940年,日本设在哈尔滨郊区的“731”部队每月能生产炭疽杆菌500-600公斤,1940年至1944年,日军在对我国的细菌战中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炭疽攻击,日军的炭疽攻击造成了浙赣地区民众大范围皮肤炭疽的出现。
1979年,前苏联曾发生吸入性炭疽和炭疽事件,至少79人感染,68人死亡。美国“9·11”事件后,又发生了数起与炭疽粉末相关的生物恐怖事件,这更加深了全世界对炭疽的重视和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