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冒流行时,有的内科医生面对感冒病人并不戴大口罩,看来感冒不一定是飞沫传染的。
对。当一个人得感冒后,其家庭成员可能陆续也患上感冒,而不戴口罩的医生却不一定经常得感冒。这除了与个人的抵抗力有关系以外,还与病毒的传播方式有关。就鼻病毒而言,它是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因,存在于病人的鼻腔分泌液等中,可通过人与人接触或物品接触,经鼻粘膜或眼结膜而感染。若有挖耳、揉眼习惯,又不注意及时洗手,就很有可能传染上。腺病毒可通过粪-口传播, 也可经飞沫、用具、游泳池水而传播。所以,注意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对预防感冒都很重要。
二、瞧你,又感冒了,让你多穿衣服就是不听。
错。按照人们传统的说法,感冒是“着凉”引起的,连感冒的英文单词也是“cold”(寒冷)。实际上,“着凉”只是一个诱发因素。着凉、疲劳、酗酒、睡眠不足等,都只是感冒的诱发因素。感冒的真正病因是病毒,感冒是由多种不同的病毒,包括鼻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 肠道病毒等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三、多休息、多饮水,是治疗感冒的上策。
对。感冒是急性自限性疾病,病程很短。注意休息,多饮水,吃易于消化的饮食,可以促进康复。
四、治疗感冒有“速效”药。
错。感冒没有特效药。在市场上,治疗感冒的药物非常多,有的品种称以“速效”,实际上,都只是“对症治疗”而已。感冒时有流涕、鼻塞、发热等症状,其实这是人体的一种反射性自我保护反应。说来也颇有趣:鼻塞,可阻止病毒入侵;流涕、打喷嚏,可把病毒赶走;发热,可刺激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抗体形成,促进康复,且感冒病毒是怕热的,发热可阻挠病毒的繁殖。因此,服任何一种“对症治疗”的药物,都不可能使感冒“好得快些”。
五、感冒时不可滥用退热药。
对。发热时人体的生理功能会受到影响。当体温过高、头痛明显时,可酌情服点感冒药片;婴幼儿体温过高时,可酌情使用退热药或采用物理方法来降温。市场上的感冒药品种很多,其组成大同小异,主要性质是退热止痛,有的含有扑尔敏。服了感冒药后,人出一身汗,自觉症状可以暂时好转。有的患者一天几次服用,甚至陷入“怪圈”:发热→要求医生打退热针→出一身大汗后热退→体温再次上升→再上医院挂盐水……如此反复折腾,弄得身体十分疲惫,又损失了许多体液,老弱者会造成虚脱。此外,扑尔敏有抑制中枢神经的副作用,有的人服药后昏昏欲睡,若是驾驶员还有发生车祸的危险呢!
六、听说有些感冒会引起心肌炎,那么服用抗生素可以防患于未然。
错。心肌炎的种类很多,以病毒感染而言,由于抗菌药物对病毒不起作用,在感冒时是否使用抗菌药物,与心肌炎的发生与否无关;以风湿热所引起的心肌炎而言,其发病机制是人体在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所引起的变态反应, 而链球菌感染与感冒不是同一种疾病。
七、用抗生素治疗感冒,病会好得快些。
错。细菌是有细胞结构的,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及化学制剂)可破坏细菌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可是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各种感冒病毒非常微小,本身没有细胞结构,而是寄生在人体呼吸道的细胞内,故抗菌药物对它不起作用。
八、感冒时咳嗽,应根据中医辨证来选服中成药咳嗽糖浆。
对。中成药咳嗽糖浆虽很平常,在选用时却很有讲究。按中医的辩证,咳嗽有表里、虚实、寒热之分。感冒初起时的咳嗽,属于表证,治疗上重在解表;在风寒咳嗽阶段如随意服用了性属寒凉的润肺化痰药,如川贝、蛇胆、竹沥油等,难免使风寒之邪不得疏解,陷入咳嗽药“越吃越咳”的误区。
九、注射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冒。
错。人得了一次感冒后,体内可产生抗体,即免疫球蛋白G(IgG),但免疫的时间短暂,故一年内多次得感冒是常事。丙种球蛋白由人血或胎盘血提取,它并不能预防感冒。因为所提供的抗体的量有限,还因为引起感冒的病毒种类繁多(仅鼻病毒就有100株以上),且病毒不断变型,新型病毒不断产生, 即使能制成疫苗,但制备速度无论如何也赶不上病毒变型的速度。更何况丙种球蛋白并不是针对性预防感冒的抗体。对预防感冒是无能为力的。